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痛苦

  解決痛苦必須正面的由〝業(yè)力的角度〞去給予消除痛苦,對一個真正〝有修行觀念〞的佛教徒而言,一定知道:那必定是有過去世的惡緣。

  若想要改變過去所造作的業(yè),重點在現(xiàn)世的「緣」,即透過今生努力的積聚懺悔心力及;資糧,來降低惡業(yè)果報的勢力,令重報轉(zhuǎn)輕報。

  習性與「我」的執(zhí)著

  何謂習性?在你的理性中認為該這么做,然而卻沒有這么做。

  在你的背后似乎有一個黑影,一再地推著你去做不想做的事,比如習慣性抽煙、偷竊、說謊…等,也就是習慣性的行為。

  在佛教來說這些行為是挑動了過去的某一個習性,所以在這一世它才會又接上軌,這就是輪回的觀念。

  我們要承認人人皆有我執(zhí)

  「我有我的執(zhí)著,他也有他的執(zhí)著!惯@樣的事實。

  承認事實不代表他做的事就是正確,先承認「我執(zhí)」存在的事實。

  也就是站在他的位置、角度或立場上,承認只要是人都會有自私與「我」的執(zhí)著。

  調(diào)熟我們的大乘種性

  修學大乘佛法,最重要的是發(fā)起自利利他、誓愿究竟成佛(不只是求作羅漢)的菩提愿心。為了成就并堅固如此的愿心,行者首先須親近大乘的善知識(當然是修學大乘佛法的出家師父),平時則當以定課的方式讀誦大乘經(jīng)典(《金剛經(jīng)》、《彌陀經(jīng)》、《普門品》乃至《法華經(jīng)》等皆可)。接著要發(fā)菩提心,為利他而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乃至在家菩薩戒等,同時并多聞熏大乘的教理,多拜佛、念佛,隨緣隨力供養(yǎng)三寶、在大乘的道場當中服務及隨緣隨力布施助人(財、法二施)。如此漸漸修入大乘的心行,必漸能養(yǎng)成并調(diào)熟大乘的種性。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