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文庫 >

持齋延壽 二

  持齋延壽 二
 
  壽延八九虛大師,河北寧河王氏子,俗名福庭,母夢梵僧而生。三歲不能呼父母,惟言吃齋二字,不教而會,母為吃花齋,以求易養(yǎng)。
 
  十一歲入塾讀書,十四歲習商,因見二母舅壯健而死,覺人命無常,欲求不死之方,有送高王觀世音經者,謂誦千遍,可免災不死,即兩日一夜誦畢千遍,仍日誦數(shù)遍,從未間斷。
 
  十七歲結婚,甫四日即染疫腹痛而死,見兩鬼帶往閻王殿,諭送轉生。即哀懇云:‘我母惟吾一子,如轉生不能回家,恐母痛哭傷身,聞誦經增壽,我豈白誦耶?’王曰:‘汝本壽限已到,為汝有持齋誦經功德,可增壽五年,活至廿二歲。’師云:‘既持齋誦經有功德,請放回繼續(xù)持齋誦經,再延壽命。’王允,命送回,恍如夢醒,不敢稟告,恐傷母心!
 
  即訪道尋師,學誦經咒,先后入天主教、耶穌教、金丹道、西華堂等,皆騙人而不澈底之外道,研閱醫(yī)卜星相及有關宗教之書,亦無不死之法。始專閱楞嚴經,深有會心。迄父母去世,即放下萬緣,潛赴天津出家,隨往浙江觀宗寺諦閑法師座下受具戒,留寺學教,進境奇速。
 
  先返家度妻皈依三寶,長齋念佛,數(shù)年后安詳往生,四子之二亦度出家。生平不用常住之款,持齋清凈,不別眾食,不單受人供養(yǎng),一切隨眾。講經及法會所收供養(yǎng),悉歸常住作齋糧醫(yī)藥、及施舍賑濟、印經放生等,不存一文。單夾衣服不過兩套,能替換即可。教演天臺,行宗凈土,普勸持齋念佛,戒殺放生。檀越山積,建修寺院甚多。
 
  民國廿一年九月由西安護送磧砂藏玻璃版四十箱,乘渭水河木船至潼關附近遇匪,船上財物被劫一空,惟師默念觀音圣號,獨獲幸免,運滬付印。卅七年住長春般若寺,被共匪圍困,夢人指向正南照有電桿之路走,一直到家。
 
  遂決于二月廿八日冒險起程,同行六人,乘寺備馬車向南沿電桿前進,遇匪七次,僅將米面現(xiàn)款劫去,至開原將出匪區(qū),不準放行。時已款盡糧絕,出售馬車,雇車從小路至太陽溝,天黑冷極,求住戶借宿被拒,露宿門外,餓渴難忍,惟虔念觀音菩薩,再往敲門乞水,忽一莊嚴老媼,領一俊童,慷慨云:‘天冷讓老和尚在我熱坑上睡,余五人可住草房,馬車拉院內。’并燒開水交飲。次晨往謝,媼童均不見,惟莊稼老夫婦及兒媳與三歲小兒,余均不知。方信是大士顯靈救護。
 
  行至半途,忽狂風暴雨,迎頭而來,無處可避,急同念圣號,即云斷日出,四面仍大雨如注。安抵鐵嶺國軍區(qū),經沈陽飛平轉津回青島。卅八年春赴香港,建寺、印經、講學接眾,直接受其薰陶,與間接蒙其影響,而歸向佛門,四十年來約數(shù)百萬人。五十二年六月廿二日趺坐結印安詳而逝,享壽八十九,僧臘四十六。荼毗香聞數(shù)里,獲舍利數(shù)千,骨花五大盤。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