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自由談——走在人生邊上

\

  學(xué)員:打坐的時候怎樣才能讓意識集中一點?

  賢宗法師:打坐的時候你越強制,思緒跑得越快,最好是接受自己,放下自己。你的念頭很多,就只想一個念頭,如把意念放在一個地方,鼻尖、手指或什么地方。或者專注呼吸,專注呼吸的時候妄念自然就減少了,你可以吸進來,停一下,再吸進來,再停一下,把它分成幾段,這樣就可以攝心。還可以把眼睛閉起來,眼珠提起來,看著前面灰灰的一片。

  打坐最好達到無形無事的境界,就是你的心像天空萬里無云那種狀態(tài),你整個人都空掉了,一念不起,物我兩忘。那時候,你身上就不會有任何執(zhí)著和妄念。

  學(xué)員:有時候腿疼啊,念頭還是老在腿上……

  賢宗法師:所以你首先要把腿練出來,不要去想更高的境界。佛教里面講坐禪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禪就到了無形無事的程度,那種狀態(tài)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最關(guān)鍵一點,他進入那種狀態(tài)的時候,物我兩空,整個人與宇宙萬物合而為一。為什么說打坐可以健身、可以長壽呢?時間空間都沒有了,在你面前,可能一年就是一剎那,當(dāng)然長壽了。修道就是讓我們悟道,悟道實際上就是證道,道跟你是合一的不是分離的。當(dāng)你進入事物的規(guī)則之后,沒有什么事做不好。所以真正一個大成就的修行者,他在這世間什么事都能做好。因此我們就要訓(xùn)練自己這種狀態(tài),回到家里,家里很溫暖很幸福很安詳;回到企業(yè),心無旁騖斗志昂揚,企業(yè)蒸蒸日上;到外面旅游,大自然跟你合而為一,身心愉悅;躺在床上,呼嚕呼嚕就能睡著。任何時候,你都不是抽離的。所以這就需要訓(xùn)練,當(dāng)我們訓(xùn)練到這種狀態(tài)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很快樂、正如。但這種訓(xùn)練也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你每天打坐,每天反省,慢慢地把分別的、形事的、執(zhí)著的那個“我”修掉,這樣不管在哪個環(huán)境,都能融入到里面去。

  修行最關(guān)鍵是堅持;厝ッ刻齑蜃粋小時或半個小時,你不要去求什么,“道”這個東西,你越求,它離你越遠。身體放松,坐在那里,自然而然,你就能進入。佛教里面的打坐是讓我們開無上智慧,什么叫無上,就是讓你站在人生的制高點去看待世間,一般人很難做到,你要去參透生死,從生和死的角度去看你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你用這種高度去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面前碰到的所有問題,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已經(jīng)站在生死的角度去看待生命的過程,在佛教里講,就是用無量生死來看待一期生命,無量生死是什么呢?我們這一期生命之前有無量生死,這一期生命之后,又有無量生死。對無量生死來講,我們這一期生命又算什么!你能接受自己的身體,接受自己的家庭,接受自己目前的一切,就能安心,當(dāng)你心安下來時,就能臣服自己。你如果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一天到晚就存在很多妄想,什么人家做得那么好,我怎么這么差,無論如何也要折騰一下。最后,你沒有那個福報,沒有那個資源,又不安住目前的現(xiàn)狀,會恰如其反,你投進去的錢不光賺不到,還連本都拿不回來。是吧,這都是妄念造成的。有的人做事老想走捷徑,甚至不擇手段,最后呢,可以看到是什么結(jié)果。所以這都不是安住的狀態(tài),人要安住自己其實很不容易,只有修行者,或者說透視了人間一切的智者,他才能把心安下來。

  學(xué)員:今天早晨第一次、第二次盤腿還能堅持到最后,下午打坐就特別疼,堅持不下來了,念頭總在腿疼上……怎么辦?

  賢宗法師:你也可以不盤嘛,兩個腿就這樣交叉好了,這叫散盤。其實不盤也沒有關(guān)系,打坐關(guān)鍵是練我們的定力。再說盤腿是一步步來的,要循序漸進,你想練幾天就腿不疼,怎么可能。

  學(xué)員:很多時候腦子想堅持,可就是堅持不住……還有什么方法?

  賢宗法師:平時也可以掰掰腿、壓壓腿什么的。這個我有時候想,也許跟人的性格有關(guān)系。我們把性格認為是一個人的業(yè)力,業(yè)力是什么,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基礎(chǔ),一個人的素質(zhì),它哪里來的,當(dāng)然是過去世中所積累。比如,有的人做什么,能一直堅持下去,最后就能從中受益;有的人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有的人來到這里之后,回去從來不做。蘇格拉底有一個訓(xùn)練:一次布置一個作業(yè),讓他的學(xué)生,每天就這么做幾百下。最后三年下來只有一個人做下來了,就是柏拉圖。后來柏拉圖就成為蘇格拉底的衣缽繼承者。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做任何事最終能把它做成的就是堅持?我們建香海禪寺也是這樣。只要你認為自己的方向正確,就想盡辦法去做,有各種各樣的苦難,也堅持下來,十年、二十年、五十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那個結(jié)果不一樣。往往朝三暮四的人,什么都做不成。

  學(xué)員:對于一個初學(xué)者,是知識重要呢,還是打坐重要?

  賢宗法師:堅持最重要。

  學(xué)員:現(xiàn)在,我們的整個身體很僵硬,打坐以后身體的轉(zhuǎn)化過程是怎樣的,到最后很舒服的狀態(tài)又是什么樣的?

  賢宗法師:這個叫調(diào)。剛開始我們的身心很僵硬,我們把它調(diào)柔。我以前也練過瑜伽,你去硬掰的話越難掰過來,你吸一口氣,吐出來,告訴自己的身體,放松,最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動作都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你要跟自己的身體對話,讓它放松。身體調(diào)到柔軟之后,你的身放松了,心也就安住了。心安住了,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能享受到喜樂,那種清涼啊、寧靜啊、身心和諧啊,都出來了。這個狀態(tài)出來之后你就很喜歡打坐,每次你發(fā)現(xiàn),抽鴉片都沒有打坐舒服。在佛教上這叫禪悅,“禪悅為食”,打坐功夫深的人,飯都不用吃,身體能量照樣充足。所以你看那些出家人不結(jié)婚,離開了世間五欲,在廟里、在深山老林里過一生,為什么能堅持下來?他一定有個精神彌補的中介,不然不可能。實際上就是打坐很舒服,能給他身心帶來難以言傳的愉悅。什么世間的榮華富貴,財色名利,都對他沒有吸引力了。

  學(xué)員:師父,我問一下,就是這個“助念”,挺神奇的。剛開始身體很硬,念著念著,人變得很柔軟,有的出殯的時候還很軟,而且夏天還不臭,這個是為什么?

  賢宗法師:我們的死,實際上是新的生命開始。如果你去世時懷著那種怨恨、恐懼、糾結(jié),他就是三惡道的因,他的面相會很猙獰恐怖,眼睛有時候都閉不上,這種人,肯定要墮惡道。反過來講,通過助念,他的魂魄包括身體的細胞都能接受到正能量,那種清涼和喜樂就能從內(nèi)心生起,他的身體就變得柔軟和祥和,這種人,肯定會去三善道。有人助念得好,還能聞到檀香,還能聽到天樂,能看到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來接迎他。四川就有個XX會的主席,他跟我講,自己原來也信佛,想把他媽媽念往生,但旁邊有人說:你媽媽那樣的人也往生,別做夢了!當(dāng)他媽媽真的不行的時候,家人輪流24小時給她念佛,在他媽媽快斷氣的時候,他突然聽到非常好聽的音樂,出了門四處去找,發(fā)現(xiàn)沒有人。所以這音樂是天樂,是佛菩薩來了,整個房間充滿檀香味。

  他現(xiàn)在就很虔誠,把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積攢的工資全部投進去,蓋一個養(yǎng)老院,因為他媽媽的往生讓他受了益,于是他就想幫助當(dāng)?shù)?a href="/remen/xuef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學(xué)佛的老人,也讓他們往生。

  佛教的原初目的就是讓我們了脫生死,真正出離這個世間,從解脫道開始修,它有一系列過程,就像我們以前講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到見道,一地、二地、三地、四地,到十地,一直到正等正覺,每個階段有什么樣的過程,都講得很具體。打坐呢,到了羅漢的解脫道,它基本上就達到了八地,到了八地,世間的一切“因”都沒有掉了。

  修行,最后就是讓你解脫。解脫,就要斷除世間一切的“因”。有人說斷除世間的因,我就不用住在這個世間了,不是的,斷因并不等于放棄,就是在這個世間,你為人父母還是擔(dān)當(dāng)父母的職責(zé),做企業(yè)還是把你的企業(yè)經(jīng)營好。放下不等于放棄,放下是對任何事物不起貪念,比如喝茶,我就喝茶,不會因為這茶好喝,就使勁喝,茶不好喝,就產(chǎn)生厭倦心。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世間任何東西都不會讓他產(chǎn)生糾結(jié),都能接納而不排斥。就是每天忙得像頭騾子,也能充滿快樂,不會產(chǎn)生怨恨、抱怨、糾結(jié)等煩惱,昨天讓他吃山珍海味,今天讓他啃饅頭,也不覺得有什么區(qū)別。這就是世間的東西不會讓他產(chǎn)生貪戀和執(zhí)著,因為你貪戀什么,什么就成為你的束縛,像繩子一樣把你綁住,綁得越多就越不能解脫,像權(quán)力、金錢、感情、物欲等等,一切東西,都會拉著你離不開這個世間,所以是修行的大敵。

  修行,最終是讓我們解脫。對你們現(xiàn)在而言,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是最重要的。呵呵。

  學(xué)員:打坐的時候念經(jīng)效果好不好,可以這樣嗎?

  賢宗法師:一般打坐的時候是不念經(jīng)的,但有人為了攝心,也有念佛號的。你可以訓(xùn)練自己念經(jīng)的狀態(tài),比如想打坐的時候沐浴更衣,然后熏香什么的,然后一個字一個字從你眼前輕柔地過去,那種狀態(tài),實際上也是一種定境。

  打坐實際上是訓(xùn)練你的聚焦,你嘴巴不出聲音,就腦子這樣想也可以。這和觀呼吸是差不多,就是以一個念頭來聚焦你,代替太多紛繁的念頭。

  學(xué)員:念經(jīng)是不是跟讀書一樣,通過不斷地念,不斷地念,然后從中得到些什么,悟到些什么?這個作用是什么呢?

  賢宗法師:有這層意思。經(jīng)文也分兩種,一種是咒語,咒語從文字表面上你得不到多少收益,但你念的時候,身體整個氣場都會受到聲音的洗禮。還有種就是一般的經(jīng)文,它相對比較長,念的時間久了你就會豁然而悟,當(dāng)然,在念的過程中它也是有能量的,你要以清凈心去讀它,心不散亂,就會受到它的加持。

  學(xué)員:有些師父說學(xué)《金剛經(jīng)》一部就可以了,有些師父說,什么經(jīng)都不用念,只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這個區(qū)別在哪里?

  賢宗法師:這個在你自己。一句佛號你念到一心不亂也可以達到那種效果。相對來說,《金剛經(jīng)》是禪宗的經(jīng)典,念阿彌陀佛是凈土宗的修行方法,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達到目的,看你適合哪個。對你們而言,可能比較喜歡那種思辨,那種哲理和思考,那讀《金剛經(jīng)》會有很大幫助,它可以給你很多智慧的啟迪。

  學(xué)員:我們常說“順其自然”,我也很想順其自然,就是有時候你有這個念頭、這種天意,或者這種信息給你,它往往是一剎那的東西,我們身體又是非常忙碌的,我怎么更好地接受這方面信息呢?要做些什么?

  賢宗法師:順其自然是大智慧。順其自然不是無所作為,像這個水,你一直燒,燒到八九十度,還是不開,到一百度,自然就開了。那你前面想我要這樣燒,我要那樣燒,是停一下還是什么繼續(xù)……實際上,只有達到這個溫度才能開。水如果要溢出來,首先下面要填滿才能溢出來,它有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們很多人做事,都用小聰明,喜歡走捷徑,實際上很多事情,沒有到那個階段不可能成功,這就是智慧。現(xiàn)在你看夏天有空調(diào)冬天有暖氣,很舒服,但你想夏天一點不出汗對身體好嗎?毒素積壓在身體里排不出去,就會產(chǎn)生變異,很多癌癥就這么來的。如果你夏天出汗,冬天藏起來,春天生長,秋天就有收獲,我們?nèi)艘惨樦笞匀,要向天地萬物學(xué)習(xí)。一棵樹,從一個種子慢慢長到大樹,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這樣大風(fēng)大雨都不怕。像我們寺院有些樹是從別處移植過來的,上面很大,根就那么一點點,所以每次掛風(fēng)的時候我會提心吊膽,怕把它掛倒,一棵十幾萬吶!所以這就是沒有順其自然帶來的后果。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沒錢,到銀行貸款,借高利貸,這也是不順其自然,他自己沒有積蓄,要靠外面,銀行一緊縮,把錢一收回去,他的企業(yè)就倒閉了。有的人靠投機倒把賺錢,今天他能投機倒把,明天還能投機倒把,后天還是這樣,可能他第一關(guān)突破了,第二關(guān)勉強能過去,到第三關(guān)第四關(guān),肯定會出問題。這也是不順其自然。一個人晚上不睡覺,白天睡覺,黑白顛倒,精神就萎靡不振,身體不健康,也是不順其自然。你們有空讀讀《道德經(jīng)》,什么大道至簡,道法自然。所以真正能順著宇宙自然大道而行的人,才是大智慧之人。如果要逆天而行,什么“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那結(jié)果肯定凄慘無比,真是這樣。

  學(xué)員:像《金剛經(jīng)》、《道德經(jīng)》這些,我們是先去讀它呢,還是先把意思弄明白了,再去讀?

  賢宗法師:不一定的,你覺得哪種方法好就哪一種。

  學(xué)員:我家的小孩,我也很想讓他多接觸經(jīng)典,但他們背背唐詩宋詞還好,《三字經(jīng)》也可以,像《道德經(jīng)》對他們太深奧了,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導(dǎo)呢?

  賢宗法師:小孩子讀時最好大人一起讀,這樣他才有興趣。開始可以一年只讀一部經(jīng)典,不要太多了,念到滾瓜爛熟,時間長了,就滲透到他的細胞中,意思暫時不了解也不要緊,在以后的人生中他會慢慢反嚼的。

  學(xué)員:我想問一個放生的問題。放生,我們一般都是去菜市場買了再放,有人說這個不好,因為他可能知道你放生,就準(zhǔn)備更多,反而助長了殺業(yè);有人說你不吃肉就可以了;當(dāng)然最好是野外的動物被你救助了,但這樣的機會我們不一定能遇到,F(xiàn)在市場賣的,基本上都是飼養(yǎng)的,這個,我們該怎么做?

  賢宗法師:總的原則是講究科學(xué)嘛,你要科學(xué)地放生。淡水魚要放到淡水里去,放到海里就死了。有些鸚鵡從小養(yǎng)在籠子里面,你放它出來,很快就死掉了,它在野外沒有生存能力。所以這不叫放生,叫殺生。當(dāng)然最好是你有一顆放生的心,平時碰上什么要殺了,你恰好把它買來放掉。我覺得現(xiàn)在像某種生物瀕臨滅亡了,然后你去養(yǎng)這個苗的廠家,向他買,再放到什么地方,這樣比較合理。

  學(xué)員: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乞討的,有的變成了職業(yè)那種,有人說不管怎樣你都應(yīng)該發(fā)善心,施舍一些;有人說,你不能助長他們的貪心或者不良的社會風(fēng)氣,到底怎么做呢?

  賢宗法師:社會永遠是萬花筒,有的人勤勤懇懇工作,靠能力養(yǎng)活自己,有的人出去乞討,靠乞討為生。一個乞討的人(殘疾,沒有生存能力的除外),我覺得他把所有的面子放下來去乞討,也不容易,叫你去乞討你保證也不干吧?如果我們有能力,就給他一點,如果不想給,就不給嘛。在佛教里講,還是多結(jié)一點善緣。我們經(jīng)常講,為什么你做事身邊有很多人支持,因為你以前種下了很多善緣,種下了善因。如果你日常很吝嗇,做什么事就很難做。許多居士跑到廟里來打雜,他也是結(jié)緣,然后齋期什么的買些東西布施一下,也是種善緣。你種的善緣多了,在來生中就順利,這也是布施的效果。你印一些書,讓別人受益,也是結(jié)善緣。一個能結(jié)善緣的人,就有很多支持者,你看即使黑社會老大,他也是這樣。這叫潤澤到更多的人。我有時候講,當(dāng)別人借你錢不還,你不用擔(dān)心,他早晚要還的,今生不還,來生還。比如公司招一個經(jīng)理,他對你非常忠誠,沒日沒夜干,賺了很多錢,一點也不要求回報,實際上是他上一生欠你錢今生來還。所以這種事,永遠不要糾結(jié)、不要擔(dān)心,因果不爽嘛!

  學(xué)員:有的乞討的是騙子,是假的。

  賢宗法師:假的也沒關(guān)系,你給他五塊錢就好了,布施給他五元錢,下一生他就來給你打工了,還把利息帶上,哈哈。

  學(xué)員:我們經(jīng)常陪客戶到外面吃飯,要點菜,你不能光點素的吧,點葷的,看著這個心里就難受……

  賢宗法師:你點好念阿彌陀佛就把它度化了。

  學(xué)員:比如我吃了這條魚,它不是我點的,但我吃了,我算不算殺生?

  賢宗法師:佛法的思想是很圓滿的,佛教在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狀態(tài),像泰國、緬甸、斯里蘭卡,他們那里是托缽,你出去了人家給什么就吃什么,要恒順眾生,所以沒有說只吃素的。像西藏那邊,是高原,十年前我有個朋友當(dāng)兵,他說內(nèi)地帶一棵白菜到那邊可以換六只羊,就是說蔬菜在那邊非常貴,不像現(xiàn)在可以大棚種,以前是不可能的。然后高原那地方要吃牛羊肉要抗寒,他在那個環(huán)境里是沒有辦法,不吃不行。我給他講,如果喇嘛到我們漢地來,明明有菜吃他要吃肉,那就不對了。吃素實際上是培養(yǎng)一種慈悲心,慈悲心是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那種行為,—— 像葉曼老師講《道德經(jīng)》,她90多歲了,從8歲開始吃素到現(xiàn)在,她說自己也很喜歡吃肉,肉很香,因為8歲那年到一個餐廳吃飯,剛好廚師拉著一只羊進來,要殺,那只羊就大聲悲鳴,流淚,死活不進來。一只羊被殺前它也很痛苦,當(dāng)時的情景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從那以后,每次吃肉時就想到那只羊,她說以后就再也不吃肉了。

  所以,我們能少吃的話人家就少殺,這等于在間接放生。昨天我在微信上發(fā)了很多水果,他們說哎呀一看到水果就流口水,我說你們看到一只豬或一只羊會不會流口水?沒有人流口水。所以,人是天生適合吃素而不是吃肉的,你看我們的牙齒和牛馬一樣的,不像獅子、狼之類是尖的。再說,肉都是酸性的,吃多了身體就會出問題,而堿性體質(zhì),會很健康。

  學(xué)員:我們吃素,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怎么處理?

  賢宗法師:你把素菜做得好吃一點。上次我們到臺灣去,同行的有一些領(lǐng)導(dǎo),他們就把很多素菜做的像獅子頭、魚肉、牛肉一樣感覺,他們都吃不出來,所以那幾天他們吃的很好。

  實在不行了,就順其自然,他想吃就讓他吃——因為每個人的因緣是不一樣的,他的因緣還沒有成熟,你硬要他信佛、吃素,怎么行?你自己也要順其自然,當(dāng)人家已經(jīng)把飯菜做好,沒有素菜的時候,你再說自己吃素,那不是給人家添麻煩嗎?你就吃肉邊菜,實在不行了,只有吃肉。佛教重心不重相,關(guān)鍵是你有沒有一顆吃素的心,如果你吃肉的時候心里十分貪戀,這個很好吃啊,那就不好了。如果你吃肉的時候是迫不得已,而且吃和沒吃一樣,不貪戀,沒感覺,那沒有罪過,菩薩也會原諒你的。

  對于自己的家人,有空可以帶他們?nèi)ゾ毦氳べ,有人瑜伽練到一定階段,吃東西就越來越清淡,他自然就吃素了。

  學(xué)員:坐禪跟瑜伽有什么區(qū)別呢?

  賢宗法師:坐禪之前練下瑜伽效果會更好,把身體調(diào)柔。瑜伽是密宗的一種,廣義地說,它也是禪的一種。

  學(xué)員:上次到浙大聽到說“風(fēng)水病”,這個是不是存在的?佛跟《易經(jīng)》是不是相通的?

  賢宗法師:是相通的。很多懂風(fēng)水的到我們香海禪寺,說你的布局很符合風(fēng)水嘛,我說我沒找風(fēng)水師看過,但我住的舒服就是最好的風(fēng)水。

  學(xué)員:有時候算命,你身上哪里有顆痣,他都知道,真的是有啊。他會說,你這里不好,你要怎樣怎樣……這個,信呢還是不信?

  賢宗法師:你有空去看看《了凡四訓(xùn)》,前半生給他算得那么準(zhǔn),結(jié)果怎樣,還是要通過其他方法改變。佛教里說的命就是你過去生造下的因,在這一世的顯現(xiàn)。所以你想改命,就要這一生種善因,才能得善果。改得快的這一生命就改了。

  學(xué)員:現(xiàn)在有人催眠,他會讓你回到前世,知道前一世是做什么的,這種到底是怎么回事?

  賢宗法師:催眠也有個好處:你現(xiàn)在的某個糾結(jié)可能是過去某個階段種下的,他催眠后回溯過去給你解決了。美國的凱西就有這樣的功能。不過我總覺得,過去的東西已經(jīng)過去了,你老是想過去的事情,或純粹出于好奇心,實際上對現(xiàn)在沒有太大幫助。我經(jīng)常講,當(dāng)你認定這個方向是對的,就沿著光明走,黑暗自然在你面前全部消失。所以慧海法師經(jīng)常給我們開玩笑,說人活著就要學(xué)會拱豬,你看豬拱地板是怎么拱的?一直向前,一直專注,人就應(yīng)該有這種精神。有句話說,當(dāng)你大聲說話的時候有人說你,當(dāng)你小聲說話的時候有人說你,當(dāng)你沉默不語的時候還是有人說你,你到底是說還是不說呢?……

  不過,你要記住一點,隨隨便便被別人催眠的人,都是有問題的。人家的意志只有強于你才能催眠,如果你能隨便被別人催眠,說明你的意志還不夠強。所以被人家催眠,催眠了,你就把密碼告訴人家了。

  學(xué)員:像釋迦牟尼,他是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

  賢宗法師:你修定修到一定程度,對很多東西都清清楚楚,這是人自然而然的本能。

賢宗法師(總結(jié)):

  學(xué)佛是在我們?nèi)松?dāng)中打開一扇智慧之門,智慧之門就是讓我們對世間萬物看得更透徹,而不迷失。我們的痛苦是,把一些無常的東西看做永恒的,生滅的東西當(dāng)做持久的,我們錯誤的認識產(chǎn)生了錯誤的判斷,所以人的很多痛苦就來自這種錯誤的判斷。這樣就會給我們的人生造成巨大干擾,比如,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對你親,可他結(jié)婚后就疏遠了你,不理你了,你于是很糾結(jié);你做生意原來很好,過一段又不行了,走下坡路了,你就很失落;再說我們的身體,三四十歲之前沒有問題,四十歲以后所有的毛病都出來了,你也很悵然。

  要正確地接受“無常”的狀態(tài),生命無常,財富無常,感情無常,權(quán)力無常,一切都是無常的。無常來自哪里,因為事物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因緣聚則生,因緣散則滅。明白了這道理就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發(fā)生的一切,人生像流水一樣剎那變化,什么都是一個過程,聚跟散,合跟離,悲跟歡,興跟亡,成跟敗……都是一個過程。真正明白了佛法之后,你對世間的一切都能放下。你能放下,才能超脫。你能超脫,生命的品質(zhì)才會高,否則就被各種問題所牽絆,擁有的錢失去了,你睡不著覺,家人分散了,你很痛苦,權(quán)力沒有了,你很無奈……因此,所有的東西得到的時候,你就要想到它一定會失去,人生下來的時候,就要想到他必定會死亡。這樣去想,一切都會坦然面對,而不產(chǎn)生糾結(jié)。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