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兩大傳承

  圓修和專修--凈土宗兩大傳承

  第一個是以慧遠大師為代表的所謂的圓修法門,初祖慧遠大師乃至于六祖的永明延壽大師、八祖的蓮池大師、九祖的蕅益大師,強調圓修。第二個是以善導大師為首的,善導大師、印光大師強調的專修法門。

  善導大師他認為我們生死凡夫心思粗重,所以應該要把握有限的生命,三業(yè)專修。身禮拜阿彌陀佛,口業(yè)專稱阿彌陀佛,意業(yè)專門觀想憶念阿彌陀佛。身口意念念皈依彌陀的功德就是專修。當然這是可行的道路,因為有祖師的傳承。

  這個圓修蕅益大師特別提倡,他認為說這凈土法門是一門圓攝百千法門,非舉一廢百也。他說凈土法門是以阿彌陀佛的功德來攝受所有的法門,而不是以彌陀的功德來排斥其它的法門。換句話說,當我們對彌陀的圣號生起一種不共的皈依以后,我們可以建議修其它的一些助行。因為你的目標是明確的,你自己知道你來生要求生凈土,你也知道阿彌陀佛的圣號對你來說是一種根本法寶。那么身為一個根本法寶,它身邊有很多眷屬,只有幫助,沒有害處。蕅益大師大師舉出一個譬喻,比如說你坐船。當然這個船你靠風的自然力量來行走也是可以,但是如果這個船旁邊再加上幾個劃船的動力,現(xiàn)在說加上一個馬達,那不是更好嗎?這個船的前進的速度更快。

  我們看智者大師的《凈土十疑論》也是這個意思,“他力者,若信阿彌陀佛大悲愿力攝取念佛眾生”,這個是整個凈土的根本法寶,對彌陀本愿功德的皈依。這樣的皈依如果沒有生起,嚴格來說,這個已經不是凈土的學者。當然在歸依彌陀的大前提之下,站在圓修的法門,他還必須要發(fā)菩提心,行念佛三昧,而且要厭離三界的色身,那么修習布施、持戒、修福種種的行,然后把這些萬善莊嚴凈土、會歸到凈土去,這叫圓修法門。

  那么這兩個大家都可以選擇,你看你適合專修,你適合圓修都可以。那么這當中有一個值得注意,不能雜修。那么雜修跟圓修有什么差別呢?雜修的意思,蕅益大師說,今日張三、明日李四,你今天念阿彌陀佛,明天念觀世音菩薩,后天念地藏王菩薩,你內心當中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你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你對你自己的本尊沒有一種一心皈命的心情,你就把所有三寶的功德都當作暫時的因緣,你沒有下定你真實的決心,那自然你臨終的時候不能抗拒無始的業(yè)力。

  所以蕅益大師說,臨終的正念那是一個非比尋常的正念,不是我們平常那種悠悠泛泛的正念。所以雜修就是你的方向不明確。當我們的方向明確的時候,你廣修善法對你的破除障礙、對你的修學進度是有幫助的。

  當然我們經常要觀照這念心,用真理、用這個道理來判斷我們的心是不是進步了。我修這個法門,我感覺到我今年比去年更進步了,不管是對無上菩提的追求,不管是對煩惱的克制力都進步了。你這個法門就對了,你這個藥吃得對了。如果你覺得你這個法門修下去,你覺得你不斷在退步,對無上菩提好像離你越來越遙遠,而且你的情緒越來越難控制,你對三界的欲望越來越重,我跟你保證你這個法門是修錯了,不契機了?赡苣愕牟√,而你下的藥太輕。事實是如此,我們就是很現(xiàn)實地、經常地反省自己。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態(tài)度,就是我們今天有佛法的真理來引導我們,那我們經常用佛法的道理來檢查自己,使令自己的生命不斷進步。雖然我不可能馬上成佛,但是我相信我已經在進步當中,我的生命是在increase(增上),這非常重要,表示你這個方法對了,否則你就需要調整。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