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是法相宗的創(chuàng)始人嗎?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玄奘介紹
玄奘對中國佛教有多重貢獻,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隋唐時期佛教諸宗初備,呈現(xiàn)立宗的趨勢,但是各宗學說莫衷一是甚至相互矛盾,玄奘想解決這些分歧,于是西行求法,希望在印度能找到統(tǒng)一國內(nèi)諸家異說的經(jīng)典。玄奘帶回并翻譯大量經(jīng)典,倡導法相唯識理論,并創(chuàng)立了法相宗。
玄奘(600一664),本姓陳,名袆,洛州緱氏(河南偃師緱氏鎮(zhèn))人,生于儒學家庭,排行老四。玄奘自幼聰明,據(jù)說他八歲時,父親坐在幾案邊上給他講《孝經(jīng)》,講到“曾子避席”時,玄奘忽然整理好衣服,站起身來敬立一邊。父親不明所以。玄奘說:“曾子聞師命避席,玄奘今奉慈訓,豈敢安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
由于家境不好,玄奘自小跟已出家的二哥長捷法師住在洛陽凈土寺,同時也讀些如《維摩》《法華》等佛經(jīng)。他十三歲時在洛陽出家,仍兄弟同寺。隋大業(yè)末(617),為避兵亂,玄奘隨兄到長安,隨即又去成都。唐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大戒,次年離成都,順長江東行訪學。貞觀元年(627)回到長安。
玄奘多方參學,但佛教各宗派的理論學說莫衷一是甚至相互矛盾,所以他心中有很多疑惑,于是立志追根溯源,西行求法。玄奘上表要求出國,但沒有得到唐太宗批準。玄奘西行的志向并沒有因此受到阻撓,貞觀三年(629),他私出邊關(guān),渡流沙,行萬里,歷經(jīng)劫難,終于抵達天竺。玄奘于貞觀七年(633)到達摩揭陀國王舍城,城東的那爛陀寺是當時印度佛教的中心,學問包括哲學、佛學、邏輯、醫(yī)學、工藝、音韻等方面,常住僧數(shù)萬,當時的主持人是精通一切經(jīng)論的戒賢。
玄奘在此跟隨戒賢學習五年,實現(xiàn)了在國內(nèi)時的愿望,成為精通五十部經(jīng)論的十大德之一。后來,玄奘又離開那爛陀寺,進行更廣泛的參學,先后到過東印度、南印度和西印度,最后又回到那爛陀寺。在印度十七年間,他遍游五印,親踐一百一十國,廣泛參學,幾乎學遍了印度所有的大小乘學說,經(jīng)過這一番學習,玄奘已能對瑜伽和中觀融會貫通,這得到當時戒賢等人的贊賞,由此,玄奘在印度聲名鵲起。當時中印度的戒日王請他去制服南印度正量部論師般若毱多《破大乘論》中的觀點,玄奘作《制惡見論》,戒賢等人看后高度贊賞。
學成之后玄奘準備回國弘法,戒賢同意了;貒埃淙胀鯙樗谇桥e行無遮大會,五印度的沙門、婆羅門和外道都來參加,會上,玄奘提出了他在《會宗論》和《制惡見論》中的觀點,十八天內(nèi),沒有一人能提出疑問,大小乘僧一致推崇他,玄奘自此而有“大乘天”“解脫天”的稱號。
貞觀十九年(645)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到達京師西郊,道俗相迎者數(shù)十萬。當時唐太宗在洛陽,玄奘將帶回的經(jīng)像放在長安弘福寺,就去洛陽向太宗匯報。太宗希望他把西域見聞寫出來,又勸他還俗從政,前一條玄奘答應了,后一條卻沒有從命。玄奘的志向是譯經(jīng),太宗安排他在弘福寺建立譯場。
玄奘回長安后,組織了一套包括證義、綴輯、錄文、證梵、安字在內(nèi)的翻譯班子,同年五月就開譯《大菩薩藏經(jīng)》,貞觀二十二年(648)譯出《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同年慈恩寺建成,寺內(nèi)專設譯經(jīng)院,玄奘遷入此寺譯經(jīng)。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為了存放從印度帶回來的經(jīng)卷,玄奘又要求在寺內(nèi)另造一塔,即今大雁塔。自永徽至顯慶之間,玄奘譯出了毗曇類經(jīng)典,晚年譯出六百卷的《大般若經(jīng)》。他還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論》翻譯為梵文,正因為這樣,持《大乘起信論》的非中國撰述的學者,都以玄奘此譯為論據(jù)。麟德元年(664),玄奘因疾而在玉華宮逝世。
玄奘回國后的近二十年內(nèi)共譯經(jīng)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五十卷,玄奘的譯介重點是瑜伽行學派和說一切有部論著,又對般若經(jīng)做了系統(tǒng)的編纂。另外還著有《大唐西域記》等作品,一些表、啟、書等則收入《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
玄奘是中國法相宗的開山祖師。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而得名。因強調(diào)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也叫作唯識宗。唯識宗的代表觀點是“萬法唯識”和“轉(zhuǎn)染成凈”。
“萬法唯識”強調(diào)沒有心外獨立之境;“轉(zhuǎn)染成凈”是要不斷地清除心識中的染污,轉(zhuǎn)變凡夫的心識而成就佛的智慧。
玄奘之后,該宗分為兩個系統(tǒng),即圓測學系和窺基學系。圓測曾就學于真諦一系。他的知名弟子都是新羅人,他是新羅法相宗的始祖。窺基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侄子,他獨善因明學,信奉彌勒兜率凈土,弘揚《法華經(jīng)》。
法相宗遠傳朝鮮和日本。玄奘往生百余年后,日本僧人金剛三昧(818年前后)游學印度時看見僧寺中畫有玄奘,看見中印的僧寺中都畫有玄奘所著的麻履(即麻鞋)及所用的匙、箸,以彩云烘托,于是“每至齋日輒膜拜焉”(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三)?梢姰敃r印度佛教界已把玄奘的麻鞋當作佛的足跡一樣敬重、供養(yǎng)了。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明末四大高僧是誰?明末四大高僧簡介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為什么要修習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大福報?
- 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zhuǎn)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習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guān)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guān)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夢參法師]念經(jīng)時忽然看見異相是怎么回事?
- [黑茶]黑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思想]禪門機鋒盛行于唐宋兩朝原因是什么?
- [生活故事]我欠乞丐一塊錢!
- [人物故事]以「慈悲觀」離「瞋念」
- [在家修行]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入門須知]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凈界法師]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 [黃茶]黃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公案]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 [生活故事]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哲理故事]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寬容則有余年
- [心經(jīng)]《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 [佛與人生]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宋高僧傳》是怎樣一部書?
- [凈界法師]煩惱罪業(yè)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銀針是白茶嗎?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與沖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