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
費閑歌

  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閑;世事塵勞常掛礙,深山靜坐也徒然! 〕黾胰菀资亟潆y,信愿全無總是閑;凈戒不持空費力,縱然落發(fā)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閱讀全文]

論般若

  佛祖出世。說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為本。般若梵語。華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體本來無染。故曰清凈。本來不昧。故曰...[閱讀全文]

當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無明生死的根源就是當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盡了一輩子的力,說已經跋涉了千山萬水,其實他沒有離開過他的腳跟一步。所以說歷劫妄想變化流轉生死輪轉,實...[閱讀全文]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論此段大事因緣,雖是人人本具,各各現(xiàn)成,不欠毫發(fā)。爭奈無始劫來,愛根種子,妄想情慮,習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實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閱讀全文]

華嚴宗法界緣起綱要

  華嚴宗法界緣起綱要  華嚴七祖以馬鳴為初祖,然此論中未及圓融之旨,何以稱耶?向未有知其者,后學竟茫然莫辯,故了不加意,使古人建立宗旨 無以暢明于世也!故...[閱讀全文]

自稱禪凈雙修者,實則是無禪無凈土

  憨山大師言:今時若有禪無凈,奚止十人九錯,敢保十一個錯在!(見《靈峰宗論》)是指學人只修禪宗,不指歸凈土,而致難了生死,且疑誤后人也!倘若修禪大徹大悟之人,又發(fā)愿求...[閱讀全文]

念佛法門

  念佛求生凈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發(fā)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了?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閱讀全文]

放生離九橫!

  放生能遠離九種的橫厄,免受九種的災難,是故圣僧憨山大師苦勸末法眾生應該勵行放生,救度眾生! 》派x九橫:  一 得病無醫(yī)! 《 為火所焚! ∪ 橫墮山...[閱讀全文]

徹悟心性

  1575年,憨山大師三十歲。這年新春正月同妙峰大師從河東出發(fā)一起到五臺山去,直至年底十二月十五日才登上五臺山。塔院的大方法師請二位大師卜居北五臺龍門,這是個最幽...[閱讀全文]

彌勒緣

憨山大師  憨山大師(1546-1623)俗姓蔡,法名德清,字澄印,號憨山老人,安徽全椒人,與紫柏真可、蕅益智旭、云棲袾宏并稱明清四大高僧。憨山大師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高僧,在文...[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