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處篇 第五節(jié)、調(diào)整坐姿
業(yè)處篇 第五節(jié)、調(diào)整坐姿
在具體實修方面,想修習入出息念,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在禪修的時候,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來,但要注意座位也有一些要求?上日乙粋通風、適合的位置,然后再找一個舒適的墊子。墊子不要太硬,也不要太軟,硬度適中,把臀部墊高一點。為什么呢?如果一個人直接坐在地上的話,他的身體重心為了達到平衡,慢慢地上身就會往前傾。如果臀部能夠稍微墊高一點,這種情況就能改善。建議大家可以墊大約四指高,或者更高一點,這樣的話身體就能夠保持重心的平衡,而且容易坐得久。
第一、結(jié)跏趺坐
他可以結(jié)跏趺坐。對于坐姿,建議大家用雙盤。如果雙跏趺坐不行的話不要硬撐,單盤也可以。有些人可能天生就不能夠盤腿,那么散盤也可以。對于肥胖的人來說,即使是散盤也不行,那么他可以把一只腳放在前面,一只腳放在后面?傊瑢τ谧艘⒁鈨蓚要點:
1、要坐得舒適。
坐姿不舒服容易產(chǎn)生疼痛。假如坐姿不舒適,心會一直放在姿勢上,放在身體的苦受上,這種苦受會干擾你的專注力。因此,在坐姿方面要坐得舒服。坐姿舒適,就不容易產(chǎn)生痛、麻、癢、痹等身體的苦受。
2、要持久。
不要動來動去,頻繁地換腿,10分鐘換一次腿,15分鐘又換一次腿……當定力培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很忌諱換腿的;一旦換腿之后,定力很可能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在開始禪修時,選擇一種舒適的姿勢持續(xù)地坐,能夠坐一個小時就坐一個小時,能夠坐一個半小時就坐一個半小時,盡量不要換腿。
當然,如果腿確實痛到已經(jīng)妨礙你沒辦法繼續(xù)禪修的時候,還是可以換腿的,但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不要在稍微感覺到有點痛、有點麻就換腿。假如你換來換去養(yǎng)成了習慣,比如說才坐了半個小時就換腿的話,那么,每次當你坐到差不多半個小時左右腿就開始痛了。
想要突破這一點,應當學習忍耐。當你覺得腿痛、想換腿時,你應當下決心對自己說:且讓我再坐多十分鐘才換腿。然后就忍多十分鐘,十分鐘后再換腿。如此經(jīng)過大約四、五座的忍耐,你就能持續(xù)地坐四十分鐘了。能坐四十分鐘后,再增加到五十分鐘、一小時等等。一點一點慢慢地增加,不久你就能克服腿痛的困擾。
同時,在腿痛的時候不要去注意腿的苦受。當腿發(fā)生疼痛、酸麻時,它會將你的心拉過去。如果你去注意腿痛的話,不僅身體感受著痛,連心也會受到影響,痛上加痛,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是:你應當用更強的精進力把心拉到業(yè)處上——鼻端一帶的呼吸——不要讓腿痛吸引你的心!在腿痛的時候,你的呼吸會加速,那你就可以用快速的數(shù)息法,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呼吸,從1數(shù)到8或10。要對自己說:不數(shù)到80或100決不放腿!
因此,在禪修的時候要注意讓自己坐得舒服、舒適,但是又不能過于舒適,太舒適心容易放逸,容易昏昏入睡。在坐的時候應當保持中道,既不要讓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劇烈的苦受,也不應當過分舒適。就好像有些人喜歡躺在床上專注,他躺著躺著就變成在修“睡禪”,而不是在修入出息念了。
在禪坐的過程中,如果腿的疼痛確實已經(jīng)影響到自己的禪修、干擾到自己的專注,還是可以換腿的。在換腿的時候也必須保持正念,不要一想到換腿立刻就發(fā)生動作,應當慢慢地覺知我要換腿,然后輕輕地換腿,當腿一換完,就回到自己的業(yè)處,回到鼻息上。這是對坐姿的要求和對腿痛的解決方法。
總之,坐得舒適、持久是為了幫助我們提升定力。坐好了,就應該專注業(yè)處,不要在腿上花太多的時間。
第二、正直其身
1、正——正而不歪。
身體不要歪向一邊,頭也不要歪。有的禪修者坐久了,身體不知不覺會往一邊歪;有的人坐久了,頭就會往一邊歪,這跟他們的呼吸以及個人習慣有關(guān)系。但是無論如何,在剛開始坐的時候,身體和頭部應該保持端正,不要歪斜。
2、直——直而不曲。
上身保持自然的平直,不要彎曲,避免脊椎骨彎曲和壓到胸口。如果禪修者彎著腰禪修的話,不久之后就會產(chǎn)生胸悶、胸痛等問題。假如養(yǎng)成了習慣,不但胸部容易憋氣,而且連走路也會像駝背一樣。
在《大念處經(jīng)》中講到坐姿要“保持其身正直。”《清凈道論》里也有解釋。保持身體的正直意味著脊椎骨既不要像弓箭的弓一樣彎曲,也不要像箭一樣繃直。像弓一樣叫做彎曲,不叫正直;像箭一樣叫做繃直,也不叫正直。正直是指自然的直,而不是挺直。假如繃直、挺直久了,腰背這一帶地方會難受,甚至會酸痛。我們要用自然的坐姿保持上身正直,正而不歪,直而不曲。
保持上身的正直,還要調(diào)整脖子和頭的關(guān)系。頭不要太低,也不要太仰。有些人在禪修的時候頭慢慢地會仰起來,或者會耷拉下去,這跟他個人的呼吸有關(guān)。如果他吸氣長,呼氣短,頭慢慢地就會往上仰;如果他吸氣短,呼氣長,頭慢慢地就會耷拉下去。
有些禪修者坐著坐著,臉就會歪向一邊,這些現(xiàn)象也跟他的呼吸有關(guān)。有時候我們兩個鼻孔的出氣是不同的。如果是左邊出氣,他的頭慢慢就會往右邊歪。往左邊歪也同理。另外,這跟一個人的習慣也有關(guān)系。如果你發(fā)覺身體老是愛往一邊倒,或者頭愛往一邊歪,警覺到之后就應當糾正過來,養(yǎng)成身體保持正直的習慣。如果歪慣了,久而久之脊椎骨就會受壓畸變,造成因為禪修姿勢不正確而帶來的沒必要的毛病。
身體保持正直的最好方法是從鼻梁一直到肚臍處能夠成一條垂直線。保持上身正直之后,你的手怎么放都可以,既可以疊掌,也可以垂在兩腳前,或者放在膝蓋上,只要覺得自然就行,不要造作?傊,頭、頸、身、手、腳都要保持自然、舒適的狀態(tài)。然后把眼睛閉上,不要睜著眼睛,也不要微微睜開眼睛,要閉著眼睛來禪修。
在禪修之前,還可以檢查身體是否會繃緊?有哪些地方還沒有放松?有些禪修者在禪坐的時候頭、頸部不知不覺會繃緊,久而久之會造成頭、頸等部位疼痛、僵硬等,甚至想到禪修都會感到害怕。
所以,在開始禪修前應先檢查身體是不是已經(jīng)處于柔軟的狀態(tài)。這里所說的柔軟并不是軟綿綿的柔軟,更不是軟弱,而是說身體處于輕松、自然、舒服、適合禪修的姿勢與狀態(tài)。
當身體處于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之后,再把妄念紛飛的心收回來,不要追憶過去,也不要計劃未來,把所有跟禪修無關(guān)的東西、外緣都先放下,決意回到當下,回到自己的禪修業(yè)處。
攀緣的心、散亂的心跟我們的業(yè)處是不相應的。唯有專一、平靜的心才跟我們的業(yè)處相應。所以,不要用一顆與禪修不相應的心來專注呼吸,要讓心處于平靜、自然、清凈、無雜染的狀態(tài)。等內(nèi)心具足禪修的素質(zhì)之后,再把正念確立在鼻頭、人中或嘴唇上方這一帶區(qū)域,讓心只專注進出于這一帶區(qū)域的呼吸。
- 回向
- 巴利語匯解 六、道果
- 巴利語匯解 五、禪修
- 巴利語匯解 四、教理
- 巴利語匯解 三、戒律
- 巴利語匯解 二、佛陀
- 巴利語匯解 一、佛教
- 業(yè)處篇 第十一節(jié)、達到禪那
- 業(yè)處篇 第十節(jié)、平衡諸根
- 業(yè)處篇 第九節(jié)、落入有分
- 業(yè)處篇 第八節(jié)、關(guān)于禪相
- 業(yè)處篇 第七節(jié)、修習次第
- 業(yè)處篇 第六節(jié)、確定所緣
- 業(yè)處篇 第四節(jié)、經(jīng)文淺釋
- 業(yè)處篇 第三節(jié)、去除五蓋
- 業(yè)處篇 第二節(jié)、修習功德
- 業(yè)處篇 第一節(jié)、戒與止觀
- 學處篇 第九節(jié)、敬僧須知
- 學處篇 第八節(jié)、持戒的功德
- 學處篇 第七節(jié)、十戒釋義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jīng)
- 大架構(gòu)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zhì)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guān)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zhuǎn)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