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菩提心報親恩
諸佛歡喜慶新年
中國農歷七月,民間信仰:地獄門開,孤魂野鬼回陽世,接受生前子孫的祭祀,所以把七月名為「救鬼月」、「鬼魂回鄉(xiāng)度假月」。佛教界也盛行救度地獄餓鬼的瑜伽焰口法門,寺院、街坊、工廠、到處鑼鼓喧天,舉行大拜拜,放焰口做功德、布施十方法界六道群靈,期以金剛上師的法力,孝子賢孫的善行,使河沙餓鬼,「來饑去飽,同沾法味,共證菩提。」
從佛法說,七月是最吉祥,法筵盛開,諸佛皆歡喜的佳節(jié)。因為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也即是佛教徒的新春過年。依世俗言,新年到了,天增歲月人增壽,每人的年齡增加一歲。春回大地,萬物欣欣向榮;除舊迎新,到處喜氣洋洋。然而,佛教的新年應不同于世俗,出家人的「戒臘」是以結夏安居來計算的。初出家受戒,十夏之前稱「下座」,十至十九夏稱「中座」,二十夏以上稱「上座」。每逢七月十五日「解夏」,出家的資歷增加一歲,所以「佛歡喜日」就是佛教徒歡度新年的節(jié)日。
依印度佛教的原始制度,從四月十五日起至七月十五日,適逢雨季,出家比丘為了慈悲護生,避免種種不便,不再天天外出托缽化緣,大家共聚一堂,專心用功辦道。經過三個月,功德完成──「解夏」,出家的「戒臘」就多了一歲。由于弟子們精進的結果,各各有所成就,或證得初果、二果,乃至四果阿羅漢!阜饸g喜日」即由此而來。這一天又名「僧自恣日」。三個月以來的共處,明日就要各奔前程,隨緣去做內修與外宏的出家本業(yè)。今天僧團的成員,各以坦誠之心向大眾宣示:如個人有任何不如法之處,請同參道友不吝賜教,慈悲舉罪,以便懺悔,改過自新,梵行清白。這是僧團和合、清凈、安樂的要素;具有「續(xù)佛慧命」、「正法久住」的意義。
目連尊者與地藏菩薩
七月三十日是九華山地藏比丘入涅槃的紀念日,中國佛教把它定為地藏王菩薩圣誕。根據『佛說盂蘭盆經』和『地藏菩薩本愿經』記載,七月十五和三十這兩個大日子,與中國孝親的思想有密切的關系。如經說:「大目干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摶飯。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這是神通不抵業(yè)力的明證。難道無其他辦法解救嗎?「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yǎng)十方大德眾僧。……其有供養(yǎng)此等自恣僧者,現在父母,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途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鼓窟B尊者依教奉行,結果「是時目連其母,即于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惯@是目連救母的典故,也是七月供僧以報親恩的由來。
在七月中,很多佛教徒特別精勤讀誦『地地藏菩薩本愿經』;也有人以此經為日課,每天至少受持一部。如遭逢厄難、病苦、鬼祟、死亡,更加用功念誦,以祈消災免難,往生凈土。
弘揚地藏法門的圣典,主要的有『善惡業(yè)報占察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和通行的『地藏菩薩本愿經』。此中以『十輪經』最切要。地藏贊偈言:「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谷缥胰怂姷牡夭厥ハ,手持錫扙和明珠,用意在打開地獄門,照亮天堂路,令罪惡眾生解脫地獄苦,上升人天樂。菩薩發(fā)大愿:「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如何度眾生,不墮地獄,解除苦因苦果,乃是菩薩宿世的本愿。依經中所說,墮落無間地獄的極重惡業(yè),有二大類:一、十一種惡業(yè):五無間、四根本戒、毀謗正法、疑三寶人。也即是造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另外,殺、盜、淫、妄中最重的,如殺獨覺圣人、盜三寶物、淫阿羅漢尼、以不實語分裂僧團。加上謗正法和疑三寶。在十一種惡業(yè)中,隨犯一種,必墮阿鼻地獄。第二類是十惡輪:一、謗阿蘭若(閉關專修的比丘),二、謗于別乘(聲聞、獨覺、菩薩三乘;各以本位主義,自贊毀他),三、瞋害比丘(迫害有德比丘和破戒比丘),四、侵奪清凈僧物回與破戒比丘,五、毀害法師,六、侵奪僧物,七、毀寺逐僧!赣谑異狠,或隨其一,或具成就,先所修集一切善根,摧壞毀滅。命終定生無間地獄。」佛門成語:「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若人恭敬三寶,深信因果,即保證不種惡因,不受苦果、地獄歸空,天人充滿,這才是「天堂掛號,地獄除名」的真意。
中國佛教徒重視現實的利益,確信受持地藏經,稱念圣號,禮拜贊嘆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是人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人命終之后,宿映重罪,至于五無間,永得解脫。」真是方便法門,獲福無邊!
依大乘思想說,菩薩的偉大,在于無盡悲愿。故此,請看地藏本愿,如何發(fā)菩提心以報親恩:一、過去久遠不可說劫之前,身為長者子,見師子奮迅如來,妙相莊嚴,因而立下成佛度眾生的弘誓:「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苟⒂X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像法時代,示現為婆羅門女,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依業(yè)報定理,必受惡報。為知其母死后生處,至誠供養(yǎng)先佛塔寺。果然蒙受如來感應指示:「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故ヅ袆幽l(fā)愿:「愿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三、清凈蓮華目如來之世,轉生為光目女,設食供養(yǎng)阿羅漢,請示先母往生之事,所得答案是墮在惡趣;雖得孝女福力,轉生為人,但下賤又短命;而后再墮惡道。光目發(fā)愿言:「愿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及歷惡道。十方諸佛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fā)廣大誓愿;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對清凈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后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眾生,誓愿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覺。」愿力不思議,后來光目女者,即我佛世尊法會上的地藏菩薩;而從惡趣出來的光目之母,即解脫菩薩是。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為報答昊天罔極的親恩,唯有學習地藏本愿,發(fā)菩提心,本大乘三心而行六度,才能普度我人無始以來,生生世世的六親眷屬。──「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人間佛教與度亡法事
中國佛教的傳統(tǒng),偏重于死亡、他方、鬼神的信仰,所以超度亡靈,求生樂土的法事,無比興盛。印順導師繼承大虛大師的人生佛教,而宏傳「此時、此地、此人」,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近半世紀以來,人類為本的佛法已成公認的普世價值;人生佛教、人間佛教的思想,已居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然而,縱使思想是「人間」的,口號是「人生」的,實際做起來,還是與重死、重鬼的傳統(tǒng)信仰,難以劃清界限;天化、神化、俗化的流弊,還是相當普遍。推其原因,應是積習難返,革新不易吧!試想,既得的利益,結合根深蒂固的觀念,要舍棄它,談何容易?古德說:「寧坐深山饑餓死,不作人間應赴僧」,堅持素志,不隨俗浮沉,不向現實低頭的風骨,多么令人敬佩!
或言:佛法在人間,人生人死都是佛法大事,了生與脫死同是修學佛法的目標;難道生活重要,而生死就可棄之不顧嗎?既然志在度眾生,活人固然要度,死人也是人,豈可不慈悲拔度?況且說亡靈易度,活人難度呀!君不見,許多佛教徒學佛的因緣,都因親人的謝世,面對世間的無常,悲痛逾恒的情形,承蒙法師們的慈悲,光臨誦經、拜懺,做法事,而后才發(fā)心信佛的。古今教內大德,強調臨終助念,法門普及,信佛的人愈來愈多。有一位長老,教導徒眾以放蒙山為日課,救度水陸空的無祀男女孤魂,所以他的歸依弟子眾多,道場規(guī)模宏大。還有……。當我聽到這番話,對人間佛教提出一連串的質疑,頓時使我腦筋轉不過來,呆如木雞,無辭以對。
度亡法事,念經,多多益善;拜懺,拜盡所有懺本為妙。這是做功德,功德還有人嫌多嗎?一個人腦死斷氣后,念佛八小時;七七日內,經聲佛號不絕,水陸、焰口、追思,節(jié)目連連。在家信徒如此,出家大德更隆重,甚至于在臺灣做的還怕不夠,又往大陸請更多僧人幫忙超度。舉辦超薦法事之前,如清明、中元、梁皇、水陸等,請法師主法召魂,初伸召請、二伸召請、三伸召請。嘆亡贊、一首又一首;唱哀歌,悲悲凄凄,大家淚流滿面。令人不禁要問,魂歸何處?到西方?生天堂?再做人?當畜生?墮地獄?這些神識都是召不回來的了。
佛教是理智的宗教,以人類為本,憑德行的實踐而向解脫。五趣流轉,隨業(yè)受報,隨重或隨習,或隨憶念力,而招感未來的新生命。佛子依世間正見,修有漏善行,受人天福報;依出世正見,修無漏功德,解脫輪回;信愿增上,勤修凈業(yè),往生凈土。地藏法門,令知因識果,由世間的凈化而到達出世解脫。特別開方便,稱名、讀誦、禮敬,令不墮惡道;臨終救濟,施舍修福,誦經念佛,令正念分明,往生善趣,若人發(fā)心行菩薩道,則四恩總報,累世冤親成正覺!
二○○三年七月十九日寫于觀音丈室
- 仁德上人:真實的菩提心
- 仁德上人:沒大徹大悟之前要運用好有我而不為我的善心菩提心
- 凈界法師:佛陀的呵責: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 凈界法師:什么是菩提?一種無漏的智慧
- 如瑞法師:要了知發(fā)菩提心的功德就要學會善用其心
- 大安法師:哪四種法能夠令菩薩忘失菩提心呢?
- 凈界法師:菩提心在本質上的差別是什么?
- 大安法師:怎么發(fā)菩提心?從厭離啟發(fā)菩提心
- 法藏法師:每個階段應該如何期許?有沒有什么檢核標準?
- 凈界法師:出離心和大悲心兩者結合就是菩提心
- 宏海法師:怎樣轉煩惱為菩提?
- 清凈法師:菩提心如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 法藏法師:發(fā)菩提心與發(fā)心有何不同?如何保持初發(fā)心?
- 如瑞法師: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分類
- 仁德上人:知道心病在哪就要對癥下藥
- 濟群法師:什么叫發(fā)菩提心?如何真正的發(fā)菩提心?
- 靜波法師:惡止善行的歷事煉心
- 能弘法師: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種子
- 隆相法師:有煩惱不可怕,怕的是煩惱纏身而不自知
- 妙江法師:辯證的看待煩惱,它不一定是壞的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