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五【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五【七】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并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始劫。為世良醫(yī)。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shù)凡有十萬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諸和合俱生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于會中為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藥王、藥上二位法王子以及同來法會的眷屬五百梵天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從無數(shù)劫時間以來,我們就在世間做良醫(yī),口中嘗遍了這娑婆世界里草、木、金、石等種種藥性,可為藥的多達十萬八千種。所以我們遍知它們的苦、酸、堿、淡、甜、辣的味道,以及它們的種種配伍參和的功效,知道它們的藥性是冷是熱,知道它們哪些有毒,哪些無毒。自從跟隨如來學法以來,更知道了藥的味性,既非空,亦非有,既不是因舌根舌識而有,也離不開舌根舌識。詳審細察之下,辨明了味因無體性,無所來,是虛妄味塵,于是開悟成就了無漏之學,承蒙如來授印我們兄弟兩人以藥王菩薩、藥上菩薩的名號,現(xiàn)在法會中為法王子,所以,我們是因觀見味塵而悟覺妙明真性,從而證得到菩薩果位的。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們的修證,以味因為最上。

  跋陀婆羅。并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聞法出家。于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跋陀婆羅和他的十六位菩薩同伴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們最先是跟從威音王佛出家修學佛法,當時,我按僧制于會前沐浴時,忽然就悟解到水既不洗塵,也不是洗體,那么,冷暖濕滑的觸覺沒有來處,一時根塵皆滅,沒有分別,所以安然無礙。那些過去世的種子歷世并沒有忘記,善根仍在,直到現(xiàn)在跟從如來佛出家修行,修成了無學果位。佛為我取名跋陀婆羅,即堅守的意思。我既已滅盡了妄觸塵緣,那么,妙觸即現(xiàn)為如來真性,我即以此得成就了菩薩果位。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照我的修證,以觸因為最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