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五

  問:如何化壓力為動力?

  答:人為什么要有壓力呢?如果你覺得有意義,自然就有動力;如果你覺得沒有意義,就不要把自己套進去。

  問:我總在糾結舍與得。有時舍了往往看不到結果,就對“舍”這個字越來越懷疑。我的困惑是,為什么那些不怎么“舍”的人往往得到的比我多?

  答:用無所得的心去舍,你會有很多意外的驚喜。用有期待的心去舍,自然就會這樣那樣的糾結,患得患失。

  問: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既然苦海無邊,回頭何來岸?難道你的岸方是岸,我的岸便是海嗎?

  答:苦海在心中,岸也是在心中。

  問:身處物欲縱橫的時代,自己應該怎樣愛護別人?

  答:要去了解,什么才是對別人真正的愛護。

  問:佛教中講無住,不執(zhí)著,而世間卻講要執(zhí)著努力,例如對工作、事業(yè)、學業(yè)等,該怎么辦呢?

  答:不執(zhí)著不等于不認真,不努力,佛教也提倡勇猛精進,只是需要在智慧的指導下,才能做到努力而不執(zhí)著。

  問:佛家講因果輪回,但又反對宿命論,難道因果輪回得到的不是宿命嗎?

  答:佛教是根據(jù)緣起、因果來建立輪回。生命的發(fā)展既有一定規(guī)律,也有某種不確定性,因為它還受到我們當下心念和行為的影響。

  問:什么是內(nèi)心強大?

  答:有穩(wěn)定的正念并安住,不被外境所干擾。

  問:怎樣對抗世俗生活的虛無感?

  答:學習佛法,找到生命真正的出路和意義。

  問:如何面對生離死別?

  答:接納無常的事實。

  問:學佛從哪里學起?

  答:學佛,從皈依開始。

  問:學佛為什么一定要皈依?

  答:皈依是代表你對佛法僧三寶的選擇,以及對這種選擇的確認。

  問:皈依三寶是越早越好嗎?

  答:皈依三寶自然是越早越好,但能夠認識到皈依的意義,切實生起皈依之心,才代表真正皈依的開始。

  問:修行中,度己在先還是度人在先?這個先后是否大小乘佛法的區(qū)別之一?

  答:修行中,度己在先和度人在先都有依據(jù)。發(fā)菩提心有三種方式:國王式的發(fā)心是度己在先,牧女式的發(fā)心是度人在先,船夫式的發(fā)心是共同前進。

  問:后天的修行可以改變命運,有這說法嗎?

  答:生命發(fā)展固然有一定之規(guī),但通過努力是可以改變的。因為因還需要緣的成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