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龍象眾,當觀第一義——敬悼正定學長法師
法門龍象眾,當觀第一義
——敬悼正定學長法師——
超定
臺南市佛教會現任理事長竹溪禪寺第五代住持正定法師,于民國八十八年(歲次己卯),農歷十月十八日,西元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化緣已畢,舍報往生。法門龍象眾又損一人,為法思人,悲情難抑。謹于吾兄靈前,心香一炷,期待乘愿再來;并略述世尊遺教,尚乞冥中諦聽,偈言:
四大本空因緣有 革囊眾穢無可戀
幻生幻滅今已了 乘愿再來續(xù)法緣
我佛世尊于三十五歲那年的臘月初八日,證悟諸法實相,見中道真理,而成為人間的佛陀。從此展開說法度眾生的大業(yè),席不暇暖,直至八十歲入滅。何謂諸法實相、中道真理?雖然如來法身常住,真理永恒不變,然而歷史的演進,經二千五百年,由初期正法而至末法,大家對世尊的正覺已漸模糊了。金剛般若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相,內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法相、非法相;五蘊相、十二處相、十八界相;十二因緣的流轉相與還滅相;乃至四圣諦相、能證智與所證理相,如是林林總總的一切諸法,以諸佛菩薩的慧眼觀之,無一法不是虛妄相;虛妄相即是空相,即此空相為諸法實相!溉粢娭T相非相,則見如來!挂娙鐏硪布词且娬胬怼⒆C實相,因為經說:「見法即見佛」。佛陀之所以被尊為佛陀,不是他的種族尊勝,相好端嚴,神通廣大,而是他的體見正法,成就法身。我人修學佛法,務必正確地掌握這一理趣,時時憶念如來圣教,身體力行,住持正法,闡揚人間正覺之音。
四大本空因緣有
據中國禪籍記載:梁武帝于南京拜見菩提達摩,請示「如何是圣諦第一義?」祖師答言:「廓然無圣!乖賳:「對朕者誰?」師云:「不識!」所謂圣諦即真諦,第一義是最高真理,特殊、超常的境界;證得圣諦第一義,就名解脫的圣人。達摩祖師是西天第二十八代祖,中國禪宗初祖,他當然是契入第一義的圣人。而今面對皇帝菩薩,為何不老實告訴他,而表現出似乎不耐煩的語氣:「廓然無圣」、「不識」?殊不知,「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第一義諦、不二法門、諸法實相,乃是離四句絕百非,不可思議的境界。古德云:「說似一物即不中」,起念即乖,開口便錯。擬議圣境,豈不落于戲論?
既然如是,立志為法門龍象眾,又如何諦觀第一義?答言:當以無分別智觀之。此無分別智有:加行無分別智、根本無分別智和后得無分別智。第一義不可說,不可分別,離文字相,離心緣相。但悟入的方便,從印度傳來的佛法,不論大小空有,都必須依如來經教,作聞思修的功夫。也就是依分別入無分別,依名言而入離名言;依世俗諦入第一義諦。無分別,絕非呆如木雞,或植物人、白癡一般地百物不思。禪宗主張無念法門:「無念者,于念離念」;「于諸境上心不染」;「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無分別,乃是無虛妄分別,而非否定如理分別。如加行的二諦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藉此加行無分別智觀而達根本無分別智境:「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棺詈髲目粘黾,以后得無分別智去成熟眾生,莊嚴佛土,自利利他,完成佛果。
四大本空,不過約構成色身和外物的主要因素,也即生理和物理現象;此四大種及其所造色,皆是空無自性。依此類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能取與所取,乃至出世涅槃,能證與所證,無一法不是空者?铡⒉豢傻,方便言之,含有否定與肯定二義:否定諸法不變、獨存、實體的自性,遣除眾生的迷情妄執(zhí)。迷空著有為生死根本,有執(zhí)不破,解脫無望。「大圣說空法,為離諸見故」:在性空中,有無、常斷、一異、我我所皆不可得,掃蕩得凈盡無余。在否定的同時,肯定此空性乃諸法實相;「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挂蚓売信c自性空,相順相成,名異而實同。緣起=自性空,即此性空為中道,為圣諦第一義。圣龍樹在回諍論里明白顯示,空并沒有否定什么,或主張什么,僅僅將世間事務的真相告知世人而已。
革囊眾穢無可戀
四大假合的色身,從頭至足,從內而外,無一凈相。經云:「九孔常流不凈」,任你如何清洗,技巧化妝,想盡辦法去美化,結果也不過像繡花枕頭,外貌迷人,實則藏垢納污,惡露充滿;何有智者,當樂此身?
佛陀開示二甘露門——不凈與持息。也即是:多貪眾生不凈觀,散亂眾生數息觀。這是針對欲界有情二大通病而施設的法藥。因為上二界的有情,從生命出現,直到死亡之前,都活在禪定中;既無散動之念,也不可能愛樂色身。只有欲界有情,尤其處此人間,貪欲為其特性,一生歲月都在追求欲樂的滿足,特別是男女性欲,情愛纏綿,陷入欲海難以自拔!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古德云:「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真是一針見血之語。在家五戒,容許有夫婦之正淫;出家沙門,則戒絕淫行。經云:「淫欲不除,塵不可出!止觀法門,出世圣道,堅決宣示:淫欲為障道法。學佛修行,目的是超出三界;淫欲不止,墜欲界中,何能超三界?
佛說四念處,觀察身、受、心、法。一切皆是不凈、苦、無常、無我。修道下手處,直觀此身,四大假合,虛偽無實,由假想觀而達勝義觀;藉戒定的克制調伏,而代以禪悅法喜,終于定慧圓明,證入無我我所,體現當下的涅槃解脫樂。
誠然,四大苦空,五蘊無我。古德常誡弟子,當觀此身為臭皮囊,不值得貪戀。但同時又肯定此假體對修道之意義,也即是「借假修真」;圣道的修學,戒定慧等五分法身,離此假體又如何修得?自苦其身,虐待自己,違反不苦不樂之中道。以世俗心,一味地貪求功德,斷指、燃疤等行為,偏離菩薩大悲利世的精神,則無實際價值可言。古人為法亡軀是偉大的,今人如為滿足虛榮心、成就感,而夙夜匪懈,不眠不休,發(fā)展事業(yè),終致百病纏身,絕癥而死,恐也非佛教正行。
幻生幻滅今已了
正定兄!當我踏上寶島的土地,您已于前一天晚上先走了。無緣見您最后一面,聽聽您未了的心愿,究竟還計劃為祖寺做些什么大事,內心深感遺憾。回到祖寺,西方殿內供著您的靈位,莊嚴的法相,散布著生命的活力和為教的無盡悲愿。四周擺滿各方師友、徒眾獻上的鮮花果品。此情此景,觸發(fā)我隱藏在內的悲情。盛年謝世,壯志未酬;道場廣大,歷史悠久,資源豐富,而人才缺乏,后繼無人。如今,您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走了,留下重大任務,有誰來承擔推行?常住大眾,義學與修持,有誰來領導?緇素之間的關系,又靠誰來凝聚與溝通?
往事如煙,一切像昨日夢一般,一幕一幕映現腦際。記得新竹靈隱佛學院于四十年前招考,您像大哥一樣帶著我坐上老爺火車,經八小時的勞頓才到達新竹站,又換上市區(qū)巴士,在摸黑的晚上到了目的地。沒有電燈,用的是螢火般的煤油燈。從未出過遠門的我,人地生疏,頗有適應困難之感,幸得您陪伴在身邊,度過艱辛的歲月。慢慢地,專心于學業(yè)上,聽課、背經,學習出家威儀,生活規(guī)律,身心安定下來。每逢寒暑假,還是由您帶領,往返于臺南的常住和新竹佛學院。三年畢業(yè),從靈隱到福嚴,繼續(xù)進修,接受完整的僧教育。學業(yè)完成,各奔前程,開始實習佛門法務,學以致用,從實務中去增進道業(yè)。您由福嚴當家做起,而后南北奔跑,展開您的弘法利生工作。五年前,您被推選為祖寺第五代住持。龍?zhí)焱瞥?名山得主,師友和信眾對您寄以厚望,期望祖庭的重光,負起內修與外弘的大任。豈知因緣差別,事與愿違,理想與現實的距離,不可以道里計。古老寺院,長久以來的傳統,雜亂無章,積非成是,改革談何容易?共業(yè)造成的環(huán)境,在獨木難支,一籌莫展之下,終于憂郁成疾,肝癌奪走了您寶貴的生命!副娨蚓壣,我(佛)說即是空」,幻生幻滅,實無生滅;生既不必喜,死又何足悲?竹溪寺牌匾:「了然世界」。世相如是,夫復何言!
乘愿再來續(xù)法緣
眾生情愛無盡,生命永續(xù),流轉于三界中;菩薩悲愿無窮,游化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明知這是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但為償多劫愿,還是必須回來,坦然面對苦難,發(fā)大菩提心,浩蕩赴前程。中國寺院早課,楞嚴咒前偈頌云:「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于此取泥洹」;「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這是大乘菩薩的偉大精神,也是人間佛教的思想。
人間,苦難的人間,有什么值得再回來?不要誤會,以為提倡人間佛教是鼓勵大家回來人間享受五欲,難分難舍地留戀世間。上面已明言:「革囊眾穢無可戀」,既不染著色身,還要去貪圖欲樂嗎?最令人氣結的論調:人間太危險,稍微不謹慎就會墮落三途;有誰能保證依人向佛道而得不退轉?問題是:為何會墮落?既然正覺之音不絕于耳,聽聞正法,修學正見,趨向正覺;起碼,具備人格,道德高潔,即保證不失人身。「勤修三福行,愿生佛陀前」,便是最穩(wěn)當的保證。不聞正法,不修善行,自甘墮落,那是咎由自取;佛菩薩也不可能為這類弟子背書呀!
正定兄,您一定要回來喔!集合同愿同行的人,以凡夫身,共同來發(fā)心,從十善行做起,凈化三業(yè);直其見,正其行;更依三心而進修六度;用六和敬為準則,建立大乘菩薩僧團。陶淵明辭云:「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祖庭荒蕪,雜草叢生;菩提大樹,遍體鱗傷;群魔亂舞,正道難行。寺運呢?風水呢?鬼祟呢?不也,共業(yè)使然。逝者已矣,未來前途,決定于現在;十方世界,此土為重;志度無量有情,以人類為先。惟愿吾兄效法印公導師的偉大悲愿:「愿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乘愿再來,繼續(xù)法緣,住持正法吧!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五日于高雄覺元寺
- 印光大師: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界詮法師: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 凈界法師:修習觀音菩薩法門會產生什么效果功德?
- 明生法師:法門無高低之分,只有是否契機合適
- 宏海法師:修學法門都要有慚愧精進的心
- 凈界法師:什么是觀心法門?
- 凈界法師:什么是“心地法門”?
- 印光大師:四種念佛法門中,持名念佛是契合眾生的根機
- 印光大師:十念法門怎么修?
- 凈界法師:智慧水平提升了,法門也會配合的
- 本源法師:為什么說念佛法門是總持一切的妙法?
- 大安法師:女人修什么法門好?如何對待剛入佛門的蓮友?
- 本源法師:什么叫雜修與一門深入?在家人如何選擇法門?
- 凈界法師:佛菩薩廣開方便法門,找到適合的修學
- 大安法師:修念佛法門不要自卑
- 正如法師:龍樹菩薩講的“難行法門”和“易行法門”
- 夢參法師: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
- 圣旭法師:念佛法門最微妙之處
- 寬見法師:修行什么法門會遇到五十陰魔?
- 夢參法師:這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怎么來的?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