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念一聲阿彌陀佛都不會空過
很多人念佛,是因為遇到種種困難了,或者生病醫(yī)藥不治,或聽說念佛可以消業(yè)障、增福報,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萬病總治,沒有阿彌陀佛治不了的病,于是就念南無阿彌陀佛。
念了七天,發(fā)現(xiàn)不管用,再念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三個星期,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還是感覺一點效果都沒有。這時,很多人就懷疑:“念佛真的有用嗎?我都念了三個月,病也沒有好轉,身體還跟以前一模一樣。”
我們念佛,不過短短的三個月,好像求了阿彌陀佛那么久,阿彌陀佛也無動于衷,也不來解決問題,就開始埋怨阿彌陀佛了。我們不知道,阿彌陀佛念了我們不是三個月,也不是三十年、三百年,而是十劫。
在漫長的歲月里,阿彌陀佛一直以種種名字,種種姿態(tài),種種的方便,一遍一遍呼喚我們,只為打動我們的心。在我們無數次生死輪轉、苦痛相繼的時候,他用最柔和的光明,撫慰我們的心,悄悄地化解了我們多少輪回的痛苦。
今生,終于念出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才念一會兒,只求眼前小利益,好像念佛了,病也沒有好。這個世界,最大的病苦,不是癌癥,不是疑難雜癥,而是輪回的病。因為有輪回,才有種種的苦難。我們念佛的當下,阿彌陀佛已經給了我們最大的利益——把我們輪回的大病,徹底根治了。
輪回的大病都能醫(yī)治,何況身體的小病呢?表面上看我們的病,念佛了也不好轉;再想一想,假如不念佛,也許疾病早已惡化,甚至我們已經病逝了。因為念佛,病沒有加重,我們還能活著,這本身就是念佛的利益。
我們念佛,能免生死之罪,生生世世輪回的罪都滅了。但是,我們卻因為一點小病,就埋怨阿彌陀佛:“念佛不管用。”
這就像一個人掉到海里,差點被淹死,遇到一位船長,把他救上來,沒有了性命之憂。但是,因為在海里泡久了,衣服濕了,風一吹,他感覺很冷,反而責怪船長:“你救了我,怎么還讓我感冒呢?”
我們也是如此,在輪回的苦海里常沒流轉,不知造了多少業(yè),阿彌陀佛已經把我們從苦海里救出,安放在大愿船上,不再苦海沉淪,遺留了一點小感冒,與生生世世輪回之苦相比,不過大海一滴!我們不知感恩,反而埋怨阿彌陀佛。
而且,阿彌陀佛慈愛我們,哪怕小痛苦,都不忍心我們承受。我們累生累世所造的業(yè),早已經被阿彌陀佛過濾了百千萬重,不斷地稀釋,我們感受到的苦,已經微不足道。阿彌陀佛讓我們承受的苦難,絕對是我們能承受的。
我們不了解阿彌陀佛的功德,隨意埋怨佛,阿彌陀佛會不會在意呢?不在意。我們生生世世,都是如此埋怨佛,阿彌陀佛從未計較,依然不離不棄,默默守候,用名號的光明照耀我們,化解我們的苦難。念佛的功德利益,不能用凡夫短淺的眼光來評判。
有時候,我們會有一些痛苦,但都是經過阿彌陀佛重重稀釋的,已經很輕微了,這些小痛苦,不過是讓我們知道娑婆世界的苦。那是阿彌陀佛在提醒我們——孩子,不要娑婆貪五欲,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我們特別快樂,就會把佛忘了,會覺得:“娑婆世界太好了,要什么來什么,還是不去極樂世界吧,極樂世界也不過如此。”
我們跟阿彌陀佛之間不是做交易,不是我們想要一部車,阿彌陀佛就給我們一部車。佛是“可許則許”,適合我們的,他就會給我們;不是我們該有的,或者不適合我們的,阿彌陀佛會幫我們擋掉,給我們最適合的。
只不過這些我們都不知道而已,我們求的那些,也許后面會有災難,會有坑在等著我們,阿彌陀佛讓我們避開這個坑,讓我們走另一條路。
不管我們是否看見,是否相信,我們每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都不空過。阿彌陀佛都在默默守護我們,為我們化解世間種種的苦難;最根本的是,阿彌陀佛已經給了我們成佛的生命,將來在凈土唯有涅槃清凈之樂,永無三界輪回之苦。
- 上一篇:佛性是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的
- 下一篇:圓覺就是究竟圓滿的空性靈知覺性
- 仁德上人:為什么念佛的人多而往生的人少?
- 仁禪法師:念佛修行路上的兩大歧途
- 大安法師: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仁德上人:怎么樣才算是明明白白地念佛?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凈界法師:念佛人為什么要把心帶回家?
- 妙蓮法師: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往昔有什么因緣?
- 凈界法師: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圣玄法師: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阿彌陀佛的珍貴
- 昌臻法師:念佛應該怎么念?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 印光大師: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師: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凈界法師:往生的心態(tài)比念佛數目更重要
- 凈界法師:念佛人要知道些什么?佛怎么攝受?
- 徹悟禪師:以懇切之心來念佛,阿彌陀佛憐念于我
- 諦閑法師:怎么才能至誠懇切的念佛?
- 容通法師:念佛就要時時刻刻心中有佛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大安法師:為什么念佛、持經要有至誠心?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