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尸不臭

  母尸不臭

  ‘佛力無邊,有愿必成’,這是強調佛去與個人誓愿的偉大力量。這兩句成語,在這里得到一個確切的證驗。

  王小姐是江西吉安人,是王家的獨生女,父母愛之如掌上明珠,但王小姐并不因此嬌縱,相反的,她很知書識禮,不逾規(guī)矩,父母愈鐘愛之。

  因為宿世善根的關系,她自幼就與佛有緣,見到佛就曉得拜,遇到和尚尼姑,就曉得合掌喊師傅,聽到梵貝的唱誦,就聽得好像心悅神怡。因此,她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學會彌陀經(jīng),觀音普門品,金剛經(jīng)等各種圣典。她每天侍奉父母之暇,輒取諸經(jīng)誦之,尤其是金剛經(jīng),每日必讀。她對金剛經(jīng)上四相皆空的道理,深有體會。所以她從來不與人鬧嘴爭吵。

  她雖被母親鐘愛,但在她尚未及笄的時候,母親即舍她而去。這是‘世事不久常’,‘樂必有苦’的一種必然的因果循環(huán)。

  她母親死后,她那份哀傷是難以形容的。她的孝思,使在場的觀眾,都感動得潛然淚下。

  可是當她母親剛要入殮之際,他發(fā)覺母親體內有污血外流,穢氣四溢。觀者掩鼻相視。王小姐目睹母親如此血污,哀痛欲絕。她走進佛堂跪在觀音菩薩像前起誓說:‘若我孝心真實,愿母體不生臭穢’。說來奇怪,當她起誓已后,再回母覲停尸之處,尸內流血已止,再低下頭去在尸身上嗅嗅,連穢氣也沒有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足以證明她孝思不匱,而感通佛圣了。

  她這種孝母的舉動,與地藏經(jīng)婆羅門女和光目女孝親之舉,雖有廣狹不同,而‘誠孝’則無二致,所以同樣的在誓畢已后,即見實效。觀經(jīng)上念佛生西,要孝親為先決條件,頗具激勸之義。因為不孝的人,連起碼的做人的第一條件尚不能做到,遑論學佛?

  百善孝為先,學佛要‘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在眾善中,孝為首善。阿含經(jīng)上說:‘如法于父母,恭敬修供養(yǎng),現(xiàn)世名稱流,命終生天上。’所以學佛首重孝道。如佛陀感化不孝婆羅門子故事,即是以孝示教。

  王小姐的這種孝心,固然是中國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精神,也是秉承佛陀的教說。

  王小姐的父親年事尚輕,所以在她的親母去世以后,父親就娶了個繼室。

  因為繼母非常賢慧,不但與她處得很好,并且志同道合。兩個人每天在一起探究佛理,共修凈業(yè)。

  有一天,王小姐忽然得到了一點小病,她自知時至,就派人請高僧替她講金剛經(jīng)及凈土觀門。講完后,她向家人要來全身新衣穿在身上,然后吉祥而臥,手抓住觀音像前的寶幡,奄然示寂。一代孝女從此永棄人間。

  在她剛剛入寂的時候,繼母適在室內篩灰,在篩內忽然出現(xiàn)了幾朵蓮花,一時觀者如睹,莫不同聲稱贊佛法無邊了。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