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儀規(guī)入門 第二講:入寺院

  佛教儀規(guī)入門 第二講:入寺院

  上一講介紹了寺院的起源、架構(gòu)、以及僧人的一些職位。其實寺院有很多的[殿]或[堂]。

  從三門,即山門進入寺院后,有四天王殿,又名金剛殿,再內(nèi)進便是大雄寶殿,還有觀音殿、三圣殿、地藏殿、祖師殿等等。[堂]有五觀堂、客堂、講堂、涅槃堂、法堂、禪堂、念佛堂、藏經(jīng)閣等等。這些殿及堂合起來,便成一所寺院或叢林。

  現(xiàn)在扼要地介紹幾個主要殿堂和圣像。

 。ㄒ唬、三門殿

  山門:僧人有山上修行,故此寺院都是建筑在高山上,成為名勝古剎,所謂天下名山僧占多。三門意味:中間的空門、右邊的無作門及左邊的無相門。

 。1) 空門——表諸法(所有的事物)緣起性空的道理,無一是究竟,真實永固的。從物質(zhì)方面來說,山河大地、日月星球都是因緣各合,有成、住、壞、空。從身命來說,由物質(zhì)和精神構(gòu)成,身體有生老病死,緣盡便滅,至于精神方面,我們的起心動念,有生住異滅。無一物是常存的,所以叫做空。

  空門又名[解脫門],因為進入寺院,內(nèi)心清凈,便沒有任何罣礙所以叫做解脫。社會人士不認識空門的意思,誤以為要出家當和尚、當尼姑是入空門,是消極的,連人也不想做了。

  其實,佛門說[空]這個字,是要我們提高認識的層次,明白諸法皆是空相。明白了這個道理,對世間的一切事物,及自己的身體,人際關(guān)系等,都不要去執(zhí)著和追求。因執(zhí)著與追求產(chǎn)生很多煩惱,不斷地造業(yè),難脫生死。所以說性空。

 。2) 無作門——既明白性空的道理,人我之間處之泰然。而不造作生死之業(yè)(諸惡莫作)永脫果報之苦,專心以佛法為目標,努力作佛事(眾善奉行)。無作者,無受果報,生死輪回自得解脫。

 。3) 無相門——即是無作,即無四相存在,所謂無四相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及無壽者相,這是金剛經(jīng)上所說的,表示擺脫世俗的有為法,了知四大五蘊皆空,再無我他相的分別,悟人涅槃寂靜。得無相的自在

  一般大叢林通常只打開旁邊的小門,很少打開中間的大門,只有諸山長老、大和尚或是大護法蒞臨,才打開中門迎接。

 。ǘ、四天王殿(又名金剛殿)

  四天王殿里,朝向山門的,正是彌勒菩薩,他的背后,面朝大雄寶殿的,是韋馱菩薩。兩旁是四大天王。

 。1)彌勒菩薩——肚皮大,滿臉笑容,此是彌勒菩薩的兩個特征。他身旁的對聯(lián):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慈顏喜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彌勒菩薩的大肚是表示包容一切的意思。喜笑是內(nèi)心修養(yǎng)的透露。眾生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不懂眾生意義,天天造業(yè),顛倒因果,煩煩惱惱在六道中輪回不息,所以彌勒菩薩就以慈悲喜笑,令凡夫愚蠢之人回光返照。

  彌勒菩薩示現(xiàn)正月初一誕生,有這樣的表法,依中國的傳統(tǒng),正月初一開心的日子,大家講好話做好事。新年第一天開心,整年皆大歡喜吉祥如意。如果有彌勒菩薩的忍讓精神,便天天歡喜,所講日日是正月初一了。

  彌勒菩薩有很多應化事跡,有偈云:[彌勒真彌勒,化身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他能做到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舍能舍?傊畡e人做不到的,他都能做。例如舍(布施)。有一次,帝釋化成一個乞丐,要試探彌勒菩薩舍的精神,是不是真的。當時彌薩菩薩所有一切都舍掉了,只剩下一件衣服,帝釋要化他的衣服,彌勒菩薩立刻便答應了,衣服膠了一半。帝釋表明身分,說是要試探他是否真心罷了,所以金剛殿里彌勒菩薩的衣服是半脫下的。

  在五代時,浙江奉化雪竇寺,有彌勒菩薩應化布袋和尚的事跡,他經(jīng)常背著一個布袋,到處趕齋。農(nóng)夫們見他沒事很空閑,都要他幫忙插秧。他便成很多個布袋和尚云幫忙,他有一首偈:

  手拿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凈方成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此偈有兩種意義,世間與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如是因如是果,說明萬物事要忍一時,退一步,便可成就。所講謙虛方使人進步。

  當知佛法真實不虛,要學以致用才能得益。彌勒菩薩另一首偈十六句,若將其中一句去奉實行,終身受用。

  彌勒菩薩說:

  老拙穿納襖   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   萬事隨緣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涕唾吐臉上   隨它自干了

  我也省力氣   他亦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   便是妙中寶

  若知此消息   何愁道不了

  彌勒菩薩的大肚包容和整天歡喜,是給大家很好的示范,所以一入寺院三門,看到彌勒菩薩,即提醒我們,學習忍辱波羅蜜是最開心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法門,只要跟著忍辱教法去做,何愁煩惱斷不了?又何愁還能成佛?

 。2)四天王——又名四大金剛,分立在彌勒菩薩的兩旁,他們都是護法神,護持東南西北大部洲(四大天下)。

  東面的一尊守護東勝神洲,身白,梵文音譯(多羅吒),手執(zhí)琵琶,是持國天王,護持國泰民安。

  南方的一尊叫增長天王,梵文音譯[毗琉璃],身青,是令大家增長智慧,手持寶劍,割斷所有煩惱,他守護著我們居住的南瞻部洲。

  西方的一尊名廣目天王,梵文[毗留博義],守護西牛賀洲,他以天眼觀世間善惡,護持善者,又為民除害,又名怒目金剛,他手纏著非龍非蛇的動物。

  北方的一尊守北俱盧洲,稱多聞天王,身綠,該洲人民平等安樂,但聽不到佛法,所以該洲天王要多聞佛法,教化眾生,他手中拿著的是一把傘子。如圖:

  總的來說,四大天王保護人民,使世界風調(diào)雨順,而且寺院內(nèi)護持三寶,希望能長住于世。

 。3)韋馱菩薩——彌勒菩薩的背后是韋馱菩薩,他有特異功能,面向大殿是表示護持三寶,他整天忙忙碌碌保護修行者,要使常住興隆,法輪常轉(zhuǎn)。韋馱菩薩像有幾種姿勢,一種是左手叉腰,右手拿著一根寶杵(金剛杵),寶杵到地,這個姿勢表示(止單),意思是所有土方客人,包括出家人及在家人,來寺院參禮歡迎,但暗示本佛寺不接待外來客人住宿,敬請另覓住處,另一種姿勢是合掌,掌上橫放著寶杵,面顏慈祥,這尊菩薩表示歡迎大家來掛單。

  由于韋馱菩薩十分忙碌護法,所以他的塑像都是站著的。所說中國寺院里,卻有兩尊韋馱是坐像,這兩尊像都在四川,一尊在重慶華巖寺,住持是馬龍和尚。他很有道心,建大殿時需資甚巨,韋馱菩薩示比丘相,于忙碌中替他化緣,遠赴福建、浙江等地,及至他將化錢的緣簿帶回四川,大和尚方知其事。大殿建成后,大和尚感念韋馱菩薩,所以便塑一尊韋馱之坐像,意思是讓他坐下來休息。在另一寺的住持和尚,鑒于物質(zhì)資金十方供養(yǎng),來得不易,需要惜福,所以十分慳儉。來寺雕塑的工匠師傅,恨他伙食不好,便幽他一默,調(diào)皮地塑個坐下來的韋馱像,意思是要韋馱菩薩不用為和尚建寺一事去奔波忙碌。如圖:

 。4)伽藍菩薩——據(jù)說關(guān)公(關(guān)羽)也是位護法神(伽藍菩薩)。關(guān)公在三國時代,已是一位仁德忠義的人物。他本來是信道教的,死后明神宗皇帝封他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伏魔君。關(guān)公經(jīng)常在天上及人間顯靈,到了隋朝時,智者大師在定中見關(guān)公前來打擾,大師的定力很好,為關(guān)公說法,關(guān)公遂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發(fā)愿在寺院內(nèi)當護法神,即伽藍菩薩是也。

  (三)、大雄寶殿

  經(jīng)過四天王殿,再往內(nèi)進便是大雄寶殿。大雄表征智、仁勇三字。智是自利、自覺(自己覺悟);仁是利他;勇是大無畏的精神。佛陀把自己覺悟乃至成佛的道理去普渡眾生,釋迦牟尼是[能仁寂滅],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智仁勇的表現(xiàn)。

  進入大雄寶殿,一般看到的是東方三圣、西方三圣、娑婆三圣、三方三圣及華嚴三圣、一佛二弟子、五方佛等等。

 。1)、東方三圣(東方藥師琉璃世界三圣)

  右邊:月光遍照菩薩[手持月輪]

  中間:藥師佛[左手執(zhí)持藥器,右手結(jié)三界印]

  左邊:日光遍照菩薩[左掌安日輪,右手執(zhí)蔓朱赤花]

 。2)、西方三圣(西方極樂世界三圣)

  右邊:大勢至菩薩[手勢如意]

  中間:阿彌陀佛[右垂金臂手示接引眾生個]

  左邊:觀世音菩薩[手持甘露瓶]

 。3)、娑婆三圣

  右邊:地藏王菩薩

  中間:釋迦牟尼佛

  左邊:觀世音菩薩

  地藏王菩薩有[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大悲觀世音菩薩在這娑婆世界,救苦尋聲磁吸鐵,用千百億化身來老化眾生。

 。4)、三方三圣:又稱三方佛(東方、西方、娑婆世界三圣)

  右邊: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手執(zhí)金臺。

  中間: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教主]各有不同姿式,左手置右手上是三昧印,右手直垂為觸地印還有說法印等。

  左邊:藥師佛[東方凈琉璃國教主]手托藥師塔。

 。5)、華嚴三圣

  普賢菩薩,騎的是大象;文殊菩薩,騎的是獅子。為甚么菩薩要騎在大象或獅子身上?是一種表法,行之審慎,重莫若象,大象身體很重,走路時先用前肢試試路面是否可以承擔自己的重量,另一只腳才伸出去。普賢菩薩騎象是代表大力,腳踏實地的意思。獅子是獸中之王,獅子一吼,考慮也噤聲,代表文殊菩薩的在智慧,他一開聲,就能說服眾生,斷一切煩惱。

 。6)、一佛二弟子

  右邊:阿難尊者[多聞第一]

  中間:釋迦牟尼佛

  右手:苦行第一

 。7)、五方佛(如來)

  阿閦如來[東]  寶生如來(南)  彌陀如來[西]  不空成就如來[北]  大日如來[中]

  大日如來,身呈白色,住智拳印。阿閦如來,身呈黃金色,左手握拳,右手下垂觸地。寶生如來,身呈金色,左手握拳,右手向外結(jié)施愿印。阿彌陀佛,身呈金色,住三摩地印。不空成就如來,身金色,左手拳當臍,右手舒五指當胸。

  五佛身上所顯示相及手印各有不同。

  (8)、海島觀音

  位于大殿佛像的背后有觀音救苦八難像,名海島觀音,赤腳站在鰲魚頭上,此魚有掀風作浪,使海水翻騰,大地震動及沉沒船之險,故觀音顯神力,表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之意。

  (9)、十八羅漢

  再講大殿左右所供奉的十八羅漢,實際上是十六位尊者,他們是釋迦牟尼佛優(yōu)秀大弟子,各有一個[第一]的稱號,如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連是[神通第一]等等。他們受佛陀的囑咐,不入涅槃,常住于世,受人天供養(yǎng),為眾生種福田。在《阿彌陀經(jīng)》里便有提及這些尊者的名號。五代之后,卻演變成十八羅漢,多加的兩尊羅漢。據(jù)說雕塑家把賓頭盧尊者重復塑一尊,二是把玄奘大師加上,也有說是慶友尊者,至于三尊中是那兩尊,則眾說不一。

  賓頭盧尊者,神力很大,佛在世時,不容許弟子顯神通,但他為了跟外道斗法而現(xiàn)了神通。被佛陀呵責,有神通也不可隨便使出來,命他長住于世,不準他入滅。(隨之說另一位未入滅的迦葉尊者,他接釋尊的法,現(xiàn)在雞足山,等彌勒菩薩降生娑婆世界作教主時,將衣砵傳給彌勒菩薩才入涅槃)

  此外,圓通殿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兩旁有龍女及童子。

  地藏殿是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薩,他右手持錫杖,表愛護眾生,左手持如意珠,表滿眾生愿。旁邊有閔公和道明尊者護持。

  寺院里還有很多堂,如五觀堂(飯?zhí)茫⒖吞茫ǹ腿藖硗怯浱帲、念佛堂?a href="/remen/jingtuzo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凈土宗)、禪堂(禪宗)、講堂(法師講經(jīng)的地方)、法堂(傳戒用)、涅槃盤(又稱如意堂,是老法師圓寂往生的地方)等。恕不一一介紹。

 。ㄋ模、入寺須知

  入寺禮佛知多少?

  進入寺院,每個殿堂,都各有三寶,是大家用功辦道的地方,要注意威儀動態(tài),有規(guī)有矩,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倘若有人喧嘩,便會騷擾用功辦道,如打坐、念佛或拜佛的人,所以一舉一動都要靜。此外,衣履要端正,不得衣纏頸或腰及置肩、手不叉腰,不得談家庭世務,即使講佛法亦不宜高聲,坐不交足不倚壁,不靠桌,不可隨便涕唾等,總之,入寺院一定要恭敬心,例如,我們南傳佛教的寺院一定先脫鞋,把鞋放在架上才內(nèi)進,這也是一種佛弟子一定受過佛門教育,學習威儀。

  中國有兩個著名的戒壇,一個是寶華山,另一個是鼎湖山。據(jù)說以前此兩個戒壇很嚴格,在那里受具足戒的戒子,都要受嚴格的訓練。從戒入手,收攝身心。 要吃過苦頭,受過磨煉及考驗的人方成大器,所謂[要從千人頭上過,先從萬人足下行],可惜現(xiàn)今的戒壇已簡單得多了。

  再說入三門時,不要隨便由中門或中央直入,用邊六時,若由左門入則以左腳先入,由右六入則以右腳先入,任何殿堂都一樣,除佛像、經(jīng)籍或供佛物品外,余物不得隨便攜入。在殿內(nèi),眼睛不得左顧右盼,心中要專一誠敬。一舉手,一投足,一拈都可以看得出你有沒有受過佛門教育、有沒有師承。

  在大殿禮佛,要注意在甚么地方拜才恰當。大殿正中有主墊,那是專供住持大和尚拜佛用的,大家千萬不能在這個拜墊拜。主墊后通常有三個拜墊,是做法事時,供齋主用的。通?梢栽跂|單或西單拜。拜佛只要心誠,在哪里拜也一樣,不這一定要行到最前或正中央拜。若非集體法會,最好隨地而拜(所謂五體投地,以后會講到)。此外,若有人在拜佛時,切勿在他前面橫過,既打擾他人禮佛,也是對佛不恭敬。

  你可懂得上香?

  上香注意事項

 。1)、香爐內(nèi)若已有點著香便不需再插。若然帶了香上殿,則事放下,讓僧侶做早晚課時代為插上,功德較大。不要把香東插西插,插滿一大爐,搞得烏煙瘴氣,而且東拜西求,求的都是世間俗事,那真的失去供佛、供菩薩的意義了。

 。2)、插香要誠心。香代表自己的[心香],表敬意,插一枝表示一心一意供佛,沒胡妄念,沒有分別心,沒有染污。插三枝香亦有表法,例如供養(yǎng)佛、法、僧三寶;蚯谛藿、定、慧三學。亦可發(fā)愿,愿斷一切惡、愿作一切善、愿渡一切眾生。(插一枝香發(fā)一個心愿)。]

 。3)、敬香的正確方法:

  I.先拿起一枝或三枝香點火,點著后,馬上把香頭豎向上。

  Ⅱ.用另一手把火輕輕扇熄,不要用口吹或把香揮動使火熄滅。

 、.用左右手食指及中指(第二、三指)把香桿夾著,用左右手的大拇指承托著(頂著)香腳。把香頭平對佛像舉起齊眉供一供。

  Ⅳ.若是一枝香,便用左手在香爐中央。

  Ⅴ.若是三枝香,先插中央一枝,然后用左手插左邊的一枝,右手插右邊的一枝,三枝香中間約距一寸二左右,若香爐大,香亦粗大話,香與香的間距可稍寬;相反,若香爐細,香與香之間距離亦可縮短,總之要看情形而定。插每枝香時,默念供養(yǎng)佛、法、僧而發(fā)愿等。

  插香時注意,香頭到香腳要垂直,不要東歪西倒。

  三枝香插好后,便是問一個訊。

  供佛,除了用香之外,還可以用燈、花、水、果……等等。

  燈:表示光明及智慧。

  花:表示相好莊嚴

  水:表示心水、凈水;水凈月現(xiàn),心凈佛現(xiàn)。

  果:表示菩提之果——現(xiàn)在供果是種下菩提之因,將來便結(jié)菩提之果。

  以上的香、燈、花、水、果合稱為五供養(yǎng),加上茶、食、寶、珠、衣稱十供養(yǎng)等等。并以身心恭敬禮拜供養(yǎng)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