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宣律師傳記
代有覺人,為如來使。龍鬼歸降,天神奉事。聲飛五天,辭驚萬里。金烏西沉,佛日東舉;讱w依,肇律宗主。——唐穆宗(821—824年)詔贊
釋道宣(596-667年),唐代高僧,佛教南山律宗開山之祖,又稱南山律師、南山大師,世稱“律祖”。道宣研究戒律,盛名遠播西域。大師一生精持戒律,依佛制筑戒壇為人授戒,撰述疏鈔解釋戒律,大演毗尼,后世尊為中國的律宗初祖。一生中大多數(shù)時間居終南山,故世稱“南山律祖”。
他以《四分律》為基礎,參考其他各部律典,綜合各家之所長,會通大乘和小乘,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道宣一生鉆研《四分律》,于各地講說無數(shù),著作等身,為當時各宗派學者所必讀,其中除“南山五大部”為后世治律指南外,為區(qū)分佛、道,著有《古今佛道論衡》、《廣弘明集》及其他經錄、史傳、資料集等著作,共二百二十馀卷,皆為研究佛教史之珍貴文獻。
道宣于凈業(yè)寺首創(chuàng)戒壇,標示軌范,成為后世建筑戒壇的法式,使律學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一部份,在佛教史上大放異彩。直至今日,中國的出家戒律仍以《四分律》為圭臬(guī niè,比喻標準、準則和法度,可以據(jù)此作出決定或判斷的根據(jù))。
道宣俗姓錢,字法遍,原籍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一作丹徒人,自稱吳興人(《釋迦方志》),生于京兆長安。家學淵源,世代為官,父親錢申任吏部尚書,母夢月輪貫懷而有孕,復夢一梵僧告知所懷者乃梁朝僧佑律師轉世,宜令其出家。
道宣九歲便能作賦,十五歲時由于厭倦世典,至長安日嚴寺隨智頵律師學律,開始誦習經典。智頵律師不僅通達戒律,并且歸心龍樹教法,精通《般若》、《中論》、《百論》、《唯識》等,曾宣講《法華經》,深受十方欽仰。
十六歲時,道宣隨智頵出家,潛心受教。二十歲時,依止大禪定寺智首律師受具足戒。智首律師戒德清凈,七眾宗仰,博覽三藏,頻開律學講壇,獨步長安三十馀年,有“鈔疏山積,學徒云涌”之美譽。不久,道宣隨智首聽受四分律學。
當?shù)佬谝淮温?a href="/remen/shoujie.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受戒律后,便亟思修習禪定,智首即呵責道:“夫適遐自邇,因微知章,修舍有時,功愿須滿,夫宜即去律也!”道宣于是虛心受教,待聽講戒律二十遍后,才前往林間修習定慧。
由于道宣用功專精,竟感得舍利現(xiàn)于寶函之中。武德七年(624年)道宣遷居終南山仿掌谷,營建白泉寺,大弘《四分律》。
道宣律師學養(yǎng)深厚,嚴持凈戒,精通大小乘經律,于唐武德九年(626年),撰著完成《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他主張圓融三學,以大乘菩薩的圓教義理會通《四分律》,闡發(fā)律學精要。更依天臺與唯識教義來解釋《四分律》,為小乘戒法注入大乘思想,奠定南山律宗的開宗基礎。
道宣律師更由《四分》通大乘的看法,進一步建立三學圓融無礙說。此即大小二乘務立三學,并以大乘佛教的三聚凈戒作為律學的歸宿。就大乘圓教三學說:戒是攝律儀、攝善法、攝眾生三聚凈戒;把心停止在諸法都以識為根本的看法上是定;詳細觀察它即是慧。
這三學圓融互攝,隨便一種就含攝其余的兩種。三聚凈戒也是大乘圓融行,互相含攝,用此推論,對于小乘戒也可圓融無礙。
如殺生一種戒,就三聚具備:止息各種殺緣是攝律儀戒,經常從事生命的保護是攝善法戒,保護眾生的生命是攝眾生戒。殺生一種戒如此,不盜、不淫等無量的戒品,也都如此。
所以一戒一行,圓融觀解,具足一切行,這樣就成為大乘妙行。這種理解和解釋,合乎中土學人對大乘佛教的愛樂和機緣,因而使他所倡導的南山律學一直盛行流傳。
翌年,道宣撰有《四分律拾毗尼義鈔》六卷;其后陸續(xù)完成《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一卷、疏二卷,《四分律比丘含注本》一卷、疏三卷,《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十二卷和《比丘尼鈔》六卷。
此乃南山律宗五大疏鈔,稱為“律學五大部”,為律宗重要著作,唐朝以后講律學者,莫不宗南山,故后人又稱道宣這一系為“南山宗”,尊道宣為“南山宗祖師”。
五大疏鈔中,《行事鈔》為研究《四分律》所不可或缺的參考要典。唐宋兩代,注解《行事鈔》者,計有六十多家,足見影響之大。直到后來,中國的律學家?guī)缀跞缘佬闹鰹楣玺?/p>
戒體說是道宣南山律宗的主要理論。根據(jù)《行事鈔》等著述,一切“戒”都包含有“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制定的各種戒律;戒體,是弟子從師受戒時,從自心領受所產生的所謂法體,即由授受的作法,在受戒者心理上形成防非止惡的要求與功德;
戒行,是受戒后隨順戒體防止身口意三業(yè)罪惡的如法行為;戒相,是由于恪守戒法、戒行謹嚴而表現(xiàn)于外可作楷式的形象。四科之中,戒體為基本條件,其他三科則為一切戒的輔助條件。
唐智升大師于《開元釋教錄》中,稱道宣“外博九流,內精三學,戒香芬潔,定水澄奇,存護法城,著述無輟”,洵非虛譽之辭!
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六月,西明寺落成,高宗下詔禮請道宣為上座。七月,玄奘大師亦奉敕入西明寺。隨后道宣奉詔參加玄奘弘福寺及西明寺的譯場,擔任綴文、筆受、潤文等工作,暇時則著手撰著。當時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精英緇素大德等共事翻譯,因此對道宣的學識見聞有相當?shù)挠绊懪c助益。
道宣律師不僅精研毗尼,通達律藏,且曾參與玄奘譯場,于法相教義,尤有心得,遂以法相教義將佛陀一切教誡判分為化、制(一作行)二教。
以屬于教理一方面的大小乘經論稱為化教,如四阿含等經,《發(fā)智》、《六足》等論。以屬于行持一方面的如來教誡眾生而對其行為加以制御的戒律典籍為制教,如《四分》、《十誦》等律。
憨山大師有贊曰:“如來設教,三學為師。定慧所發(fā),以戒為基。大法東流,此教未光。南山杰出,一振其綱”。
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二月,道宣于凈業(yè)寺創(chuàng)立戒壇,為諸方大德沙門二十馀人傳授具足戒,并著《關中創(chuàng)立凈業(yè)戒壇圖經》,為后世建筑戒壇法式。
同年十月三日坐化示寂,世壽七十二,僧臘五十二。唐高宗詔令天下寺院圖寫道宣法相奉祀,以追念遺范;唐穆宗并為之制贊;唐懿宗追謚“澄照”,塔號“凈光”,宋徽宗加謚“法慧大師”。
在道宣門下受法傳教的弟子有千余人之多,特出的有大慈、文綱、周律師、秀律師等,其中文綱及文綱弟子道岸、弘景,相繼闡揚南山律風,獲得朝野崇奉。江淮一代原本奉持《十誦律》,由此而改奉《四分律》。日后,受弘景教化的鑒真,更將南山律遠播日本。
處于易姓變朝的時代中,道宣畢其一生精力,從事律學著作與僧傳的撰述,以戒律提供修道者遵循的典范,并以僧傳堅固道念。因為只有確實軌范修道者的威儀行止,才能提升僧格,并使佛教扎根,屹立不搖。道宣一生為學修道、護法衛(wèi)教的行誼風范,奠定中國叢林僧團典制的根基。
- 上一篇: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弘一大師病中也不忘念佛
- 下一篇:白居易對佛法的聞信與實踐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花茶]菊花和枸杞能一起泡嗎?
- [界詮法師]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么?
- [妙法蓮華經]《法華經》說“佛種從緣起”,怎么理解?
- [禪宗公案]生死由它
- [人物故事]道宣律師傳記
- [哲理故事]若容不下生活,生活也容不下你
- [佛與人生]舍棄浮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
- [入門須知]玄奘法師取回的經書有哪些?
- [黃茶]安徽霍山什么茶最有名?安徽三黃之一霍山黃芽
- [生活故事]不缺的就是沒有的
- [哲理故事]人之傍我,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 [佛與人生]別讓欲望綁架了你的心
- [在家修行]如何用六根來布施?
- [其他漢傳法師]應該真信歌
- [禪宗文化]四大名僧與禪宗關系如何?
- [其他漢傳法師]叮嚀親人哭天心意歌
- [白茶]白毫銀針是什么茶,哪里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