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皈依正覺,才能成就佛道
正分 一、無戲論①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祇園②精舍,為給孤獨③長者的五百位朋友說法④皈依⑤。不久,佛到王舍城去,這五百人又恢復(fù)原形,皈依了外道⑥。佛回來后,給孤獨長者又帶領(lǐng)他們來見佛。于是佛善巧方便地為他們解說:皈依三寶不墮三惡道⑦,憶念三寶而行八正道⑧,能入流證達聲聞四果⑨等等如實之法。
佛說:「你們前生顛倒盲從而被夜叉⑩所食,今世仍顛倒妄認(rèn),而將皈依當(dāng)成戲論。當(dāng)時你們內(nèi)心如果能決定皈依正覺正見行止,即使遇上難處,亦能所行無礙,一切吉祥!惯@時給孤獨長者向佛頂禮而說:「世尊!就請您告訴他們?yōu)楹纹茐氖雷鹬б,而被愚見盲從所害的前?a href="/remen/yinyuan1.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因緣吧!」。
「從前有位商隊主人,常帶領(lǐng)著五百輛車四處經(jīng)商。有一次,這旅車隊正要出城到他地經(jīng)商時,恰巧遇上一旅也要同行的五百輛車的商隊。當(dāng)時聰明的商隊主人想:『如果我們同行,道路一定會被壓壞,且沿途的水和馬吃的草一定不夠。還是讓他先走,或是我先走!唤Y(jié)果另一個愚笨的商隊主人要先去,因為他心里想:『先去可以走未破壞的道路,馬可以吃到未被吃過的草,水也比較清新,而且商品也可以獨賣到較好的價錢!弧
另一位聰明的主人卻認(rèn)為后去有利,他想:『先去的人已將路弄平,我可以走現(xiàn)成的路。先去的馬是吃老草,我的馬就可以吃新嫩的草。我也可以利用他們已經(jīng)挖好的泉井取水,而且我的商品還可以他們的定價賣出!挥谑蔷妥層薇康纳剃犞魅讼热。
那愚笨的商隊才出發(fā)不久,就已進入荒涼的難處,而遇上了夜叉。這些想要吃人的夜叉都變作被雨淋濕的樣子,而且手都還拿著濕透的蓮花,上前欺騙愚笨的商隊主人說:『前邊那里有很多池水,為何車上還載那么多笨重的水來勞累大家?』于是這個笨主人竟然信以為真地倒掉車上的水,輕松地前往夜叉所指的水池去。結(jié)果找不到水池而全隊渴倒在路上,于半夜時,車隊上的人和馬就全被夜叉吃掉。
一個月后,聰明的商隊主人也出發(fā),同樣地走到那個難處。那群夜叉又施展相同手法來欺騙商隊。聰明的主人心里想:『這里那么荒涼,不可能有水池,而且這些人都是一臉兇相,全見不到影子,他們一定是夜叉。先前那旅商隊大概已被這些夜叉吃掉了。』于是告訴他們:『你們走開!我們要真的遇到水池,才會放掉車上的水而輕松地走。』這旅商隊又繼續(xù)前進,中途果然看到一堆骨頭和五百輛貨車散亂地倒在路上。因此商隊在一路上都非常地警覺,而加速到達了目的地,將貨物高價地賣完,而后全隊安然地回城。」。
說到這里,佛又說:「那位被夜叉吃掉的商隊主人就是現(xiàn)在的提婆達多,他的五百位盲從者就是你們。你們就是因為內(nèi)心顛倒盲從,才會陷于滅亡。那位堅持無戲論,而能脫離夜叉到達目的地方的商隊主人就是我的宿世前生。
各位!唯有皈依正覺的正知正見,如實行止,依此因緣才能成就佛道。」。
注①「戲論」謂與正覺相違、不如實完滿的知見言行。佛的知見行止圓融究竟,故無戲論。
、凇傅o園」即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本為波斯匿王的祇陀太子所有,后來因受給孤獨長者
以黃金布地的至誠所感動,才將地賣給給孤獨長者,而自己將園中的樹林布施給佛陀。因此佛陀就將它命名為「祇樹給孤獨園」,以紀(jì)念二人之功德。
③「給孤獨長者」本名須達多,頗為富有,因好救濟貧窮孤獨的人,而受國人稱呼為給孤獨長者。
曾發(fā)愿為佛陀建造一所精舍,而被祇陀太子所難,須用黃金布滿園地后才肯賣地。
而給孤獨長者就真的裝載黃金去布滿園地,因此才感動了祇陀太子賣地施樹,祇園精舍因而才能建立,而成為佛陀弘法的大道場。
、堋阜ā乖诖丝芍^為通達一切,自在如實無礙之語。
⑤「皈依」即身心歸向,依止不離。
皈依三寶為成就佛種子,才能進趣無上菩提。
、蕖竿獾馈故侵笐蛘撜叨裕葱佛法以外,與正覺真理相違的邪理仙道者。
、摺葛б婪稹辜词剐酿б勒X真理, 「皈依法」亦即使心遠離損惱心, 「皈依僧」即身、心不與外道共住! 」Ь慈龑毮苁箖(nèi)心成就無上菩提果位種子。
⑧「八正道」即八圣道,為四諦中之道諦。
于對治修正實踐時,所須遵守的八個法則。
「正 見」:以凈慧明四諦之理,即正覺的見解。
「正思惟」:明了而深思,以長養(yǎng)智慧,即正覺的思考。
「正 語」:清凈口業(yè),不作戲論,即與正覺相應(yīng)端正的言語。
「正 業(yè)」:清凈身業(yè),不作邪業(yè),即與正覺相應(yīng)端正的行為。
「正 命」:清凈身口意業(yè),順正覺正法而活,即規(guī)矩的生活。
「正 念」:憶念正道,不生妄念,如憶念三寶。
、帷嘎暵劇辜绰勊闹B而悟其正覺真理者,次第斷惑而入涅盤。
四果即因聲聞乘所斷之惑,而有四種次第差別。
初果須陀洹即預(yù)來果,見惑己斷初入圣位,逆生死暴流。
二果斯陀含即一來果,欲界思惑還未斷盡,尚須于欲界人天受生一次。
三果阿那含即不還果,已斷盡欲界思惑,不再受生于欲界。
四果阿羅漢,此為聲聞極果,內(nèi)心已不被三界煩惱力束縛,應(yīng)受人天供養(yǎng)。
、狻敢共妗篂槟茑⑷饲矣陆≥p捷之鬼。
「難處」即凡有盜賊、猛獸、夜叉等之出入或無水和食物的地方,表示心中的煩惱。
「頂禮」乃五體投地以頭頂禮敬尊者之足。
「提婆達多」為阿難之兄,佛之堂兄。
- 上一篇:怨親顛倒
- 下一篇:舍身救濟,為求世間萬物不要自相殘殺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yīng)六則
- 佛咒感應(yīng)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