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離婁章句上
一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裣韧踔ǘ^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guī)矩準(zhǔn)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zāi)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xué),賊民興,喪無日矣。
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剐,猶沓沓也。事君無義,進(jìn)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故曰:責(zé)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
二
孟子曰:“規(guī)矩,方員之至也;圣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鬃釉:‘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涿裆,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詩云‘殷鑒不遠(yuǎn),在夏后之世’,此之謂也!
----------
三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qiáng)酒。”
----------
四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五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六
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
七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qiáng)。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齊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涕出而女于吳。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于先師也。如恥之,莫若師文王。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于天下矣。詩云:‘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鬃釉:‘仁不可為眾也。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今也欲無敵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zhí)熱而不以濯也。詩云:‘誰能執(zhí)熱,逝不以濯?’”
----------
八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鬃釉:‘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蛉吮刈晕,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
九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qū)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茍為不畜,終身不得。茍不志于仁,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
十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十一
孟子曰:“道在爾而求諸遠(yuǎn),事在易而求之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
十二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獲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于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
十三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yǎng)老者。’太公辟紂,居?xùn)|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
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yǎng)老者!险,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內(nèi),必為政于天下矣。”
----------
十四
孟子曰:“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于其德,而賦粟倍他日?鬃釉:‘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纱擞^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于孔子者也。況于為之強(qiáng)戰(zhàn)?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戰(zhàn)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
十五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
十六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
十七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曰:“禮也。”
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quán)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
十八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蜃咏涛乙哉,夫子未出于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zé)善。責(zé)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
十九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養(yǎng)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余,必曰‘有\(zhòng)’。曾皙死,曾元養(yǎng)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余,曰:‘亡矣\’。將以復(fù)進(jìn)也。此所謂養(yǎng)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yǎng)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
二十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
二十一
孟子曰:“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
----------
二十二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
二十三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二十四
樂正子從于子敖之齊。樂正子見孟子。孟子曰:“子亦來見我乎?”
曰:“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曰:“子來幾日矣?”曰:“昔昔!
曰:“昔昔,則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館未定!
曰:“子聞之也,舍館定,然后求見長者乎?”
曰:“克有罪!
----------
二十五
孟子謂樂正子曰:“子之從于子敖來,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學(xué)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
二十六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二十七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jié)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二十八
孟子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 學(xué)而第一
- 論語序說
- 日知錄 卷三十二
- 國風(fēng)·周南
- 開宗明義章第一
- 了凡四訓(xùn) 第四篇 謙德之效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 虞書·堯典
- 為政第二
- 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 一、釋詁
- 孟子序說
- 第一章
- 日知錄 卷一
- 易經(jīng)·系辭上傳·第一章
- 隱公(元年~十一年)
- 曲禮上
- 中論 卷之上
- 日知錄 卷三十一
- 日知錄 卷二十六
- 了凡四訓(xùn) 第三篇 積善之方
- 日知錄 序
- 天子章第二
- 八佾第三
- 日知錄 卷二十四
- 里仁第四
- 日知錄 卷二十七
- 了凡四訓(xùn) 第一篇 立命之學(xué)
- 堯曰第二十
-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 雍也第六
- 公冶長第五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 國風(fēng)·召南
- 了凡四訓(xùn) 第二篇 改過之法
- 二、釋言
- 泰伯第八
- 上經(jīng)乾傳卷一【上】
- 述而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