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課、僧的意義

  第十四課僧的意義

  「僧依戒住,僧住則法住」!干故氰笳Z「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 即指信奉佛陀教義,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團。

  在佛教尚未興起以前,「僧伽」一詞早在古印度的社會中普遍使用。當時由于工商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富人們于是依職業(yè)性質(zhì)組織許多不同的團體,如同現(xiàn)代的「同業(yè)工會」,這樣的團體,即名為「僧伽」;乃至當時所有的政治體制,也都稱為「僧伽」。這些在社會上通用的名稱,后來被宗教團體吸收、引用。及至佛陀證悟之后,不忘出家的本懷,隨即展開弘法度眾的工作,至鹿野苑度化憍陳如等五人出家修行,佛教僧團(僧伽)于焉成立。

  由此可知,「僧」含有「群眾」或「聚」的意思。如《中阿含·教化病經(jīng)》載:「有若干姓異名族,剃除須發(fā),著袈裟衣,至信舍家、無家,從佛學道,是名為眾!沽怼洞笾嵌日摗肪砣d:「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一一樹不名為林,除一一樹亦無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為僧,除一一比丘亦無僧,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挂虼,在佛教中以四位以上的出家人在一起辦道,而且是有組織、有系統(tǒng)、有紀律的修行團體,則稱為「僧伽」。

  僧伽又名「僧侶」或「海眾」等!兜坩屗鶈柦(jīng)》說:「若人一念誠心皈依僧伽,彼人得大安穩(wěn)。僧伽威德,無晝無夜,保護眾生也!股亩x不論是指「僧人」或「僧團」,總之,「僧」是三寶之一,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導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愛辭親,舍離世樂,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證果的人!干故抢m(xù)佛慧命,傳揚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圣弟子。唐太宗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諸德福田經(jīng)》亦列舉出家僧眾具有五種凈德。出家能長養(yǎng)善法,滅除惡法;出家能舍權(quán)位,能耐饑苦,有十八種難行能行的功德。因此,《大寶積經(jīng)》說: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深!

  「僧」有廣義僧、狹義僧、勝義僧、現(xiàn)前僧等不同的定義。根據(jù)《大莊嚴法門經(jīng)》說:「出家非外相出家,乃內(nèi)心的發(fā)心!挂虼,菩薩出家的真義在于:

  1.發(fā)精進心斷除煩惱,并非「剃發(fā)」即能代表出家。

  2.為斷三毒,勤修三學,并非披上染衣即能示現(xiàn)出家。

  3.非自持戒行,乃令所有眾生毀戒、受戒者皆住凈戒中。

  4.非獨住阿蘭若處獨修,乃能于生死流轉(zhuǎn)中令眾生智慧解脫。

  5.非自身守護律儀,乃能廣起四無量心安住眾生。

  6.非自身修行圣法,乃令眾生增益善根。

  7.非自身得入涅槃,乃令眾生亦得入涅槃。

  8.非自身除煩惱,乃能護一切眾生不起惱害心。

  9.非自解身心束縛,乃令眾生束縛解除。

  10.非自解脫生死怖畏,乃能解除眾生生死怖畏。

  又出家也有四種不同:

  1.身心俱出家:于諸欲境,心無眷戀的比丘。

  2.身在家心出家:受用五欲,心不耽染的居士

  3.身出家心不出家:身著僧裝,心猶戀俗的僧樣。

  4.身心俱不出家:受用五欲,深生耽染的俗人。

  《八大人覺經(jīng)》說:「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挂嗉撮_示在家信眾,身雖未能出家,心要常常慕念出家僧眾的清凈生活,要能有一部分過出家僧眾的持戒生活,以保持人格的清凈。

  初期原始佛教時代,所謂僧伽乃專指出家眾而言,尚不包含在家信徒。從廣義來說,「僧伽」,則是指佛教全體的教團。佛法的弘傳,人人有責,但是在家信眾畢竟有眷屬親人的牽絆,不易脫離親眷束縛,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間的責任托付給和樂清凈的僧團。僧團畢竟是修身養(yǎng)性,陶鑄圣賢的大冶洪爐,是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僧團的重要,由此可知。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