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xì)w >

念佛法要(6)

  念佛法要(6)

  民國慈舟普海大師法匯節(jié)要

  佛有大智,知機知根,死心念佛,七日無有不得一心不亂者,不肯死心,不能濟事。心本活潑靈通,云何言死?蓋以念人情恩愛名利是非之心,換來念佛,古人所謂‘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譬如作賊人,賊心死下去,一心作正人。心若真死,將誰念佛?要想念到一心不亂,還要一心不亂念。

  念佛須切實用功,念至無能念所念,亦無身心世界,念即無念。雜念一起,即成障礙,此豈早上念幾句,晚上念幾句,所能念得成的嗎?此念佛之念,應(yīng)如鐵帚一樣,掃去一切雜念,雜念雖多,不出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等。先以鐵帚掃粗念,后掃細(xì)念。雖一時掃不盡,也須減少,務(wù)必掃清,方見太平。要自己檢察明白,念佛能不能掃去自己的恩愛牽纏,若掃不了,須生大慚愧。所謂信要真信,愿要切愿,行要實行,方得真實受用。

  【按】死心念佛之死字最妙,財色名食等妄心不死,如何能得一心不亂耶?

  民國韜光圓瑛大師法匯節(jié)要

  一句佛名,具有不可思議神力,能治一切煩惱心病,每當(dāng)逆境之來,心生煩惱,遂即經(jīng)行念佛,四步一聲佛號,循環(huán)往復(fù),念之?dāng)?shù)匝,漸覺心地清涼,熱惱自息。有時事多心擾,更深不能成寐,亦專稱佛號,歷時少頃,即心身安定,便能睡著,無諸夢想。當(dāng)寫經(jīng)時,一筆一句佛號,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寫久亦不覺辛苦。果能信此念佛一法,專心稱念,無有間斷,念到心空境寂,煩惱自然無自而生。

  楞嚴(yán)經(jīng)云:‘攝心為戒。’念佛正是攝心之法,即以念佛之正念,止息攀緣之妄念。倘妄心攀色塵之緣,即專念阿隬陀佛,凈念相繼,自不隨色塵所轉(zhuǎn),攝歸念佛之正念矣。攀聲塵等緣,一一如是,自不致破戒作惡。念佛念到念念與佛相應(yīng),諸念當(dāng)然不起,意業(yè)便能清凈,眾戒自然具足。身口二業(yè),亦由意業(yè)所起,意業(yè)不想作殺盜淫,不想說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身口業(yè)自不致犯戒。故念佛為凈業(yè)法門,一念佛名,能凈三業(yè),此念佛具足戒學(xué)之明證也。

  【按】念佛能凈三業(yè),治一切煩惱心病。愿攝心專念,念到心空境寂,煩惱業(yè)障自然消除也。

  民國虛云德清古巖大師法匯及年譜節(jié)要

  參禪、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門,皆教眾生破除妄念,顯自本心。佛法無高下,根機有利鈍,其中以念佛法門,最為方便穩(wěn)妥。靜坐是教人返觀自性的方便方法,其要在于系念一句佛號,心心相契,念念相續(xù),由心而出,從耳而入,莫令間斷。果能如斯,則更無余緣雜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彌勤彌專,轉(zhuǎn)持轉(zhuǎn)切,不分行住坐臥,豈覺動靜閑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養(yǎng)。才覺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動念而執(zhí)著之,宜其不能進(jìn)步。靜坐如法,可使四大勻調(diào),促進(jìn)健康,宜取乎自然。身體有病,宜適當(dāng)調(diào)養(yǎng),不必勉強支持,修行用功,不拘于行住坐臥也。靜坐修行、目的要了生死。葷食造殺害生,大違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長貪嗔淫欲,增加無邊生死,身后業(yè)案如山,冤怨債報,寧有了日,漏瓶盛油,虛勞精神,智者可以自審矣。

  參禪與念佛,在初發(fā)心的人看來是兩件事,在久修的人看來是一件事。參禪提一句話頭,橫截生死流,也是從信心堅定而來。若話頭把持不住,禪也參不成。若信心堅定,死抱著一句話頭參去,直待茶不知茶,飯不知飯,功夫熟處,根塵脫落,大用現(xiàn)前,與念佛人功夫熟處,凈境現(xiàn)前是一樣的。到此境界,理事圓融,心佛不二,佛如眾生如,一如無二如,差別何在?

  【按】大師系當(dāng)代禪宗泰斗,既親證參禪功夫熟處,大用現(xiàn)前,與念佛功夫熟處,凈境現(xiàn)前無異,愿即死抱著一句佛號念去,不必禪凈雙修也。

  民國智光文覺大師遺著節(jié)要

  生前三大要:第一、少說話,多念佛。要做的事,快快做成,應(yīng)吩咐的事,早早吩咐。莫留戀人間富貴,勿羨慕天上快樂。關(guān)于做善舉事業(yè),勸化人起信心,隨分隨力為之,主要在念佛求生西方,見佛聞法。第二、立定主宰,不聽他人口頭轉(zhuǎn),不隨他人腳跟移。人情應(yīng)酬,可省者省,不必遷就敷衍。年老光陰有限,勿再空過。心中于道有疑者,即請問明白,不可含糊自誤。第三、時時反問自己:阿彌陀佛在心否?佛像在目否?行住坐臥都念佛否?忙閑總不忘記否?凡所做善舉事業(yè),念經(jīng)、念佛、持咒、禮拜、靜坐等功德,悉皆發(fā)愿回向:現(xiàn)在家屬平安,將來莊嚴(yán)凈土,更祈臨命終時,預(yù)知時至,心不顛倒,蒙佛接引。

  【按】大師一生行在華嚴(yán),所示生前三要,確甚精當(dāng)。愿立定主宰,勿隨人轉(zhuǎn),少說多念,閑忙勿忘,時時反省,事事回向,定蒙佛接引也。

  民國廣欽照敬大師開示錄節(jié)要

  我們既聞佛法,要深信有個西方極樂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fā)了四十八大愿,只要念他名號,即接引我們到西方,他有這個愿,我們也要有這個往生西方的愿。具足信愿行,隨時念佛,臨命終時,我們有正念,能念佛,阿彌陀佛即來接我們。若還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針一草,就要再受輪回。

  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須通身放下,內(nèi)外各種紛擾,都要摒棄,一心清凈稱佛名號,然后才能相應(yīng)。要能將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自自,不要有一絲疑念,其他雜念自然消除,決定會證到一心不亂。如果你們信我的話,老實念佛,行住坐臥,不離這個,甚至在夢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號謹(jǐn)記在心,不為六根塵境侵?jǐn)_,到了這種地步,自然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功夫純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現(xiàn)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念佛如有散亂心,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xù)念,把全副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對了。

  【按】念佛要具足信愿行,通身放下,一心念佛,才能與佛相應(yīng),證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要能正念念佛,佛即接引往生西方:若還惦念娑婆的一針一草,就要再受輪回,此往生之愿不切而自誤也。

  民國煮云醒世大師精進(jìn)佛七開示錄節(jié)要

  念佛八法,第一、攝心念:把心收攝起來,即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一切時,一切處,甚至睡眠時,亦不忘彌陀圣號。第二、勇猛念:打個比喻,如窮人求財寶,縱然財寶放在老虎口中,或蛟龍窟底,也要前進(jìn)不退。念佛有這種精神,決定往生。第三、深信念:我們念佛,須具深信切愿,了生脫死之心。第四、觀想念:如觀佛三十二相好,念念見三十二相,忽然在前,如獲至寶,可參考十六觀經(jīng)觀想念佛的方法。第五、息心念:息掉一切愛憎心,名利心,功過心,希求心,貪戀心,人我是非心,唯念念在佛。就是把一切生死心放下,只存一念佛心。第六、愛慕念:如少背母,五內(nèi)悲愍,求佛哀憐攝受。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yuǎn)。’即是說:佛如一位大慈母,時刻盼望我們這些流落異鄉(xiāng)的浪子,能早回故鄉(xiāng)。我們?nèi)裟苋鐑鹤幽钅赣H一樣,憶念阿彌陀佛,佛決定來接引我們,這是二愿契合的緣故。第七、發(fā)奮念:拿大學(xué)聯(lián)考為例,若今年沒考上,發(fā)奮圖強,明年再來,要有這種再接再厲的精神。又思:凈土圣賢,都是凡夫去的,我亦不能自輕,也一定要去。第八、一切念:凡見聞覺知,毛孔骨髓,無一處不念佛,如此名為真念佛,要全身都在念。

  三種念佛不相應(yīng),第一、心性不純,若存若亡故。念佛時恍恍惚惚,心有時在有時不在,沒有拿出全部力量,因此不得感應(yīng)。第二、心性不一,無決定故。念佛無決定心,亦不得感應(yīng)。第三、心性不相續(xù)。念佛時不能相續(xù)下去,一會兒念佛,一會兒做旁的事,也不得感應(yīng)。此三事輾轉(zhuǎn)相成,以心性不純,故無決定心,無決定心,故心性不相續(xù)。此三事與佛相違,故念佛不得感應(yīng)。

  【按】善導(dǎo)大師云:‘眾生障重,觀難成就。’此念佛八法,惟第四觀想念,不必兼修,余均古德精進(jìn)專修之妙法。三種念佛不相應(yīng),亦應(yīng)注意!愿共遵行,一心念佛,以求相應(yīng),決定往生。

  民國道源中輪大師佛堂講話節(jié)要

  念佛必須認(rèn)真念,才能念出功夫來,才有證得一心不亂的希望。如已證得一心不亂,則了生脫死,可操勝券。倘若未能,必須勇猛精進(jìn),以求證得。所以念佛一定要認(rèn)真的念!要把這一句佛號,念得字字分明,同時自己的心中,觀想的清楚,耳中也聽的明自,這就是認(rèn)真的念。這第一句佛號念的好,再認(rèn)真的念第二句、第三句、以至無數(shù)句。句句佛號,都要從最虔誠,最懇切的心中念出來,這樣才算認(rèn)真,才算用功,才有了生死的希望。

  念佛平時須相續(xù)。第一、初勿貪多,但求相續(xù):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數(shù)目,在家居士方不致因事忙而忘念佛。這要依各人的因緣,每日念數(shù)千聲,數(shù)萬聲都好,但每日至少須念十念,否則,就不能往生了。至于念佛的聲音,或高聲念,或低聲念,或者默念,在家里念佛,最好是默念,以免惹得別人煩惱。第二、漸次加多,以求進(jìn)益:每天十念,從不間斷,這就是功夫。但不可以此為足,仍須盡自己的力量,將佛號的數(shù)目漸次加多。因為我們念佛,是為了生死,應(yīng)當(dāng)盡心盡力,以求進(jìn)益。前面說的,是每日早晨念十念,現(xiàn)在再加上每日晚上念十念。晚上念佛,最好是在臨睡以前,念完佛再睡,尚可得到安眠熟睡,夜無惡夢的好處。如是早晚十念,能不間斷;再進(jìn)一步,就要用念珠,早晚各念百八聲;更進(jìn)一步,把百八聲算作一百聲,早上念三百,晚上念三百;加到早上念五百,晚上念五百;再加到早上念一千,晚上念一千。若時間不夠分配,可以早起遲睡各一小時,不會影響身體。至于走路時、坐車時、休息時、散步時,皆須隨心念,不必記數(shù)。若有多的閑時間,念佛的數(shù)目,仍需加多,每日加至三千聲,五千聲,一萬聲,三萬聲,乃至十萬聲。其方法:一、須坐下來念,雖行住坐臥,皆可念佛,而以坐念為宜。二、須用草菩提子念珠,取其分量輕,掐得快。天臺菩提子亦可,星月菩提子則不相宜,以其分量太重。三、須念四字—阿彌陀佛。如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一萬聲,改念四字佛,可念一萬五千聲。四、須金剛念,即唇舌微動之默念。念佛,高聲念低聲念皆可;若求快求多,只有以金剛念為最宜。第三、不必太多,精益求精:我們要知道,念佛是用功,不是論數(shù)。果真多而且精,自然太好;若只貪其多,而不求其精,也是錯誤的。試想:口里念佛,手里掐珠,而心里在打妄想,即使每日念十萬佛,能算是用功嗎?所以說不必太多,要精益求精!每一句佛號,都要念得清清楚楚,內(nèi)要念到自己心里去,外要念到極樂世界去,一句如是念,百句如是念,千句萬句亦如是念,自然而然地就念成一心不亂了,毫無障礙地就把自心與彌陀感動了,只在各人精進(jìn)而已!

  【按】念佛必須認(rèn)真,而不懈怠敷衍,平時尤須相續(xù),而不間斷,才能念到一心不亂,決定往生,望共注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