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回到軍寨衙廳,狄公命軍丁將青鳥客店帳臺那張大案桌抬上前來,又命取缸熱堿水和一匹素縐。文東、康文秀坐一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狄公沉吟半晌,乃開口道:“本欽差現(xiàn)來剖析玉珠串一案。盜竊玉珠串的就是適才那青鳥客店的帳房,名喚戴寧,是個青年后生。這戴寧為一伙歹人重金所雇,大膽潛入碧水宮行竊。”

  康文秀愕然,不由問道:“望欽差明示,這戴寧是如何潛入碧水宮行竊的。”

  狄公道:“戴寧乘黑夜駕一葉小舟闖入碧水宮外禁域,偷偷潛伏到西北隅宮墻四處的水門下,再沿水門的拱形壁架攀緣宮墻而上,翻越雉堞恰好便是三公主賞月的涼亭。三公主賞月前將玉珠串從頸間摘下,放在涼亭外一個茶幾上。戴寧乘三公主賞月之際,順手竊得,并不費力。”

  康文秀臉色轉白,心中叫苦:“如此說來,是卑職防備布置有疏漏,被歹人所乘。卑職疑惑不解的是,這戴寧也不過平頭百姓,如何曉得官墻崗戍的疏漏,如何曉得宮之西北隅水門處可以沿墻攀緣。更令卑職驚訝的是,他又是如何曉得三公主那一日要去涼亭賞月,一又必然會摘下項間的珠串放在涼亭外的茶幾上。”

  中心惶惑,疑竇叢生,康文秀滿臉急汗。

  狄公淡淡地望了一眼康文秀,笑道:“機關正在這里。原來那伙歹人也是受人雇傭,在背后牽線的是一個姓霍的牙儈。那牙儈告訴說,某日某刻,如此如此,便可順利竊得玉珠串。如此猜來姓霍的宮內必有內應,這案子的主犯必然安居于宮中運籌帷幄,演繹出如此一出驚心動魄的戲文來。”

  “本欽差暫且不說出這主犯的姓名來,卻道那戴寧竊得玉珠串后,心中寶愛,舍不得割棄,使私下偷偷藏匿過了。他想將這串珠子變賣作金銀,快活受用,事實上他已將這珠串拆散開來,打算一顆一顆地出售。他悄悄回到青鳥客店打點了行裝,便沿那條山路直奔鄰縣的十里鋪,要去那里發(fā)脫珠子……”

  文東不禁大怒,破口罵道:“這小賊奴竟是無法無天,待拿獲了,碎尸萬段。”

  狄公笑了笑:“文總管豈忘了適才魏掌柜的招供,戴寧已被人殺了。這后生目光短淺,哪里知道這串珠子的利害?他心里一個心眼做發(fā)橫財?shù)暮脡,那壁廂歹徒們早布下天羅地網(wǎng)。戴寧沒走出那山梁便被他的雇主抓獲,問他要珠子,他推說并未竊得成。雇主乃過來人,經(jīng)過世面,哪里肯信?喝令動刑。這戴寧自恃年輕,可以熬過,誰知那伙歹徒下手太重,竟送了他的性命。一鄒立威校尉,你說說軍營的巡丁發(fā)現(xiàn)他尸身時,從他行囊里搜得何物。”

  鄒立威跪稟:“戴寧尸身系在大清川南岸撈得。當時見他全身是傷,肚子都被剖開,血污模糊,幾不成人形。右手胳膊還勾著個粗布行囊,行囊內,一迭名帖、一本地圖、一串銅錢和一把算盤。”

  “且慢。”狄公揮一揮手,示意鄒校尉退過一邊。“這戴寧雖是目光短淺,卻饒有心計。他也知道不交出珠串他的雇主不肯輕易放過。他想出一個絕妙好計,用剪子將八十四顆珠子一顆一顆拆下,然后輕輕藏過。”

  康文秀睜大了眼睛,豎直了耳朵,沒甚聽明白,急問:“這八十四顆珠子,滾圓滾圓的,兩手都掬不過來,他如何能輕輕藏過?”

  狄公點了點頭,伸手將案桌的右首抽屜拉開,拿出那把算盤。

  “珠子就在這里。”他將算盤高高舉起。

  眾人驚愕得面面相覷,只不知狄公葫蘆里埋了什么藥。

  狄公命一軍丁端過那盛了熱堿水的瓷缸,自己用力將算盤框一掰,“咔嚓”一聲,框架散裂,算盤珠滑碌碌全滾進了瓷缸,只聽得嘶嘶有聲,瓷缸里冒升起一縷縷水氣。

  “戴寧將八十四顆珠子串成了這個算盤!——他用朱砂汁精合金墨涂在每顆珠子上,再蘸以水膠,然后穿綴在原算盤的十二根細銅桿上,而將木珠子全數(shù)扔棄,合固了木框,隨身攜帶,真是天衣無縫。他身為帳房,須臾不離者帳冊和算盤,誰會疑心他那把算盤原來是由八十四顆價值連城的玉珠子串綴而成。”

  “那雇主自然也被瞞過,故爾和那行囊連尸身一并拋入大清川。尸身撈上當日,還正是鄒立威校尉托付我將這把算盤送回青鳥客店。我親手將這把算盤輕易交還給了魏掌柜,卻煎熬了兩天兩夜心思,才解出這個謎來。系鈴解鈴,原是一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眾人這才巨雷震耳,大夢初醒,一個個伸長脖頸往案桌上那口瓷缸中看覷。

  狄公從瓷缸中拈出兩顆珠子,用素縐輕輕摩挲,然后攤開掌心,頓時兩道閃亮的白光從狄公手掌射出,玲瓏剔透、晶瑩奪目的玉珠兀然展現(xiàn)于眾目睽睽之下。座中一個個目瞪口呆,狂驚不已。

  狄公吩咐將珠子用雕花金盤盛放了,復蓋以黃綾圣旨。未幾,八十四顆珠子全數(shù)納入金盤。又叫請來玉匠將珠子重新串綴,遂完好如初,絲毫無異。

  狄公乃命啟駕進宮。——一頂八人抬大轎坐了狄公,文東、康文秀跨上各自的雕鞍駿馬,禁軍牙騎護衛(wèi),鹵簿儀從齊整,兩隊鼓樂前面引導,浩浩蕩蕩向碧水宮迤儷而來。一路花炮轟擊,鼓樂聲喧,街上百姓哪敢仰視,都紛紛躲路而行。

  早有飛騎稟報內宮,欽差領圣旨少刻便要進來宮中拜謁三公主。三公主大喜,心中明白狄仁杰已尋回了玉珠串,忙傳命內宮所有宮娥、太監(jiān)齊集在金玉橋下恭迎。外宮早已得康將軍軍傳今,大開宮門,蕭韶饌酒,等候接旨。

  狄公轎馬進了碧水宮正大門,接應禮儀畢,狄公入一彩欄畫楹的小軒略事休歇。待兒獻茶,狄公正覺口渴,呷了一口,頓覺脾胃爽冽,精神振新,乃問道:“文、康兩位可知有一個姓霍的時常宮中進出。”

  康文秀搖頭道:“從不曾聽說進出宮中有個姓霍的。”

  文東皺眉道。“外宮系康將軍巡查,卑職監(jiān)衛(wèi),卻從未放過一個姓霍的進來宮中。內宮由雷公公掌管,金玉橋里邊的事我們不盡清楚,出入也別有門徑。”

  “文總管手下的錦衣近來出外勾攝公事可是穿的黑衣黑褲。”狄公又問。

  文東答道:“卑職手下的錦衣從不穿黑衣褲,近來也不曾有什么差遣。對了,昨日里邊赫主事來向卑職借了四個去應局。”

  “文總管說的里邊可是指金玉橋那邊內官雷承奉?”

  “回欽差大人言,那赫主事正是雷老公公手下的,故不好推調,撇不過主子面皮。照例錦衣是不準借過去的,伏乞欽差降罪。”

  狄公心中明白三分,又問康文秀:“四天前午夜,守衛(wèi)宮墻的崗成有什么異常。”

  康文秀追思片刻,乃答日:“是了,那夜夜半,內宮廚下失火,奉雷公公之命,宮墻城頭的守卒曾分撥一半去救應。”

  狄公沉吟不語,又呷啜了幾口茶,遂起身傳命進內宮。

  文東、康文秀引狄公穿過幾處水榭亭館,回廊曲沼,一路華木珍果,團團簇簇,蝶亂蜂喧,香風溫軟,看看到了荷花池邊的金玉橋下,胖太監(jiān)率四名小黃門早匍匐在地,恭候欽差。

  狄公命眾人在橋下稍候,他自己徑去衙齋見雷太監(jiān)。

  雅致的衙齋濱臨荷花池,靜悄悄空無一人。一陣陣花香熏得人醉意微微。雷太監(jiān)站立在水激雕欄邊上,望著池中一叢叢冰清玉潔的睡蓮呆呆出神。狄公走到雷太監(jiān)身后,雷太監(jiān)乃慢慢轉過臉來。

  “狄仁杰閣下,沒想到轉眼間已是欽差。”他的語氣不無鄙夷。

  狄公拱手施禮道:“今日奉圣旨進宮,專程將玉珠串奉回三公主。”

  雷太監(jiān)鼻子里呼了一聲:“閣下的大名在京師時便略有所聞,多少奇案疑獄,一經(jīng)剖析,無不洞然,能不領佩。閣下可自去內宮拜見三公主,今番圣旨在手,老朽哪能盤間阻礙。”

  狄公正色道:“雷承奉,三番五次欲加害本官,不知緣何?”

  雷太監(jiān)淡淡一笑:“古人云,成事不說,往事不諫,事至今日,你我又何必細說。你看池中那邊一叢結凈無垢的白蓮,今日一早競枯萎而敗,我便知道必有人事相應。一飲一啄,皆有前定,如今看來,此話不假。”

  狄公冷笑道。“舉凡人萌想念,明有刑法相系,暗有鬼神相隨,故道是天理昭昭,不可惑欺。雷承奉不亦聽說,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雷承奉不知自重,致有今日,不然誰敢對你大不敬呢?”

  雷太監(jiān)失聲笑了:“自作孽,不可活。老朽前夜見了你,就知道會有今日,只是舍不得妨你前程,故不忍下手。老朽風前殘燭,又何足惜,哈哈。我要去服藥了,進內齋說話吧。”說著搖擺進衙齋,去書案抽屜里拿出一個小小紫葫蘆,搖了搖,倒出一顆藥丸納入口中,又漱了一口香茶,囫圇吞下。

  “狄仁杰,赫某人就在后花園、莫要放過了他。老朽此去泉臺,正還需個跟隨服侍的,哈哈……”雷太監(jiān)變了臉色,氣喘吁吁,全身痙攣不止。

  狄公趕忙進衙齋上前扶持,雷太監(jiān)已軟作一團,癱倒在地,眼珠兒翻自,挺了挺脖根去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