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jīng)
《楞嚴經(jīng)》,大乘佛教經(jīng)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jīng),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jīng)》、《首楞嚴經(jīng)》、《大佛頂經(jīng)》、《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21)
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初句征起,一者無始生死根本,是標,則汝以下四句是釋。眾生妄本由來已久曰無始。此無始時來之生死根本非他,即汝阿難與諸眾生,現(xiàn)今所用之攀緣心為自性者。鑾緣有能,所八種識心之見分為能攀緣,相分為所攀緣。三界眾生,不知見相二分皆虛妄不實,別攀三界之緣,成分段生死根本。出世三乘,不了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屬身心幻影,別攀涅槃之緣,成變易生死根本。菩薩不達萬法唯心,別攀二邊之緣,或舍二邊而別攀中道之緣,成微細變易生死根本。前七番破妄,無非遣此攀緣之心,令阿難等舍識用根,逆生死根,順涅槃本。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是標,則汝今者四句是釋。菩提涅槃,皆當(dāng)人之佛性。前際無生,后際無滅,求其初相不可得,故云無始。菩提有三:一真性菩提,二實智菩提,三方便智菩提,屬智德。涅槃譯不生不滅,亦有三種:一性凈涅槃,二圓凈涅槃,三方便凈涅槃,屬斷德。真性菩提及性凈涅槃是法身德;實智菩提與圓凈涅槃是般若德;方便智菩提及方便凈涅槃是解脫。故菩提涅槃,不出吾人本具之一心三德。今雙舉之,菩提約智;涅槃約理,智即始覺,理即本覺;本覺是心體,始覺是心光,二者不出一心,且天然本有;不同生死根本,因執(zhí)而有,除執(zhí)即無。又此天然本具之菩提涅槃,在生死不染,在煩惱不污,故曰元清凈體。本經(jīng)云:‘則知汝心,本妙明凈。’‘一切眾生,實本真凈。’‘寶覺真心,各各圓滿。’過去迦葉佛云:‘一切眾生心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維摩經(jīng)云:‘一切眾生,即菩提相。’又:‘諸佛知一切眾生,畢竟寂滅,即涅槃相。’此皆指菩提涅槃元清凈體而言。識精元明,是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識以了別為義,精謂精微、精純、精明。本經(jīng)云‘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即指八識精明之本體,亦即真如妙性,元本明凈故曰識精元明。諸緣,指能緣及所緣。能緣是見分,所緣是相分。此元明之識精,本無生滅,更無染凈,因有隨緣之用,故隨染緣,而起八種識心之見相二分。見分是心法,相分是色法,亦即萬法。自此眾生但見諸緣,不見此識精圓明之體。經(jīng)云:‘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空中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凈明體。’初四句即此中諸緣,后三句即此中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宇宙萬法,能見所見,皆依他起;如空中華,本無所有。眾生不達依他幻有,而遍計執(zhí),實我實法,如翳眼人,但見空華亂舞,不見清凈虛空。故曰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由諸眾生以下;是通結(jié)。一切眾生,無不迷此元清凈體,但見能緣所緣,執(zhí)我執(zhí)法;故此識精元明,非遺似遺,實未曾失。臨濟大師云:‘有一位無位真人,在汝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云門大師亦云:‘人人盡有光明在。’可惜眾生迷而不知,雖與真心,行住坐臥與共;但終日行,而不自覺。反認攀緣之心而為自性,胡作妄為,作業(yè)流轉(zhuǎn);如人系珠乞食,豈不冤枉,故曰枉入諸趣。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復(fù)問汝,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否?阿難言:見。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
辛二委示心使不同妄執(zhí)分四。壬初重斥妄計非心
阿難再請奢摩他路,當(dāng)然志在出塵,遠離生死,故佛先示以真妄二本,令知取舍。然后舉拳驗見,試驗阿難是否已悟見性,舍妄用真?故曰今復(fù)問汝。即時舉手,佛身金色,曰金色臂。佛之指端,皆有千幅輪相,曰屈五輪指。而告阿難曰,汝今見否?阿難見佛舉臂屈指,示以金拳,故答言見。佛示金拳,目的欲令阿難,悟此能見之見性,為涅槃根本。阿難雖答曰見,不知是見相,抑或見性,故佛再問曰:‘汝何所見?’,阿難答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耀我心目。’此答顯然未悟能見之性,仍以我為能見,佛拳為所見,未越能所,仍執(zhí)我法。故佛再三追問,汝將誰見?意欲阿難及時反省,直悟見性。但阿難答曰:‘我與大眾,同將眼見。’前文曾云:‘若眼能見,則諸已死,尚有眼存,應(yīng)皆見物。’已顯見性是心非眼。而今阿難仍以眼為能見。且引大眾為證,同將眼見。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dāng)我拳耀?阿難言;如來現(xiàn)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dāng)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zhuǎn)。
汝今答我等五句,是佛按情執(zhí)。以何為心,當(dāng)我拳耀,是征心。前文阿難答佛,我與大眾同將眼見,故今佛先按其情執(zhí),汝目既然可見,則以何為心,當(dāng)我拳耀?此是第二次征心,初次征心是在破妄之前,阿難認為,如是愛樂,用我心目,佛因而引喻以明,識心如賊,目為賊媒,使汝流轉(zhuǎn),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是第一次征心。本經(jīng)前后不過兩次征心,古云:‘七處征心。’實為七番破妄之誤。
阿難言等五句,正答佛征問。阿難示同群迷,仍以此推窮尋逐之心為心,不知此能推之心即攀緣心,是妄非真。前七番所計,皆本此妄心,佛已一一破之,無有是處。奈阿難至今,猶執(zhí)迷不悟,故佛作獅吼,振威一喝,咄!此非汝心。一初眾生,皆執(zhí)此為心,前七番,佛雖一一破之,然但破其處,未說非心,今佛直斥非心,豈非同于無心,能不驚怖,故阿難矍然,避坐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當(dāng)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前塵指色等五塵,亦即意根所緣之法塵。因前五識對境分別,將前塵影子攝入心中,留下塵影,為意根所緣,曰虛妄相。能緣此虛妄相之意根,曰虛妄想。第七識緣過去法塵而起分別名意識,不起分別名意根。意識是三界分別我執(zhí),初果能斷;意根是三界俱生我執(zhí),阿羅漢能斷。意識意根,俱三界煩惱,生死根本。眾生依此,執(zhí)為實我實法,因而,舍真取妄,認妄作真。豈獨迷惑真性,且認賊作子,致使元本常住之真心,非失成失,但隨妄緣作業(yè)流轉(zhuǎn),故曰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zhuǎn)。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yǎng)如來;乃至遍歷恒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fā)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fā)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壬二正示真心有體
阿難一向執(zhí)妄為真,今聞佛斥非心,恐同草木,故敘述生平,無不皆用此心。當(dāng)初愛佛相好發(fā)心出家,固用此心;即使回小向大,不獨今日侍奉供養(yǎng)釋尊如來,乃至遍歷恒沙國土,供養(yǎng)承事諸佛,及大善知識,甚至發(fā)大愿,勇猛精進,行諸一切難行法事,亦皆用此心;縱使因謗法之罪,退失善根,亦因此心。若此能推之心,佛竟發(fā)明是虛妄相想,而非是心者,則我阿難,豈非無心,同于草木?芍x此覺知之心,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不但我阿難聞之,實在驚怖,兼且在此法會大眾,無不因此,疑惑不已。大眾,約小乘及凡夫,但知識心,未明真性;故聞佛斥非心,無不疑惑。惟有懇求佛陀大悲,開示我等未悟之義,以拔疑惑之苦。此是阿難述怖求示,下是佛示真心有體。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于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xiàn);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jié),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無自體?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7)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6)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5)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4)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3)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2)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1)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0)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9)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8)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7)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6)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5)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4)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3)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2)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四)-海仁老法師(17)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dǎo)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fù)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dāng)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6)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7)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8)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9)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20)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21)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22)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23)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24)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25)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二)-海仁老法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