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是輪回還是解脫?

\

  “To be,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of outrageons fortune ”

  這是一段來自莎士比亞的詩作:“生存,還是滅亡。”為世人所熟知,他揭示了一個人一生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不同的人對“生存”與“死亡”的理解不盡相同。也許你是商人,剛剛面臨了一場失敗的投資,如今的你意志消沉,負債累累,是繼續(xù)努力以求翻身,還是徹底退出?你舉棋不定。也許你剛剛畢業(yè),面對即將來到的工作生活,信心滿足,卻又不知從何下手。是啊,我這一生也需要面對許多的選擇,不同的結果決定了我們未來的人生。而我們從姍姍學步開始,走到今天,回首望去我們是否又后悔過自己當初的選擇,可曾想過,如果當初我再努力點,今天就不會這樣了,可是遺憾的是,人生無法重來。

  在世間,我們總是有很多的人和事,需要我們?yōu)橹Γ瑸橹畩^斗,我們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別人做選擇,雖然事與愿違,卻又無可奈何。漸漸地,我們長大了,身上所背負的也越來越多,我們被迫做出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我們也越發(fā)的不自由,不快樂,可當有一天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所為之而付出一生心血的一切,我們都不能再擁有的時候,不得不放手的時候,又有幾個人能瀟灑的發(fā)下所有的一切呢?

  佛陀在世時,有一個女子,她的兒子英年早逝,這讓她痛不欲生,雖然孩子已經死了,可她還是在尸陀林里天天抱著兒子的尸體哭泣,佛陀為了度化她,來到尸陀林,女子一見到佛陀便抱著兒子的尸體跪在佛前,祈求佛陀慈悲,讓她的兒子復活。佛陀答應了她,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這個女子必須要在一家從來沒有死過人的家里要一碗米來,如是才能現(xiàn)神通力救活她的兒子,可是這個女子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一戶從來沒有死過人的家庭,有一日她突然明白了,人終有一死,任何人都逃不脫死亡的手心,惟有已經脫離生死輪回的佛陀和他的弟子們才能遠離死亡的陰影,最后,她來到佛前,請求佛陀為她講法,佛陀為她講法以后,令她心開意解,并最后證得果位。

  其實,面臨選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怎么去選擇,而不知如何選擇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為何追求。佛陀告訴我們:在這個世間沒有什么事情比生死還要大的了,面臨死亡的時候,家人朋友、妻子兒女、名聲地位,財富等等,這些通通都幫不上忙,也不能為我們代為承受死亡帶來的恐懼和痛苦。我們最初一個人來到世間,最終也是一個人走的,仔細想想,我們究其一生的努力換來的最終還是要舍棄,而對我們極其有關的生死問題我們卻一絲一毫沒有做過準備,乃至于片刻的思想準備都沒有過,這樣的人生走到盡頭,又會有多少快樂可言?所以,在生命中我們也應當為自己的生死做一些決擇,留一點時間來思維也好。

  輪回,還是解脫?要么不要浪費時間,如理經營你的人生,要么趕快學佛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