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
因明(佛教解釋)
因明,梵文 Hetuvidyā 的意譯,指古印度的邏輯學。它與聲明(語言文字學)、工巧明(工藝歷算學)、醫(yī)方明(醫(yī)學)、內(nèi)明(各學派自己的學說,對佛教來說則指佛學)合稱“五明”,為古印度的五門學科。因,指推理的根據(jù)、理由、原因。明,指顯明、知識、學問。
歷史溯源
因明導源于古印度的辯論術。相傳,上古時代的《奧義書》就已提到了因明。釋迦牟尼幼時,也曾在老師的指導下學過五明(當時的“內(nèi)明”系指婆羅門教的“四吠陀”),這中間包括了因明。不過,因明真正形成自己的獨立完整體系,則是公元二世紀左右的事。當時婆羅門教內(nèi)部出現(xiàn)了以《彌曼差經(jīng)》為根本經(jīng)典的彌曼差派、以《奧義書》為根本經(jīng)典的吠檀多派、以《數(shù)論經(jīng)》(又名《僧佉經(jīng)》)為根本經(jīng)典的數(shù)論派、以《瑜伽經(jīng)》為根本經(jīng)典的瑜伽派、以《勝論經(jīng)》(又名《衛(wèi)世師經(jīng)》)為根本經(jīng)典的勝論派、以《正理經(jīng)》(又名《尼夜耶經(jīng)》)為根本經(jīng)典的正理派等六個學派,合稱“六派哲學”。其中正理派特別重視正理(相當于因明)的研究,古印度最早的因明學專著——《正理經(jīng)》就是此派的創(chuàng)始人足目撰寫的。
分類
按照佛教的說法,因明分為內(nèi)道因明和外道因明兩種。由佛教發(fā)展起來的因明,稱為“內(nèi)道因明”;由其他學派發(fā)展起來的因明,稱為“外道因明”。起初是外道因明的成果為多,內(nèi)道因明的成果為少。到了后來,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了逆轉。內(nèi)道因明的成果遠遠超出外道因明,成了古印度因明學的主要推進者,著名的因明大師幾乎全出自佛教。因明,也就由古印度一般的邏輯學的泛稱,變成了佛教邏輯學的專名。
- 上一篇:佛道
- 下一篇:【正見】是什么意思?佛陀對正見的解釋
- 《解深密經(jīng)》中的因明 - 唐 玄奘
- 因明講記 - 剛曉法師
- 什么是因明? - 洪修平
- 佛教因明中的共許 - 剛曉法師
- 因明概論 - 太虛大師
- 惟賢法師答:因明邏輯與數(shù)理邏輯的異同和境界差別? - 惟賢法師
- 關于因明的支分 - 剛曉法師
- 因明正理門論講記 - 剛曉法師
- 略論因明中能立“支數(shù)”多少的問題 - 智德法師
- 因明同、異品定義中為何沒有“除宗有法” - 剛曉法師
- 藕益因明的得失例舉 - 剛曉法師
- 《漢傳因明二論》中的一個錯誤 - 剛曉法師
- 千年論辯——古因明之軌跡 - 剛曉法師
- 泛論因明 - 太虛大師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