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吉人天相

  吉人天相

  劉安世。從學于司馬光。光教以誠。且令自不妄語始。除諫官。正色立朝。面折廷爭。人目之為殿上虎。章惇怨安世。必欲置諸死地。徙梅州。惇令使者脅安世自裁。使者不忍而止。惇又令土豪為轉運判官使殺之。判官疾馳將至梅。梅守遣客勸安世自為計。安世談笑自若。判官未至梅三十里。嘔血而死。遂免。(劉安世傳。并紀事本末)

  劉安世宋朝魏(今山西省)人,字器之。早年追隨司馬光求學,司馬光教以人生最重要的是要以“誠”立身處世,要做到“誠”字,當從不妄語開始做起。安世受教,勤學不倦,后來中舉進士,累升為諫議大夫,本著嚴正的態(tài)度,立于朝廷,遇事敢言,評論政事,剛正忠直,不畏強權,據(jù)理力爭,往往當面折服,一時深受朝廷上下恭敬畏懼,稱他為“殿上虎”。

  曾經(jīng)屢次上疏論奏章惇品性不端,不能任用,那時章惇得寵,勢力很大,大家都替他擔心。不久章惇掌握了大權,怨恨安世,為報舊怨,必定要置安世于死地,安世就被放逐到遠處邊地。當時宋朝貶官流放的地方,以兩奧一帶,最為荒涼危險,人們常說:“春、循、梅、新與死為鄰,高、雷、廉、化說著就怕。”而這八個州縣,安世經(jīng)過七州,雖逢盛暑炎炎,泛海冒險,但是監(jiān)視安世的人,一刻也不放松,人們都以為安世必死無疑,然而他卻逃過了這些災禍危險,安然無恙。

  朝中的章惇得知,憂悶不樂,又命使者逼迫安世自殺,但是使者不忍下手。有個買官的土豪揣知章惇要殺安世,便來自薦,章惇就提拔他為轉運判官,命他殺安世,這判官快馬馳向貶所,梅州太守,得知消息,派人來告知安世要設法防備,安世卻談笑自如,不憂不懼。判官行了二十里,留宿在驛站中,計劃次日去殺安世,隨從左右的人,畏懼勢力,不敢如何。誰知半夜忽聞鐘響聲,這個買官的人,突然好像被物擊中一樣,大叫一聲,吐血而死。安世安然免除了這場災難。

  章惇見事又敗,報復心切,又捏造事實,誣告重罪,要陷安世于死。奏疏未發(fā)而章惇所作罪跡,已被發(fā)覺,皇上想到以前安世諫正之言,立刻詔回朝廷任職,后來升為平章國事。到了八十歲高齡未曾一日生病,以福壽而善終。

  ※試觀劉安世正直忠良,一生人敬天佑,雖遭小人陷害,都得化險為夷,消災解厄,而以福祿康寧壽考,終其一生。

  至于惡人,用盡奸心詭計,陷害忠良,不但空勞心機而且罪孽日深,結果人怨天怒,只有自促其死而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