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心得 >

21世紀和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

  21世紀和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
 
  在21世紀,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具有特殊而積極的意義。提倡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有利于人心向善,抑制殺戮和恐怖主義,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建立和平、和諧的社會;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抑制不合理的消費和奢靡、腐敗之風,改變不良的餐飲習慣,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從佛教修行來說,更是增長慈悲心,減少罪障、疾病,增福增壽,感得現世與來生善果的功德之行。當然,當代佛教徒在放生護生形式上應更靈活一些,不宜拘泥于傳統;在內容上應結合現實,作相應的擴充,充分發(fā)揮其積極的影響,避免消極的影響。概括來說,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大方面作大力提倡,積極實踐。
 
  1、大力弘揚正信的佛法,倡導慈悲利他的菩薩精神,凈化人心,和諧社會,使更多的人從貪?癡的桎梏中解脫出來。這是最根本的“放生”。
 
  2、積極從事社會慈善公益事業(yè),關心幫助弱勢群體,支持“希望工程”,這有利于社會認同佛教的慈悲理念;熱情支持和發(fā)展素食業(yè)和綠色食品,對于從事捕獵、飼養(yǎng)、經營、fanmai、屠宰各種動物謀生者,要多做解釋轉化工作,設法使他們另謀職業(yè);致力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動物的合法權益和福利,對于隨意遺棄寵物,濫殺無辜生命、虐待動物的行為,要敢于表明佛教徒的嚴正態(tài)度,并通過適當的途徑予以譴責、制止。這些是間接而更積極有效的“放生”。
 
  3、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斷殺茹素,提倡健康的飲食習慣;**或減少購買用動物制作的產品,努力尋求替代物品;節(jié)約資源,反對奢侈浪費,投身環(huán)境保護;教育后代關心愛護動物,不要虐殺幼小動物;支持國家設立各種自然保護區(qū)和動物保護園區(qū),參加或配合社會各種環(huán)境保護組織、動物保護組織的活動,熱心保護救助國家珍稀動物。這些對于增進自他的身心健康,減少疾病,防止傳染病,維護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使社會各界認同和支持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4、寺院和佛教團體應對放生護生活動進行積極的宣傳,正確的引導,妥善的管理;對于寺院的放生池要定期清潔、養(yǎng)護,對其中的動物要及時飼養(yǎng),或轉移到更合適的地方。
 
  5、廣大佛教徒要本著佛教的信仰和真切的慈悲心,隨緣隨力參與放生活動,應盡力避免僅從貪求功德的功利心出發(fā)、罔顧放生后果的放生行為。當今隨著城市化發(fā)展和環(huán)境的不斷污染,加上現代養(yǎng)殖業(yè)和物流業(yè)發(fā)達,你贖購的動物往往是緣自工業(yè)化批量繁殖的,或來自天南海北五大洲,因而找到適合它們日后生存的放生地點越來越困難,因此參與或組織放生,不僅要有悲心,還要有智慧和必要的知識,慎重抉擇與實施。這樣既能合理表達自己的信仰和慈悲心,積累功德,又能避免善事變?yōu)閻菏,或造成新的生態(tài)問題,為外界所詬病。
 
  文成之際,正值春暖花開、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盎然。讓我們都能葆有一顆惻隱之心、慈悲之心,積極行動起來,放生護生,共同致力于環(huán)境和諧、社會和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