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九次課程 第十八講之:人無我的修法

  《入中論》第九次課程總第十八講之:人無我的修法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

  時間:2009年5月24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人無我的修法

  修止的方面有如上一些善巧,那么修觀方面的善巧呢?

  首先是人無我空性的修法。我們知道,人無我空性的修法都是圍繞五蘊實際用功的。

  第一,如誤以繩為蛇,燈籠光如照徹五蘊的人無我直接觀察,光亮現(xiàn)時恐懼消逝。

  談到人無我空性的修行,我們常拿繩子和蛇的關(guān)系進行說明。就像一個人誤以繩子為蛇,拿燈籠照這條繩。實際上,這是一種修行方法的暗示。

  當我們執(zhí)著身體、執(zhí)著五蘊時,就會產(chǎn)生一些對生命的恐懼,這時就用五蘊的修行方法,照亮自己五蘊所在的心理。

  這里,燈籠指,觀五蘊是微塵、五蘊本空的觀行方法。這種直接的觀察讓我們離開恐懼。當我們微塵的自我感受靠不住了,或五蘊的執(zhí)著靠不住了,剎那間,這個黑漆桶就像被照亮了一樣,這一下會轉(zhuǎn)換得非常迅速。黑漆桶一照亮,我們就知道,原來這個五蘊、這個色身只是一個空無所有的光明狀態(tài),并沒有我們平時認為的身體的感受、知覺、愛、恨等等。

  第二,令解悟(定解)穩(wěn)固。

  燈籠照繩子的譬喻暗喻的修行方式,我們?nèi)衾斫饬?進行修行很快就會得到解悟。其實得到解悟不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人人來體驗,都會用很短時間直接掌握要領(lǐng)。下一步就是讓這個解悟(定解)能穩(wěn)固。

  第三,燈照不同白晝,知繩上無蛇,如黑繩尚在。此時五蘊還假名存在,但自相我已消失。

  即使有了這種解悟,我們知道色身、五蘊沒有實體,這樣回頭拿到前面的譬喻中,雖然燈籠把蛇照亮了,知道蛇實際是繩子,但還是不如白天的光線那么亮,還沒有徹見繩子麻的性質(zhì)。即使徹見不到,自己的自相我也已解散了。即使只是分支的人無我空性也證到了,而分支的法無我空性還沒圓滿證悟。但自相我這個假名就已解散了,對自己來說,已經(jīng)是一個很大的成果。雖然在繩子上沒有像麻那樣的一種清晰理解,但實際對蛇的恐懼已沒有了,這已是一個重大的成果。自相的我已被解散,已消失了。

  第四,此時已了悟人無我空性。

  第五,故瑜伽師先破我。

  所有實修的人,都知道,修行從五蘊入手,最為直接。

  第六,深密觀尋什么是我,而分析五種蘊。

  怎樣入手呢?很簡單,就是深密觀尋什么是“我”。這個身體是我嗎?這個若是我,它不是四大、不是骨骼嗎?它若是骨骼,分析成微塵后,骨骼也并沒有一個在微塵之外的手存在。微塵里的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呢?

  分析到最后,這些微塵仍然無法立足。分析到鄰虛塵時,這些塵依然要被解散。尤其分析到鄰虛塵這個部分,如果相應地,自己的信心跟上來的話,我們分析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分析透徹的那一剎那,就是獲得人我無空性的那一剎那。

  所以,我們絕不能認為這種分析僅是一個念頭,僅是一個思考,它已不僅具有思考的意義了,它已攜帶著你對生命的理解了。

  這一關(guān)節(jié)打通,人無我空性就得到了。

  第七,有時自觀五蘊,有時觀他。

  第七個助緣就是有時觀自己的五蘊,有時候觀他人的五蘊。不僅在自己身上觀,有時也可觀他人,觀外人。

  第八,少言專修,心疾則在不思不念中休息。

  第八個被稱為訣竅的部分是:少說無意義的言語,直接用心進行這種五蘊的觀察,進行觀察時,若有時覺得心里很累了,怎么辦呢?千萬不要馬上找活干,馬上想其它事,就在沒有思考也沒有念頭的狀態(tài)中讓自己休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