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寶是佛教徒信仰的根本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是佛教徒信仰的根本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沒幾年!我們深知:修道的人多如牛毛,成道的人少如牛角。所以,我們需要共識和共鳴,佛教徒應當維護佛法的權威,依教奉行。而且,為了真理,我們可以像善財童子一樣去參學善知識。

  但那應該是為了探求真理,為了解脫,而不是為了照相,為了弄一堆皈依證到處去炫耀。當然,應該理解,可以從這里開始。

  我們發(fā)現,有很多佛教徒跟我?guī)煾刚障啵樟撕芏。我(guī)煾笀A寂之后,在寶鼎座上經?匆娝暮芏嗾掌。原來我沒有師父的照片,現在我有了,但是有了也是路過的,能永遠嗎?有與沒有,已經無所謂了。要學習的佛法,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如果不學習佛法,游戲會維持多久呢?

  我們的生命只有幾十年,無論你愿不愿意接受,這就是事實。但是我們的慧命卻是一種對生與死的超越,是無量無邊的。所以,我們應該用生命追求慧命。如此,我們沒有理由浪費生命,還要珍惜生命,珍惜它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自己的慧命。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不即不離。

  佛是智慧與慈悲圓滿的結果,法是完成智慧和慈悲的方法,僧是傳播和證明慈悲和智慧的責任和義務。

  出家人的使命神圣,責任重大。如果不擔當責任和使命,就會誤了自己,也誤了別人,而且也誤了自己的信仰。這當然是一種遺憾,是一種失職。

  明代楚石大師《西齋凈土詩》之列名凈土詩中,有這樣一首詩叫《忙》,詩中寫道:

  “忙里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送迎畢竟無時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唯念佛,但憂道業(yè)勿憂貧。忽然鐵樹花開也,妙轉如來正法輪。”

  什么意思呢?跟大家分享一下:

  所謂“忙里偷閑亦在人”就是“忙里偷閑”都是因人而異的。都說自己忙,沒有時間修行和念佛,借口而已!一分鐘沒有嗎?兩分鐘沒有嗎?所以都在人!很多人說:“我沒有時間。”那不是理由,并不是真的沒有時間,只是懶惰而已!

  所謂“人生誰滿百年春”現實中有誰活一百歲了?有,但太少了,確實太少了。況且,有又怎樣?

  所謂“送迎畢竟無時了”迎來送往,極樂寺也好,每個人也好,天天都是迎來送往……辦事多為他人忙!

  所謂“悲喜交煎逐日新”: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煩惱,每一天都在不斷地變化著。你若不糾結,那就是自在人。

  所謂“休念功名唯念佛”你說我功成名就,成了什么家,我是什么身份……那都是過客,所以你要好好地念佛。那些功名利祿是無常的,而佛是解脫自在的。

  所謂“但憂道業(yè)勿憂貧”:就是你要愁道業(yè)沒有增長,不要琢磨自己貧窮沒有什么財富,自己身體健康不健康。它確實不可靠,但是你還得用它。

  所謂“忽然鐵樹開花也”:轉念一想,那就是鐵樹開花,只是不容易,我們去轉念太難了。《楞嚴經》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若被物轉,還是凡夫。我們很多人習慣被物所轉嘛!人家說好,你就說好;人家說不好,你就說不好。好也沒有好,壞也沒有壞,都沒有實在性,你才能夠解脫和自在。

  所謂“妙轉如來正法輪”:如果真能夠去轉變觀念,那你就是正法;如果真的被境界轉了,那你就是邪法。所以我們想一想,回過頭來認真觀修三寶功德!

  《皈依三寶是佛教徒信仰的根本》到此即將結束,希望有緣人牢牢記住三皈依。記住它,還要去理解它,消化它,受益它,還要同別人去分享它,這樣的三皈依才是真有意義!我愿意跟大家一起來分享、受益!分享、受益的是正法,分享、受益的是正知正見,分享、受益的是正信正行。

  而且,我們的信仰,應該是理直氣壯,應該是無所畏懼,應該是擔當負責任,應該是具足智慧,應該是具足慈悲,更應該落實到現實社會中!讓更多人感覺到:我們正常,我們遵守規(guī)則(包括法律、道德和三皈依),我們自在!如此,才有說服力!

  否則,我們學了佛教,如果不正常,不遵守規(guī)則,不自在!并且鬼鬼祟祟、神神叨叨……那將情何以堪。∈沁z憾和缺陷!毫無疑問!所以讓我們理直氣壯地去講解三皈依!遵守三皈依!同更多的有緣人分享三皈依吧!

  阿彌陀佛!

原標題:【極樂法雨】靜波法師:皈依三寶 建立正知見

轉自微信公眾號:哈爾濱極樂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