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三寶】是哪三寶?佛教三寶是指什么?

【三寶】是哪三寶?佛教三寶是指什么?

三寶佛教解釋)

  在佛教中,稱“佛、法、僧”為三寶,佛寶指圓成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八萬四千法門;僧寶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度化眾生出家沙門。后以指佛教。

什么是三寶?

  佛教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三寶是佛教徒皈依的對象。佛寶是已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法寶指諸佛的教法;僧寶是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僧團。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寶,才能真正修得解脫之道。

  佛教三寶中的第一寶:佛寶

  佛是梵文佛陀音譯的省略,意譯是覺者,就是圓滿覺悟了宇宙人生的實相并能指導眾生皆達圓滿覺悟的大圣人

  佛寶就是已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圓滿佛道主要有佛身和佛德兩個條件:

  1、佛身是指于無量阿僧祗劫,不惜生命,勤修六度萬行圓滿,獲一切種智,具足一切勝妙功德佛果者,包括法身、報身和應(yīng)身。

  2、佛德是指成就佛果的諸佛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四無量心及壽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包括智德、斷德和恩德。

  佛教三寶中的第二寶:法寶

  法寶是三寶的核心。法是梵文音譯達摩的意譯,意思是佛教的基本義理。所謂法寶是指諸佛的教法,主要以釋迦牟尼的教法為主。

  法寶主要有三個要素:

  1、以涅槃解脫、常樂我凈為體性;

  2、以三十七道品為方便;

  3、以八萬四千法門為調(diào)伏眾生的甘露法藥。

  佛教三寶中的第三寶:僧寶

  佛教三寶中的第三寶是僧寶。僧是梵文音譯僧迦的省略,意譯是和合眾、法眾,一般指出家四人以上所組成的僧團。僧寶就是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僧團。

  僧寶可分為義僧、賢圣僧和福田僧三種:

  1、義僧是指諸佛如法而住于世間,隨眾生的機緣和悟境顯現(xiàn)差別相,而其實相不可親見、不可捉持、不可破壞、不可思議,為一切眾生的良佑福田;

  2、賢圣僧是指道位以上的賢圣,小乘佛教中是指證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佛教中是指初發(fā)心住以上的菩薩;

  3、福田僧是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門,雖然未證道果,但亦能庇蔭眾生,能給予眾生安穩(wěn)快樂。

佛教三寶的通常概念

  概述

  佛教術(shù)語中的“三寶”有兩種,一種是指佛寶 (Buddha)、法寶 (Dhama)、僧寶(Sangha)稱作住世三寶;一種是指覺、正、凈稱作自性三寶。六祖壇經(jīng)曰:‘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zhí)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凈,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出處】:《釋氏要覽·三寶》:“三寶,謂佛、法、僧。”三國 吳康僧會 《安般守意經(jīng)序》:“佛教三寶,眾冥皆明。”后以指佛教!南史·梁昭明太子統(tǒng)傳》:“太子亦素信三寶,徧覽眾經(jīng)。”宋蘇軾 《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寶。”《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今吾事已畢,少不得皈依三寶,以了終見。”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貴人護法,三寶增光。”

  佛寶

  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那么圓滿佛道是什么呢?這又可分為兩方面來說:

  1.佛身

  于無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萬行圓滿,獲一切種智,具足一切勝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三:法身、報身、應(yīng)化身。

  法身是諸佛的清凈無漏功德所依,為真如實相的理體,常住不滅。

  報身是諸佛修集無量福慧資糧,顯現(xiàn)相好莊嚴的身相。

  應(yīng)化身是諸佛以不思議神通力,為了因應(yīng)一切眾生的機緣,隨類變化,示現(xiàn)六道,攝受一切眾生于佛法生深信樂,逐漸證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屬于真身,而報身和應(yīng)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現(xiàn)起的。

  2.佛德

  成就佛果的諸佛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四無量心及壽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綜言之,即是智、斷、恩三德。

  智德,指佛的智慧圓滿。

  斷德,指佛能斷盡一切煩惱惑業(yè)。

  恩德,指佛有救度眾生的大愿大能。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諸佛,才是真實的佛寶。一切諸佛,包括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及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等十方成就圓滿佛道的佛陀。

  法寶

  諸佛之教法是為法寶,此亦有三個要素。

  1.以涅盤解脫,常樂我凈為體性

  世間種種的煩惱,猶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諸佛的教法就像甘露法雨,能除滅一切毒熱塵穢,滋長一切善法種子,使眾生獲得清涼的涅盤解脫果實。

  2.以三十七道品為方便。

  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正勤:已生之惡令斷、末生之惡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長、未生之善令生。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進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覺分:擇法覺、精進覺、喜覺、除覺、舍覺、定覺、念覺。

  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共有三十七丈人道的修行方法,作前項清凈法寶的方便助成,而能證得清凈法身。

  3、以八萬四千法門為調(diào)伏眾生的甘露法藥

  因為眾生的根行不等,攝受的法門就有千差萬別,但可概分為四悉檀教學法。

  世界悉檀:即運用世間凡夫的思考方式、感覺、觀念等解說佛法的知見,使一般世俗人也能隨順修行,如說持五戒十善可以往生善道,造五逆十惡便下墮三涂等。

  為人悉檀:即依據(jù)眾生各別的根機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其生起善根,而逐漸的悟入佛法正知見。

  對治悉檀:即針對眾生的煩惱、應(yīng)病設(shè)藥,如對治貪欲修不凈觀,對治慎恚修慈心觀,對治愚癡修因緣觀,對治昏散修數(shù)息觀,對治我執(zhí)修界分別觀,對治業(yè)障念佛觀。

  究竟悉檀:即破除一切的言說、文字,直顯諸法實相的理體,令利根眾生頓悟第一義。

  前三種為權(quán)教,后一為實教,循循善誘,成就了十二分教,使一切眾生“閉惡趣門,開涅盤路”,得證解脫。

  僧寶

  依著上述諸佛之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是為僧寶。那么何謂出家沙門?何謂如實修行?

  沙門,為梵語音譯,原指一切出家修行的人,不論佛教或外道,都稱做沙門,此處專指佛教的出家眾為沙門。如,是契合。實,是真實。真實的教法,能契合真實的道理,依此修行,便能斷一切諸惡,攝一切諸善,就是如實修行了。而僧寶也可略分為三種:

  義僧:即諸佛如法而住于世間,隨眾生的機緣和悟境顯現(xiàn)差別相,而其實相不可親見、不可捉持、不可破壞、不可思議,為一切眾生的良佑福田。

  賢圣僧:為見道位以上的賢圣。若在小乘,指證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指初發(fā)心住以上的菩薩。

  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門,雖然未證道果,但亦能庇蔭眾生,能給予眾生安隱快樂,所以為眾生種福田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