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

《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楞嚴經 >

圓瑛大師和《楞嚴經》

圓瑛大師和《楞嚴經

  妙年

  大師晚年號“楞嚴座主”,他對《大佛頂首楞嚴經》的研究闡發(fā)在近代罕有人匹!独銍澜洝窞橹袊大乘佛教重要經典,“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其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大勢至菩薩遵佛所囑,將其最初發(fā)心證悟圓通,方便入三摩地的“念佛三昧”法門介紹出來。

  在《楞嚴經》里,釋迦牟尼佛于楞嚴會上要諸菩薩大阿羅漢將自己最初發(fā)心證悟圓通的方法說出來,讓阿難尊者及大眾選擇。提出報告的大菩薩、大阿羅漢有25位,大勢至菩薩是第二十四位作報告的。他提出的“念佛三昧”法門也即是凈土宗的根本基礎,在這一章最后,大勢至菩薩說道:“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大師在他所撰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義》中,對此這樣講解:“世人有謂念佛是口念,非也。即說意識心念,亦非也。能念之心,是不生滅,圓湛根性真心。”“……此念佛即第一決定義所云,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后圓成果地修證是也。”接著又講了念佛人必具“三資糧”、“三慧”方為歸凈土的條件。如果說大師在1913年時從閱讀永明、蓮池兩位祖師著作中,啟發(fā)了對凈土宗的信心,那么在他長期持續(xù)不斷地鉆研《楞嚴經》,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獲得了凈土法門的源頭,奠定了他禪凈雙修、棲心凈土的堅實基礎。

  大師出家后不久,即到常州天寧寺參學,聽講《楞嚴經》,其時才24歲。自此潛心刻苦研修《楞嚴經》8年,至1920年起在北京廣濟寺第一次開講《楞嚴經》。此后畢生講演此大經共13次,每講一次都有新的發(fā)明。1940年開始撰寫《楞嚴經講義》,是年編成《楞嚴綱要》。1945年在上海圓明講堂創(chuàng)辦“楞嚴專宗學院”,在全國招收學僧32人,于該學院系統地講授《楞嚴經》,白天講經,晚上著述,還要投身繁冗的法務活動和社會活動。期間兩度到南洋為抗日救國募捐、講經。直至1951年才完成《楞嚴經講義》,前后長達40余年。他在《楞嚴經講義編竣口占》中曾寫道:“楞嚴講義令圓滿,大法弘揚望后賢。”我們可以看到,大師在他40余年的鉆研、闡發(fā)《楞嚴經》奧義的同時,也正是他大力弘揚凈土、倡導念佛法門的時候,可以說兩者是同步進行的。其中維系所在,除了上文所說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之外,也必定還有更深層次的豐富內涵,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發(fā)掘、發(fā)現。

  摘自《凈土》2006年第5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