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無住者 人之本性

  無住者 人之本性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這是禪宗的宗趣。

  “無相為體”,這是理論的基礎(chǔ)。

  “無住為本”,這是具體的用處。

  他先是這樣解釋,但下面就不是這個次第了。

  “無相者,于相而離相!睙o相為體,像前面說的那樣,在看到春花開時,就已經(jīng)看到了它的凋落,而秋風(fēng)掃落葉時又看到了它的生機(jī)盎然,看到清水,便想到咖啡、茶,甚至毒藥,它的無限的可能性都在清水中蘊(yùn)聚了。這就叫“見相而離相”。

  今天你見到一個人做善事,就在相上生起了一個執(zhí)取和認(rèn)知——認(rèn)為他是好人、善人。然后心就隔離了,不再繼續(xù)認(rèn)知了。萬一明天他不再做好事了,你就說這個壞蛋,欺騙了我,欺騙了佛法,然后對他生起了很大厭惡和嗔恨。所以要于相離相,無論他怎樣,都具備成佛的可能性。這樣就能圓滿地看一件事,就不會有問題了。

  “無住者,人之本性!边@是所有人的本性,假如我們執(zhí)著了,那就即同無情了,“常坐不動”,妄不起心!盁o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是因?yàn)檫@句話而開悟的,也是用這個來教導(dǎo)我們,只是不用原有的詞而已。

  “于世間善惡好丑,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有人跟你言下不相應(yīng),甚至挖苦你、諷刺你、侮辱你、欺騙你時,“并將為空”這句話多么有力量,一句話,你的心量足夠有定有慧,智慧一下子透過去了,根本不值一提。

  “不思酬害”,即是未來心不可得。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續(xù)不斷,名為系縛”,想著別人如何如何對我,被八風(fēng)吹動的時候就是束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