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誦經的訣竅
1、專誦一經
有的人選誦好幾本經,有的人選誦一本經,我建議你專誦一本,除非已經誦得很習慣的不勉強,為什么要專誦一本?它的利益在哪里?因為一經通,則竅竅通,所以一悟了就悟了。那你誦那么多經的意義是什么呢!事實上還是要大徹大悟!所以誦一經能開悟,誦那么多經也能開悟,但是誦一經比較容易契入,誦多經很難契入,除非這一經已經通達了。
我曾經遇過一位老和尚,此人誦金剛經差不多十七、八年。當我再遇到他的時候,已沒有誦金剛經,而是誦妙法蓮華經,我就問他老人家為什么不再誦金剛經,他告訴我說:“金剛經我已經懂了!〈諸位,人家是真懂哦!〉所以我要選一本妙法蓮華經來誦。”諸位,如果你有這樣的氣魄也可以試試?自己懂不懂,應當很清楚。所以最好專誦一本經,如心經或金剛經…等,自己決定。當你要誦經的時候,你先確定要誦哪一部經,如果連哪一部經都不能確定,就代表你內在不安穩(wěn),你的欲望很多。你一直在貪佛法、貪所有的功德,聽說念哪部經、哪個咒、哪尊佛菩薩,有很大的功德力,你就通通都誦。
諸位,禮敬一佛就是禮敬諸佛,專誦一本經就是三藏十二部經都讓你誦完了,所以不要落入那種不正確的知見里,心要專才能定。簡單比喻給你聽,現在一個靶心,你是射箭的選手,你只能夠專心射那個靶心,直到你百發(fā)百中,你才有資格講:我可不可以射遠一點。再射,我可不可以再遠一點。要到這樣的程度,你才有資格講,不要十公尺都射不到,就說我可不可以射五十公尺,不能講這句話。連一本經你都不了解,那你要誦了三、四本經,不要這樣,甚至有的人清早誦一種,下午誦一種,晚上再誦另一種;或初一誦一種,十五又誦另一種,然后誦到很忙很累,所以各位要專誦一本經。
2、一日幾遍
你一天讀幾遍,這個很重要,以金剛經感應錄的例子,沒有人一天只誦一次的,最少每天10遍的,最多的一天60遍。一天60遍要多久時間呢?如果已背誦起來的人,一遍誦十分鐘,至少每天就要5小時以上。∧囊粋人心可以穩(wěn)定5小時以上的,那這個人不簡單。但我的意思不是叫你要讀誦很多次,而是你自己要為自己做一個定課;定課是我每天一定要做的,我有多余的時間再學別的或誦別的,就像心有余力,則于學文。定課跟散課不一樣的,先規(guī)劃針對個人需要設計表格,就是○○人的定課,按照個人想要怎樣的修,來做這樣的功課,然后自己做這樣的演練,所以一日誦幾遍,以金剛經來說,奉勸各位一天最少誦3遍約1小時。其他內容較多的,如地藏經、六祖壇經,則一遍就可以。
3、經文熟練
如果念很久,經文還不熟練,事實上是你念起來沒有味道,舉個例子,假如請你們唱一首歌,如〈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歌詞還記得嗎?若不記得,就拿歌詞給你看,請你唱。若你照著唱,事實上感情還是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表現出來,因為不熟,就無法將感情百分之百的表露無遺。同樣的,若你誦經誦到如行云流水,自然就會有法喜;誦經誦到突然之間不見經,不見身,也不見人,那是個什么情形,自己去體會。也就是說這經文你要相當的熟練,讀起經來身心才會投入。
4、字當念對
是不是每個字都念對,是不是每個字都沒有漏掉,還是多念一個字,為什么念經文最后都要再念補闕真言,為什么要再念補闕真言,諸位你有把握每次念都念對,都沒有念漏掉嗎?我們察覺到,幾乎每次念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所以要選誦經這法門的人,你的誦經就要每個字都要念對。先看到字,一字一字的念,自然不會念錯。
5、速度宜穩(wěn)
我們常常會念順,但速度不穩(wěn),我們比較熟的地方常會快速的念過,這樣不對,要穩(wěn)每個字都要穩(wěn),都要跟第一個字一樣的穩(wěn),往往我們熟悉的文章或句子,一下子就念過去了,這是習氣,不能這樣習氣作祟,要有定力,所以在念的當中全部要穩(wěn),但穩(wěn)的時候又常常有個地方會斷掉,段與段之間會斷掉,會停頓一下。誦經要段與段之間速度要一樣,字與字之間速度要一樣,不能斷,尤其念到斷句很明顯的時候常常會斷掉。
6、氣要順暢
最困難的,氣要順暢相當不簡單,所謂氣要順暢就是念這本經從頭至尾,都不斷掉。舉個例子:你聽鄧麗君唱歌,她在換氣你聽得出來嗎?聽不出來嘛!不過我們一般唱歌換氣時,是聽的出來,如果大家一起誦經時,我們在換氣我們就不誦,對不對!會停一兩句沒誦。我的意思是,換氣要換到自然而不斷掉任何一句。所以稍有不順,就會斷句。每次念一直斷氣,那這本經念起來就會不順暢,如果念起來很順利的話,那會身心都很舒服,就像打坐要數息,數息當中要本身要去調息,息調的好,坐起來很舒服,息調不好,坐起來相當的累。因此誦經要有訣竅:注意力擺在丹田不要出力(不是小聲)用丹田的力量,不要念的很僵硬,要念的柔軟,會愈念愈穩(wěn)定。
7、口中甘露
在打坐時舌頂上顎,為什么要舌頂上顎,好處為:(1)不會口干舌噪,(2)不會上火。同理,不會誦經的人,很用力念的人,誦一部經下來沒聲音了,尤其是大部經一次誦下來好幾個鐘頭的,一念下來都失聲,而且邊念邊喝水。如同爬山的人,真正會爬山的人很少喝水,同樣的道理,會誦經的人、會打坐的人,也是如此。舉個例子:現在要打坐四小時,心想沒好好的喝一下水,等下渴死了,真正會打坐的人,一坐下去,就會產生唾液,那唾液一直出來,就一直吞下去,一出來就吞下去,這樣就好了,所以懂這個方法口中甘露唾液自然會生起。
8、心生恭敬
做任何事態(tài)度是最重要的,這個態(tài)度會決定你剛才誦經有沒有意義。我們誦經完,一定會回向念:“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是用你清凈的心,去莊嚴佛凈土;如果你沒有恭敬的心,你根本就不清凈,不但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三寶,所以誦經要心生恭敬。
9、心生法喜
你有沒有誦經誦到法喜充滿?還是偶爾有,偶爾沒有呢?舉個例子:現在有一個神槍手,他應該百發(fā)百中,如果百發(fā)中,一發(fā)沒中,則不能稱他為神槍手。如果你能每次誦經,都法喜充滿,就如同那位神槍手般。但我們有時心情好,誦起來就法喜充滿;心情不好時,誦起來就不法喜。所以你誦經時,要常常法喜充滿,如果你每次誦經都法喜充滿,這表示你已進入狀況。
10、不起妄念
誦經不起妄念,誰能不起妄念?除非是個開悟的人,所以幾乎誦經都會起妄念,但你不用害怕妄念起,繼續(xù)誦你的經,甚至你還會邊誦時,邊想到誦完要做什么事情!我們的心實在太不可思議,所以不起妄念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但是我們現在還會起妄念是很自然的現象,不要讓它困擾你,不要讓它產生挫折感。因為這是正常的過程!
產生一個念頭讓自己產生挫折感,這是最糟糕的念頭,不論是做事業(yè),不論是做人,不論是學習,只要內心升起說:學那么久沒效,那這個概念足以打敗你。愛迪生為了發(fā)明電燈,他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制造出第一個燈泡,換上我們老早沒耐性,所以知道起妄念就好,只要心存恭敬,繼續(xù)誦經,自然會降伏其心的。
11、自然背誦
我們常?吹讲欢值陌⑵,跟著師父念經,到最后整部經都背起來。常聽人說老人癡呆癥,反而年輕人犯癡呆癥,背都背不起來,阿婆為什么可以背起來呢?研究的結果:當一個人懂文字,隨時要看都可以,但是對完全不懂文字的阿婆來說,當她在與別人讀經時,她會特別的專心,反而我們懂字的不專心。所以一個懂字及一個不懂字的人一起背大悲咒,大部分反而認識字的比較慢背起來,就是這個道理。
12、心開悟解
我們說修行,要修戒、定、慧,誦經時戒、定、慧三個同時俱足,三個全部都有,所以會開悟。為什么?因為誦經時不會去犯戒,所以是能持戒;專心誦經,就是有定;經誦久了,其義自現,自然就有慧。
我聽一個老和尚說:“他金剛經不是看注解而懂的,是誦金剛經十幾年,有一天中午誦完金剛經后,自然就懂了。”諸位,這對知識份子來說最不能接受,為什么?知識分子就是用意識心,要去理解佛法,舉個例子來說:過去學生時代,有的書或句子看不懂,直到出社會后,再看過去看不懂的書或句子,居然意思都懂了。一樣的道理,既然會懂,誦經文誦過好幾百遍,好幾千遍,有一天那個部分你突然會懂的。
諸位,會懂的意思,是你不能放棄,才有機會懂;如果你放棄,是沒有機會懂的。
誦經的好處
1、便于記憶和理解佛經的真實義
誦經,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口讀耳聽,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腦傳輸信息的渠道。這不僅使閱讀活了起來,還能從感性上直覺上整體上去認識體驗佛陀的深妙智慧,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和理解佛經的真實義。
2、更能體會佛經之美
佛經為佛陀所說,由佛陀的親隨大弟子錄成文字,并由中印兩國極具文學修養(yǎng)的大德高僧們經反復推敲,逐字逐句翻譯而成;佛經之美,非深入經藏,潛心誦讀者不能體會。凈手敬香后,翻開佛經“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會愈讀愈有味;朗讀時讀音清亮,抑揚頓挫,節(jié)奏分明。在誦讀的和雅妙音聲中,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佛經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氣勢美和義理之美。
3、得佛加持
大聲誦讀需要集中念力,端心正意,使大腦處于空的寧靜狀態(tài),更有利于安心息妄,得佛加持,常見賢圣,遠離鄙惡,除煩增福;會使誦讀者清凈明利諸善根,欣悟不可思議法,把向善的種子,在聲聲誦讀中播種進自己的識田。
4、天神護佑
佛經所在之處如同佛在,若有人能虔誠誦持,諸天護法也會隨侍聽聞,所以能以恭敬心誦持佛經的人,必常為諸天善神之所護佑,消災免禍,道心增上,不易退轉。
5、說法無礙
心念口演的誦讀,會使佛子們在飽餐法味之余,積累到大量的佛學詞匯,于不知不覺間納法入心;待功深力到,自然會出口成章,說法無礙。
6、健身強體
朗誦有如歌唱,有增強肺功能之效;據專家測定,朗讀20分鐘可以使全身增加10%的熱量消耗,持之以恒可得到減肥功效,高血壓病人在朗讀時血壓還會降低。
7、怡情養(yǎng)性
朗誦猶如健腦體操,可使大腦皮層的抑制和興奮過程達到相對平衡,血流量及神經功能的調節(jié)處于良好狀態(tài),有怡情養(yǎng)性,閑凈身心的獨特作用。
8、明理
經者是路也,佛經是通向涅般之大道,我們誦經的目有也在于明白如何脫離生死趣向涅般。我們通過讀誦佛經正確認識人生觀和世界觀,要我們以佛所說而修行,出離生死證得涅般。
9、懺悔
經是佛親口所說,是法寶;三寶是佛教象征,頂禮、讀誦法寶者,功德無量,能消眾生業(yè)障。
10、靜心
通過誦經使我們妄想雜亂的心清靜,以此達到靜心的作用。
誦經,除了幫助我們明理增慧,愉悅身心,讓我們洞徹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開悟,使我們業(yè)消智朗,生生世世向善外,其最終的好處是了脫生死,成就佛道。要知道誦經是因,成佛是果啊!
- 上一篇:遇到是非為什么永遠是自己錯?
- 下一篇: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知足少欲少煩惱
- 多也足,少也足
- 什么是滿足?
- 容易知足是不求上進?
- 知足就不會抱怨
- 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 真正的解脫
- 幸福是什么?
- “忙”不是問題
- 都是新的
- 忙中有序地趕工作
- 快不一定就好
- 把工作當成趣味的生活
- 保持平靜的心
- 好壞不放心上
- 工作要懂得隨順因緣
- 面對工作調整,要能夠隨遇而安,別挑三揀四
- 放下身段大有可為
- 別做一行怨一行
- 以諒解解開壓力
- 把希望當成壓力
- 少一點得失心
- 轉壓力為自我期許
- 盡其在我
- 把自己放空一下
- 壓力是成長助力
- 心甘情愿就不苦
- 挫折是正常的
- 不和過去比較
- 化解壓力
- 不求人關心
- 堅持走下去
- 機會總會輪到你
- 讓彈力球變成棉花
- 在機會中發(fā)展與成長
- 盡其在我,雖敗猶成,僥幸而得,雖成實敗
- 自我激勵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
- 對于生活要心存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