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你有沒有看過農(nóng)民在稻田里插秧?他們頭戴著大大的斗笠,弓著身子,一步一后退地將手中的秧苗插到水田里。你也許會好奇地問:“為什么是‘一步一后退’呢?”沒錯,農(nóng)民在插秧的時候,手拿三尺秧苗,一直彎腰盯著水中的天地,每插一棵秧苗就要向后退一步,這樣等退到最后一步時才能直起身子,這時就會發(fā)現(xiàn),眼前已經(jīng)是滿滿一水塘的秧苗了,秋天就會是一片金燦燦的稻田。在我們看來,他們的工作似乎是在不停地后退,但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前進(jìn)。

  生活總是會跟我們開玩笑,越是期待什么事情,這件事就會離你越遠(yuǎn);越是執(zhí)著于什么人,他往往傷害你最深。所以,凡事都要看得開,做事不要為了期待什么,堅持但是不要執(zhí)著,看得開、看得淡,就會看得清、看得透。我們一直都在失去,但這永遠(yuǎn)是上一秒發(fā)生的事情,只要心中清凈,即便退步也會找到前行的出路。

  曾經(jīng)有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廟,這里的方丈是一位得道高僧,一直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戴。這一年,方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就想在眾多的弟子中選擇一位有能力的人將其培養(yǎng)成自己的接班人。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觀察和考慮,方丈選好了兩位在功課、品德等各方面都不相上下的弟子——明空和明悟,作為候選人。到底該選哪一個好呢?一時之間方丈也沒有好主意,于是打算出一道試題考考這兩個得意弟子。

  一天,方丈將明空和明悟叫到寺廟后山的一處懸崖旁,然后用繩索將他們分別放到底部的一處深淵里,并對他們說:“你們倆誰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從這處深淵里爬到懸崖上,我就會考慮讓誰做我的接班人。”明空和明悟聽到方丈的指示后,都暗暗地想著能夠爬上去的方法。

  明空身體高大健壯,他率先行動,抓緊峭壁上突出來的石頭拼盡全身的力氣使勁往上爬,但是往往沒爬幾步就因為手滑沒有抓牢而摔了下來。但是,明空每次摔下來之后都沒有放棄,依然一遍又一遍地嘗試。越摔越爬的明空,即使已經(jīng)鼻青臉腫、身體疲憊不堪,依然不斷地拼死攀爬。后來他終于爬到了距離陡壁只有數(shù)米之遙的地方,但是此時他早已經(jīng)筋疲力盡,再也找不到能夠受力攀爬的地方了,最終還是摔回到了谷底,頭破血流、氣息奄奄?吹酱饲闆r的方丈不得不命人用繩索將其救上來。

  身體矮小、瘦弱的明悟起初也不甘心落后,像明空一樣拼盡全力地努力向上攀爬,但是失敗幾次之后,他就發(fā)覺用這種方式不可能爬到懸崖的頂部。于是,他就沿著山谷里的小溪,順流而下,一路向外尋找別的出路。走了一段時間之后,明悟就遇到了森林,走出森林也就走出了山谷。于是,明悟繼續(xù)游歷,拜訪其他的高僧,參禪悟道,過了一年之后,他終于又回到了寺廟里。此時,明空的身體也已經(jīng)完全好了,方丈看著眼前的兩名弟子,心里終于有了決定,他選擇讓明悟成為下一任的方丈。

  包括明空和明悟在內(nèi)的眾僧都不理解:明空堅持不懈地努力攀爬,即便身體受傷還是沒有放棄;然而,明悟卻沒有堅持下去,反而逃避問題,一走就是一年才回來,沒有將其逐出寺院已經(jīng)是格外開恩了,又怎么會選他成為接班人呢?

  面對大家的疑問,方丈解釋說:“寺院后山的懸崖極其陡峭,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憑借蠻力攀登上來;但是,在山谷之外卻是有路可以走出來的。我并沒有給他們設(shè)置時間和方式上的限制,不過,如果他們的心里被名利誘惑,就難免給自己設(shè)置束縛和限制,就像是在心中樹立起一座懸崖絕壁,永遠(yuǎn)都沒有辦法走出來。外界沒有牢籠與絕壁,可是如果我們自己給自己建立了牢籠,一味地苦苦爭奪,以為這就是前進(jìn)的方向,那只不過是徒增傷害而已,輕者傷筋動骨,重者會粉身碎骨。”

  聽了方丈的解釋后,大家恍然大悟,欣然接受明悟成為下一任的方丈。又過了一年之后,老方丈安詳?shù)貓A寂了,明悟成為新的方丈。

  他果然沒有令老方丈失望,寺廟的香火依然像以往一樣鼎盛,僧徒也沒有減少,反而日漸增多,明悟最終也成為受人敬仰的一代高僧。

  正所謂“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老方丈出的這道考題,目的不是為了想要看誰的身體更健壯能夠爬到懸崖的頂端,而是想要試探明空和明悟的心境如何。師父的話固然要聽,但是懂得伸縮進(jìn)退才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

  如果你的心窗始終是關(guān)閉的,里面裝滿了名利的誘惑,就永遠(yuǎn)不可能真正地輕松、快樂;但是,如果你時常將心窗打開,讓外面燦爛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進(jìn)來,清掃角落里的塵埃,當(dāng)窗欞無塵時,就能收獲廣闊的天地。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