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三災八難”是哪三災哪八難?

  “三災”有「大三災」,指水、火、風之災,以及「小三災」,即饑饉、疾疫、刀兵之災;

  “八難”就是王難、賊難、火難、水難、病難、人難、非人難、毒蟲難。

  “三災八難”,俗稱多災多難、災禍接連不斷為“三災八難”。

  “三災”和“八難”在佛經(jīng)上都有確指的內(nèi)容,與俗語的泛指用法不同。

  佛教認為,世界從形成到毀壞為一大劫,經(jīng)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周而復始。在“住劫”的后期,眾生行為邪僻,壽命減少,便陸續(xù)發(fā)生饑饉、疾疫和刀兵等災禍,稱為“小三災”。到了“壞劫”之末,則發(fā)生更為可怕的火災、水災和風災,稱為“大三災”。

  最后的風災,把世界吹得蕩然無存,從而進入“空劫”。

  宋·郭若虛《圖畫聞見志》卷二記載,唐末僧人智蘊曾在洛陽福先寺畫有“三災變相”數(shù)壁。“八難”指的是難以見佛聞法,不能修道的八種處境:“一者地獄,二者畜生,三者餓鬼,四者盲聾喑啞,五世智辨聰,六佛前佛后,七郁單越國,八者壽天。”

  (隋·慧遠《大乘義章》卷八)前三難為“三惡道”,加上“盲聾喑啞”,稱為“苦障”難。“郁單越國”即四大洲中的北洲,意為“勝處”,有福無慧;“長壽天”人有壽無慧。以上二難稱為“樂障”之難。此外,“世智辨聰”者自以為是,稱為“惡增”之難;“佛前佛后”者無從見佛聞法,稱為“善微”之難。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