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坐化是什么意思?

坐化是什么意思?

  坐化是佛教用語,謂修行有素的人,佛教徒,端坐安然而命終。也有說坐化是修行的一個境界,就是坐脫立亡。

  這個境界屬世間法,是諸多修行:例如修道、修禪、瑜伽中都可以經(jīng)歷到的一個階段,并不就是佛法。僧人們可以做到、道士們可以做到、密教修行可以做到、甚至教外的知識分子們經(jīng)訓練也可以做到。當然,佛教高僧也做得到啦。

  這個法門的根本在于精神與肉身的分離,并達到隨意控制的地步。比如瑜伽,修習中通過對三脈七輪、明點的觀想,控制明點從中脈頂部彈出即可坐亡。

  練到一定程度,中脈頂端會出現(xiàn)一個很小的氣孔。但是在修習中,有時由于控制不好,可能導致靈魂意外從中脈彈出,而意外坐化。所以道家的大師們常會在頭頂插一支草根,堵住中脈。

  值得一說的是,能夠坐化并不等于就悟道了。很多人,例如一些道士,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了脫生死,乃至在六道輪回中自由玩耍,但是仍然不能悟道成佛。

  在佛教看來,人的生命歷程就像一個升華自我的階梯,通過刻苦的修行,在戒律禪定、智慧各方面達到最高境界,就可以突破自身的肉體局限,凝結(jié)成物質(zhì)結(jié)晶——肉身。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后,火化的遺骨凝結(jié)成一種堅硬的顆粒物質(zhì)——舍利佛經(jīng)記載,舍利有全身和碎身的區(qū)別。而九華肉身則是全身舍利,相比碎身舍利更為難得。九華山上最早出現(xiàn)的肉身,正是今天被人們供奉為地藏菩薩的金喬覺。傳說,他圓寂后三年依然顏面如生,骨節(jié)能發(fā)出金鎖般的聲音,人們將之供奉在三層石塔中,不料,那里在夜間竟能發(fā)出“神光異彩”,這就是后來人們稱之為“神光嶺”的地方。

  九華山的摩天嶺,第一位肉身菩薩就供奉在這高山之巔。百歲宮,一座有600年歷史的古寺。這位就是“百歲菩薩”,一位曾活了126歲的老僧。明代的崇禎皇帝正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才下圣旨欽賜建造了這座寺院。關于這位肉身菩薩,九華山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傳說,清朝初年百歲宮曾經(jīng)多次失火,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大火竟要把整個寺院燒塌。這時,肉身菩薩的雙手忽然抬起,由打坐的姿勢變成遮火的姿勢,一場大雨隨即從天而降;饟錅缌,寺院保住了,但從此以后,這位肉身菩薩的胳膊就沒有放下,始終保持著當年遮火的姿態(tài)。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