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珠集 二
崇慈法師文集二
《慧 珠 集》
今從崇慈法師用四川方言講經說法當中采擷些許片段,匯成一串,并請法師題名為《慧珠集》,以結法緣!
感恩曾經害過我的人,因為他告訴我世間炎涼,他成就了我,感恩曾經有意甚至無意都要害我、都要整我的人,因為他成就了我,因為他磨煉了我的心志,因為他讓我懂得了人性丑陋的一面,所以成就了我。這個叫感恩,咋個感法呢?哎,感恩,感恩曾經害我的人,咋個感法呢?他害了我,我不但不記他仇,我還買起水果、拿起錢,到他家里去,哎,謝謝。你害了我,你害我害得功德無量,是這樣子感的嗎?不是!你可能這樣做的話他也莫名其妙,這個人神經出了問題了,我這么害他他還跑到我家里面來,“謝謝你,謝謝你,謝謝你”!你害我還害得不夠,你以后還要好好多害一下,上回害輕了,這回再害嚴重一點,是這樣子感的?不是。所謂感恩,是虧了他害我,虧了他在我面前表演那些齷齪骯臟的東西,讓我看清楚,讓我有機會看清楚人性中丑陋的東西,他要不在我面前表現(xiàn),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我還更脆弱。
從古到今,有句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有幾個人去追問過這句話,為哪樣喊叫百年樹人呢?活到一百歲的人很少嘛,為啥叫百年樹人呢?這話是不是說錯了呢?有問題,百年樹人,人才活到百把歲嘛!最長壽的才活一百把歲,這話沒錯!為什么講百年樹人,因為他樹的不是一個人,樹的是個人群!百年樹人群,百年樹人的人文環(huán)境,樹社會!大家都想發(fā)財,可是發(fā)了財一天到晚都恐懼得不得了,周圍都充滿了恐怖的因素,你發(fā)了財你都生活在一個恐懼的、提心掉膽的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當中,你發(fā)財來干什么用呢?提著錢進商場,買啥子呢?這個東西是假冒偽劣的,這個東西有毒,這個東西可能是崴的,你這個錢又來干啥呢?表面上跟你嘿嘿嘿笑嘻了的人,你都防著他這個家伙要整我,你發(fā)了財又拿來干啥!買假洋酒喝,買假煙抽,買假東西吃,買有毒的米,買有毒的面,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崴的,什么都是壞的,最后氣寒心了,算了,我買包耗子藥死算了,耗子藥都是假的,還藥不死!
所以,中國的老祖宗說:一德、二命、三風水、四讀書,把德擺在第一位,德能感天,德能動地,當你的品行德行達到了感天動地的程度,你沒福你都變得有福了,沒好運氣都變得有好運氣了,你盡做缺德事,折福折起來快得很啊!中國人講這個得病,講這個攢錢,有很形象兩句話,“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業(yè)障來了也象山倒一樣,因為那是積攢的啊!你干了業(yè)障事情,那個山就”咔嚓”一聲倒了,你不承受也要承受了,要想懺悔業(yè)障就象抽絲一樣;ㄥX也是這樣,攢錢也是這樣,“攢錢猶如針挑土,花錢猶如水推沙”,那么用在福報方面也是這樣,積福猶如針挑土一樣,好難好難,慢慢積慢慢積,你要敗壞的話,當個敗家子的話,那么象那個水推沙一樣,唰,一推一片,一推一片。
我看到那個山上,那里拴了一棵鐵鏈子,很多男男女女去買那個鎖,連心鎖,你買一把,我買一把,就鎖在那個鏈子上,鎖起表示永結同心了,鎖完以后就把這個鑰匙一甩,甩到那個崖下面去,表示咳呀,這輩子我們兩個愛死了,愛得分都分不開,鑰匙都打不開了,鑰匙都打不開了,鑰匙都甩了,鑰匙倒是打不開了,可是呢?恐怕三年兩載、一年半載、三月五月,最后找不到鑰匙打開,只有拿斧頭來劈開了,本來是好好的兩把鎖,最后拿斧頭把它劈開以后,鎖也劈得亂七八糟的了,一個往東拐,一個往西拐,兩把鎖都用不得了,遍體麟傷了,十個有九個半都是這樣,所以說你看,我這個師父每天都想開心的事,但是你們很多人呢每天盡想不開心的事情,所以你們都老了,我還在年青。
智慧越高明的人,就越是會贊嘆別人的人,因為他總是會看到人家的優(yōu)點,他總會找到人家的優(yōu)點,哪怕人家有九十九個缺點只有一個優(yōu)點,他都找到這一個優(yōu)點去贊嘆人家,而那個不會贊嘆人家的人呢,他看到人家一個缺點,搜精搜怪的搜,最后總算好不容易搜到一個缺點,拿這一個缺點,就把人家所有優(yōu)點都覆蓋了。
世間人講“眉目傳情”,他咋不講頭發(fā)傳情呢?咋不講耳朵傳情呢?你傳個情給我看一下,用耳朵傳一個給我看下,眉目,就是這個眼神,是純潔的眼神,是沒有那些令人討厭的雜質的眼神,這就足以證明了,為什么說有的人看人這個人色迷迷的呢?為什么說看有人財迷得很呢?眼神流露出來嘛,或者這個人奸邪得很,你咋看出他奸邪呢?他耳朵告訴你奸邪啦?他的手告訴你奸邪啦?不是,全身(其它)任何一個器官都沒有這個功能,眼睛有這個功能,所以念佛念法念僧他通過眼睛傳遞出來。所以真正念佛念法的人的心,他透露在眼神上,象一汪秋水一樣,所以進過禪堂念佛堂,尤其是在禪堂念佛堂下過真功夫的人,那個眼神真的是很美的眼神,清澈見底的那種水,那種眼神。
佛法的文字都達到了登峰造極,文字般若,不但是講文字,而且是文字般若,你也在說話,我也在說話,你也在寫文章,我也在寫文章,而佛法講的文章,你去把那些得道高僧開悟以后的詩和詞拿來看看,那真是叫做璀燦的寶珠啊!任何一顆都是價值連城的!真是美到極點了!智慧不是聰明,壽命就是福德。智慧和福德這兩點建立起來了,你其它的就統(tǒng)統(tǒng)建立起來了,這兩點沒有建立,你其它的都建立不起來,智慧就是卓越的見識,非常敏銳的洞察能力,非常透徹的洞察能力,非常完美的見解見識,這就是智慧!看得非常圓滿看得非常徹底,福德就是一個容器,福德相當于什么呢?福德就相當于一個容器,你看到過彌勒菩薩的像,有很多雕彌勒菩薩,塑彌勒菩薩,畫彌勒菩薩,他在下面他要寫,他要寫一句話,很多時候他寫的是,量大福大,那個量是什么?就是容量嘛!量大你就福就大嘞!那個量是什么量?是容量,容量是什么,就是容量、心量!你的心量越大,你福德就越大,福報就越大,你的心量越小,你的福報就越小,這絕對成正比,你的心量已經狹隘到了連一個人都容不下,一件事都容不下的程度,你絕對就沒有福報,這是凡夫與凡夫的特征,他沒有承受能力,好事情沒有承受能力,壞事情也沒有承受能力,這就是凡夫最好玩的地方,沒有承受能力呀!你仔細冷靜的觀察凡夫真的沒有承受能力,好狠了,他反而遭不住了,他承受不起了,壞狠了,他也承受不起了,所以好和壞對于凡夫來說只是淺嘗輒止!只淺淺的嘗一下,哦,凡夫就滿意了,可以了!你好狠了他會瘋,你壞狠了他也會死,你看嘛,生活當中說話是這樣說的,好不好吃,好吃得要死,好不好?唉呀,好得要命嘍!
你打個比方說,螞蟻的角度來看大象,螞蟻認識了那是大象嗎?你說呢!站在螞蟻的角度來看,大象它那是個生命嗎?它不會認識那是個生命嘞!這個螞蟻它在地上爬來爬去,爬來爬去,它有一天突然爬到大象身上了,順著大象腳爬上去,它說“喔喲!咋個這么大棵柱子啦!它爬到大象的背上,哎喲,這是哪一座山喲,咋這么高哦”,是吧!螞蟻肯定是這樣的一個認識嘛,它認識不到大象嘛,這是很正常的,所以要這樣子比這樣對比,就打開你的視野了嘛!
貪、嗔、癡從哪里來的,貪、嗔、癡從無明來的,無明這個詞語就很妙很妙呀!無明,無就是沒有,明就是光明,沒有光明就是黑暗,你看這個詞語說得好妙好妙!無始以來的黑暗就叫無明,沒有一個最初的開始,無論是時間也好,空間也好,佛門是不承認有最初的開始的,這就是佛教的宇宙觀,佛教是不承認有最初的開始,也不承認有最后的結束,佛門的宇宙觀、時間觀念是一個圓,畫線也是一個圓,任何一個點都是最初的開始,任何一個點都是結束,所以任何一個點是開始,任何一個點是結束,這個圓是圓滿無缺的,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就是這樣子的。
中國人的詩詞,你讀,讀《木蘭詞》“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它里面有這么兩句話:“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如果你很死板地理解成為她把東邊的門打開了,她跑到西邊去坐起了,只有腦筋有問題的人才會這樣子,她只有東邊有個門,南邊也沒有門,西邊也沒有門,北邊也沒有門,只有東邊有扇門,所以“開我東閣門”,然后她的床肯定安到西邊那個位置上,你看那個木蘭花、花木蘭她就坐到西邊那個床上,“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鍵、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東南西北要跑四個門去買啊,一定在東門買駿馬,南門買不到,西門也買不到,賣駿馬的人在南門給錢都不賣,非在東門賣,噢,你這樣理解的話簡直完蛋了,所以中國人說話是非常美的詞匯,他的思維結構,他的這個排陣,排列次序是非常美的,品嘗不到這種美,美就從你身邊滑過去了,美是需要你來品味的,你能品味美,你從早上眼睛一睜到晚上睡覺你隨時隨地你都在品味美,你沒能力品味美呢,你隨時隨地在創(chuàng)造煩惱,美都被你化解成煩惱。
功德莊嚴,從媽媽生下那個小孩子開始,就開始莊嚴功德了,從生命的初期第一步也就開始莊嚴功德,因為莊嚴功德怎么莊嚴,就從生命莊嚴,沒有生命在哪里談莊嚴嘛!這一切的一切的功德莊嚴都是建立在有生命的基礎上的,很好的生命狀態(tài)的基礎上,它的莊嚴就實在的莊嚴嘛!撇開這個不談而談莊嚴,這個房子修得好,這個磚也砌得好,那個梁也還可以。那不叫莊嚴,那些莊嚴都是為了這個莊嚴而服務的,那些莊嚴,那些所有的莊嚴,都是為生命的莊嚴而服務的!
無念是佛法所不提倡,不同意的,人不可能無念,眾生也不可能無念,無念成個什么狀態(tài)呢?無念就成個無明狀態(tài),成個黑暗狀態(tài)啦,所以講無、講空,不是講那種頑空,佛法里面講一切皆空,萬法皆空,但是講了這邊又反過來駁了這邊。就是你一邊在講空,千萬不要墮到一個頑空里面去了,頑空就是頑固不化的那個“頑”,很頑劣,為了防止我們墮到這個頑空里面去,祖師大德又另外講了一句話,叫做“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什么東西都可以空,因果是空不了的。
念佛的力量薄弱,那念其它的力量就強了嘛,這個凡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要是找他說啊,你念一下佛嘛,沒時間,我忙得很,我忙得不得了,從早上一起床就忙到晚上睡覺,四川話形容這種人呀,忙得放屁都不成個數(shù)了,不是一個個的放,是一串串的放,真的忙到那種程度呀,不是!他是給自己找借口,你稍微分析一下你一天在做些啥子,不是很忙,不是,平常有句話叫做“病後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他人忙”,你把這句話記到,你想你還有好忙?生病了后才曉得這個身體苦惱,啊!凡夫就是這樣的,病後方知身是苦,病了的時候長噓短嘆的,唉!唉!唉!唉!苦惱啊!但是健康的時候在干什么呢?健康的時候有幾件事情為自己,是為自己積功德,是為自己積福報,為自己種善根,沒有多少,健康的時候在干什么呢?在為他人忙,不是為自己忙,所以念佛,念佛就是給自己忙一下。
什么叫業(yè)障深重呢?就是不能辨別真正好真正不好的東西,他分不出好和不好出來,不是他不愿意好,也不愿意不好嘞,是他自己沒有這個鑒別能力,由于業(yè)障的深重,業(yè)障的障礙,障礙他的這個好事情,好機遇,種善根,培福報,還有很多好事情,障礙了,他自己也想好,很想,哪個不想越來越好啦!他自己也想啊,問題是他自家障礙了。所知障,什么叫所知障呢?這個人有知識成了一種障礙,說小一點自己的知識、自己的學問、自己所感興趣的東西、自己所長的、自己的長處把自己障礙了,以自己的長處比人家的短處,這就變成啥子呢?學化學的眼睛里只有化學,學物理呢眼睛里只有物理,學文學的呢眼睛里只有文學,如果再得點知名度呀,再拿點光環(huán)把他套起來呀,更把自己障礙得惱火了,為什么呢?因為那個光環(huán),那點知名度,鮮花、掌聲把他害了,他看不清楚自家是咋回事了,所以有這樣一個故事呀,三個人去乘船,三個都是學者去乘船,這個船啦,劃船的人劃來劃去,劃到江中了,一邊劃著走的時候其中一個說話問那個搖船的人:“喂,你懂不懂哲學呀”,搖船的說不懂,啥哲學沒聽說過,悶倒腦殼還是搖船,唉,這個懂哲學的人說,不懂哲學的人太不行了,生活當中沒趣味得嘞,不懂哲學沒品味得嘞,唉,你不懂哲學呀,人生的大樂趣都被你失去一半了,一會兒另外第二人說話了:“你懂不懂文學啊”,搖船的說我也不懂,我們大老粗不懂文學,哪個懂文學一會兒就說:嗯!你看嘛,這個不懂文學,生命當中燦爛的輝煌的、光彩的,啊,各種詩詞歌賦,吟詩作對,都沒得興趣了,唉!生命的另外一半樂趣你又失去了,第三個一會兒又說了:“你懂不懂邏輯學”,還是不懂,唉呀,不懂邏輯學更不行了,不懂邏輯學是憨包(笨蛋)了,又說一大啪啦(許多),等到一會兒船到江中心了,一下子起大風了,“嘩哧”一聲把那個船吹來要翻要翻的時候了,這個搖船的說,你們三個懂不懂游泳呀,不懂,唉,不懂對不起了,這個時候你們的生命要失去了,對不起,我先走了,那個劃船的咚的一個猛子扎到水里,劈波斬浪的走了,這三個人,哦嗬(完蛋了),這個故事很形象地說出所知障,所知障鬧的笑話。
念佛要用什么心來念呢?歸納來歸納去就是一個心,真誠心念。那為啥子又念得不如法哩,就是緣於我們這個心不對頭,與其說我們的技巧不對頭,技法不對頭,總結到底,就是我們的心態(tài)不對頭,因為我們念佛的心不能打折扣,生活當中凡夫和凡夫之間是要打折扣的,尤其是世風日下的這個社會風氣,人和人之間充滿敵意,隨時都在防到,最后防、防、防、防到最后睡覺都在防,從古防到今,有這么一句話嘛“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你看嘛,累不累嗬,睡覺都在防啊,這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就是我的床旁邊,我的床面前怎么會允許另外一個人跑到我的床面前睡覺呢?言下之意就是萬一我睡覺了他把我殺了呢,連睡覺都不安寧,還談得上念佛啊,所以說原因你們?yōu)槟臉永系媚敲纯?自家把自家,唉,人還沒老心態(tài)先老了,心累了,心苦了,心病了,最后就心死了,心都死了,活著也沒意思了。所以說心不要病,心不要老,心不要累,心不要苦,你念佛就念好了。
其實佛門的話已經說明了,珍惜和善待是最好的處人處事方式,佛門不講愛的,在佛門里這個“愛”字是個貶義詞。在佛門“愛”是一個貶義詞,所以要加個字就變成褒義詞了,“大愛”“至愛”,至就是最的意思,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的至,從貴陽至遵義那個“至”,“至愛”和“大愛”那才是愛,如果單單只一個“愛”,佛門是個貶義詞,所以佛門講“愛河千重浪,苦海萬層波”。
其實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與其說是善待別人,真正得最大好處的是自家得好處啊,你在善待別人的同時你的心是歡喜的,心是愉快的,然后你的日子是好過的,哪個得好處啊?你比方說恨一個人,曾經有個人很昧良心、很缺德、很卑鄙,是不是呢?是,恨不恨呢,也恨,但是你要是每天都抽出幾個小時去恨他,好了,他在那里過得有滋有味的,你在這里過得痛苦不堪的,哪個倒霉啊,你自家倒霉啊,因為你恨他,他也不知道你在恨他,他隔起幾百里,隔起幾千里,你也不可能打個電話告訴他,我這個時候我這幾個小時我在恨你哩,你曉得不曉得,我恨你恨得咬呀切齒,我現(xiàn)正在這里咬牙,正在這里切齒,你不可能告訴他嘛,問題是你在這里又咬牙切齒又跺腳,他在那里有滋有味,誰最難過啊,你自家難過啊!
好財好過分了,好色好過分了,好名好過分了,好吃好過分了,好睡好過分了,就進地獄了。地獄,餓鬼,畜生,地獄,不是鉆到地底下去了,天堂也不是跑到天上去了,地獄、天堂六道輪回都在這個宇宙時空當中,如果我們聽說過這個天臺宗,佛教有個宗叫天臺宗,天臺宗里面有個詞語“百界千如”,智者大師講的,你把這個“百界千如”這個名詞搞懂了以后,就恍然大悟了,十法界、四圣、六凡,每一界當中都具備十界、十十就得百就叫“百界”,每一界當中有十如是,所以就叫“千如”,十百而成千,叫“百界千如”,如是因,如是果,如是事,如是理,這些……叫千如。
連唐太宗這樣英明的君主,在得意的時候,他看到天底下這些有才華的來趕考這些秀才,來趕考啊,唐太宗那么英明的君主,他最后都止不住說“天下英才盡入我彀中”,什么意思啊。就是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哈,你看你們這些有才華的怎么樣,隨便你們有天大的才華,地大的才華,我拿口袋一下就把你們裝了,個個都跳到我的口袋里”,嘩,就裝走了,這是最大的“我”,就認為自己是最大的占有。
經常有時候我一個人在估計,我估計尤其是我們這些女生,愛漂亮的女生,我簡單地算了一個帳,一個愛漂亮的女生,家里有經濟條件的,往頭上抹,往身上抹,往臉上抹,一輩子抹來抹去起碼要抹掉兩個大雄寶殿的錢,我修兩個大雄寶殿的錢她都夠了;就是從頭到腳地抹,這是事實啊。但是你說既然這樣的話,干脆那就不修邊幅,從明天開始,臉都不洗了,我也不打掃衛(wèi)生了。行不行,那也不行啊,這個是說娑婆世界的客觀現(xiàn)象,這就是提醒我們這個觀念、思想要正常。
我還看到一則漫畫說的,一個小區(qū)里面人互相自私,互相打掃衛(wèi)生,都是劃了界的。其中有一個人在打掃衛(wèi)生,他開開門后在掃地,剛好掃他屬于他這一小片,左到哪里,右到哪里,前到哪里,后到哪里,這一小塊,掃到那里正好掃到畫界的那個地方,喔,哪個地方落了一些字紙,這個字紙剛好越界了,有半張在那邊,有半張在這邊,咋辦呢,這個人呢拿把剪刀咔嚓、咔嚓……,為什么呢?因為這張紙中間這顆線從這里畫過去,線這邊是我的,線那邊該他掃,所以他用剪刀把它剪得清清楚楚的,剪出一顆線出來,這樣的干凈談不上干凈,要從內在提高他的素質才行。
我們平常有句話說,哎喲,現(xiàn)在還年輕,等到我有點歲數(shù)的時候,現(xiàn)在沒生病,念啥佛嘛,年紀又不大,為什么要念佛嘛,等我年紀大了,身體有病了,不行了,我再念佛,可以,等到你年紀大了,病得一蹋糊涂了,都不行了,這下子才來念佛,念佛怎么念呢,南無阿彌陀佛,但是他已經病得口歪眼斜的了,最后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咋個念,“哪有阿彌陀佛”,教一句念一句,因為他嘴巴都不關風了,嘴巴都是歪的,都不由自主了,那時候糊里糊涂怎么念法,念不成南無阿彌陀佛了,盡念些“哪有阿彌陀佛”了,當然你既然要念“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不張(理睬)你了,所以功德要從平常積累,人緣都要從平常積累嘛,你不要過分勢利了嘛,你和人相處你太勢利了,人家都不張(理睬)你哩,譬如處朋友,你用得著朋友的時候才來找朋友,用不著朋友的時候你就把朋友甩了,朋友都不張(理睬)你,你連凡夫與凡夫相處你都不能用這種態(tài)度,這樣太勢利、太現(xiàn)實了,功德也是這樣,平常積累,等到你要用,需要功德的時候,你才有功德可用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