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全文解釋
46.「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解釋: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解釋:不要講奸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臟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
48.「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解釋: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不能隨便亂說;沒有弄清楚的事情,不能隨便告訴別人。
49.「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
解釋: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
50.「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解釋:我們講話之前,要經(jīng)過慎重的思考,說話的態(tài)度要從容;不要說話太快,也不要說話太著急,更不要說得模糊不清。
51.「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解釋:當有人和我們說別人的是非時,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真假,不要被謠言左右;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
52.「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解釋: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
53.「見人惡,即內(nèi)省,有則改,無加警」
解釋: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
54.「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解釋:唯有品德、才學可以與人相比;有不如別人的,應當自我激勵,修養(yǎng)德才。
55.「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解釋:若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氣。
56.「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解釋: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贊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
57.「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解釋:聽到他人的稱贊唯恐過譽;聽到別人的批評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
58.「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解釋: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
59.「過能改,歸于無,倘揜飾,增一辜」
解釋: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
60.「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解釋:人與人之間,都應該相親相愛;就好像天無私地覆蓋著一切,大地承載培育萬物一般。
61.「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解釋: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敬重他,并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解釋:那些有才華的人,他們的名聲往往也是很大的,人們會因為他們的能力去佩服他們,而不會因為他們吹噓自己而贊美他們。
6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解釋: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
64.「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解釋: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在窮人面前不要驕傲自大;不要喜新厭舊。
65.「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解釋: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閑言閑語去打擾。
66.「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解釋: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開;別人的隱私,切記不要去宣揚。
67.「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解釋: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在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贊,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68.「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解釋:贊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69.「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guī),道兩虧」
解釋: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guī)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
70.「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解釋: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解釋:我們打算怎么樣去對待別人的時候,應該先問問自己是不是愿意這么被對待,如果自己都不愿意這么被對待,那么應該馬上停止這種行為。
72.「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解釋:我們得到了別人的恩惠,一定要想辦法去報答,和別人結下了怨恨,則要想辦法去忘記;抱怨永遠只是一時的,報恩才是一輩子的事情。
73.「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解釋:對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
74.「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解釋: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
75.「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
解釋:同樣是人,但是每個人的脾氣和性情都是不一樣的;流于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
76.「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解釋:對那些真正道德高尚的人,人們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敬重他們、敬畏他們;他們總是直言不諱,也不會用諂媚的神色去討好別人。
77.「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解釋: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
78.「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解釋: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奸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79.「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解釋:如果我們不能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本分,只知道學習書本知識,長大后可能就會變得浮華,變成不切實際的人。
80.「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解釋: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81.「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解釋: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解釋: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
83.「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解釋:我們讀書之前,在制訂計劃的時候,不妨把時間放寬松一些,但是執(zhí)行計劃的時候,要抓緊時間,嚴格按照自己制訂的計劃進行;功夫到位了,以前覺得困惑的地方自然就通暢了。
84.「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解釋: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遇到良師益友就請教,求得正確答案。
85.「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解釋:房間整潔,墻壁干凈,書桌清潔,筆墨整齊。
86.「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解釋:磨墨的時候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磨偏了往往是因為心態(tài)不端正;字寫得不規(guī)整,往往是因為內(nèi)心不夠安靜。
87.「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解釋:書籍要放置在固定的位置,讀完之后,放歸原處。
88.「雖有急,卷束齊,有缺損,就補之」
解釋:雖然有讓自己著急的事情,但是也要把書籍整理好了再離開;書籍有壞掉的地方,就要馬上把它修補好。
89.「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解釋:不是傳述圣賢言行的著作,應該摒棄不看,不然會使自己的心智受到蒙蔽,更會損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90.「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解釋: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圣賢的境界雖高,但只要我們循序漸進,還是可以達到圣賢的境界的。
- 上一篇:弟子規(guī)全文
- 下一篇:菜根譚名句、菜根譚名言、菜根譚名言名句解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