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論著 >

第三篇 飭終須知

慈照宗主示臨終三疑四關

  念佛人臨終三疑四關不可不慎。三疑者。

  一疑我生業(yè)重。修行日淺?植坏蒙。

  二疑有心愿未了。及貪嗔癡未息?植坏蒙。

  三疑我雖念彌陀。臨命終時?址鸩粊碛印

  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既念佛。切要諦信佛經明旨。勿生疑心。經云。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上而一心不亂。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蓮。令辭五濁。茍能心心不昧。念念無差。則疑情永斷。決定往生矣。今以三說。消彼三疑。

  一曰。業(yè)本虛妄。心凈即空。業(yè)重不必疑也。

  二曰。情同夢幻。醒歸何有。自肯息機。貪嗔隨斷。不必疑也。

  三曰。功專念切。自心佛現(xiàn)。佛不來不必疑也。

  四關者。凡夫雖有信心念佛。或宿業(yè)障重。不免病苦。若因此悔悟身心。投誠皈佛。自生凈土。無智之人道念不堅。卻言我今念佛。而有病苦。反謗阿彌。只此一念。徑入地獄。一關也。

  或平日口談凈土。心戀娑婆。不種出世善根。惟求俗緣利益。臨終遭病。怖死貪生。妄信師巫。殺戮生命。祈禱神鬼。緣此心邪。無佛攝護。流浪三途。二關也。

  向持齋戒;蛞蚍。或被勸逼。破戒用葷。此人無決定信。喪失善根。三關也。

  臨終時。系念家財。愛戀眷屬。心放不下。失卻正念。致墮鬼趣;蛲猩x獸。守護家庭。宛如存日。四關也。

  故楊提刑言。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誠哉是言。修凈業(yè)者。要于平時考究。平時打點。臨期不昧。全身放下。念念彌陀。但能堅此一念。便可碎彼四關。

念佛人之存心

  李智圓(印光法師校訂)

  修凈業(yè)人。信愿行三者。缺一不可。而尤以愿為中堅。彭二林居士有言。蘇東坡陸五臺二老。平生頗信凈宗。而臨終俱不得力者。愿不堅也。黃元孚嘔血且死。設佛像。唱佛號。默轉蓮華經七日。乃歡然坐化。家人皆聞蓮花香。聞子與病重。神志瞀亂。不能自持。大懼。亟唱佛號。對佛焚香煉臂。哀苦懺悔。徹夜無少倦。乃得神志安定。凈土現(xiàn)前。別眾而逝。斯二子者。其生平行事。亦無以過人。特以一念堅決。遂能放下萬緣。直往無礙。蕅益大師云。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此三世諸佛不能更移之鐵案也。具縛凡夫。欲了生脫死。應知取法。爰志數(shù)語。以作一切修凈業(yè)者之準則焉。

  一、修凈業(yè)人?诜Q佛名。須發(fā)決定心。系心于佛。念念相續(xù)。毋令間斷。高聲念。低聲念。或默念。隨意調和。若心緣外境。攝之令還。行之久久。則事一心成就。臨終正念分明。往生可必矣。

  二、修凈業(yè)人。行住坐臥四時。皆可念佛。而以靜坐念佛為尤要。每日須定若干時習靜坐(時間多少。隨各人職務之繁簡而定。能延長一小時以上。則更佳)。靜中隨息念佛。專注不移。容易達到一心不亂地步。

  三、修行人通病。不外昏沉散亂二種;璩習r。以高聲念佛為對治(行坐均可)。散亂時。以隨息念佛為對治(靜坐為宜)。

  四、隨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字均可。宜隨息之緩急。為念佛之快慢。則妄念易息。即可攝散而歸于一。

  五、平時念佛。預備臨終時用。臨終時用。須在平時預備。今以平時靜坐念佛。作臨終時想。應念此身不久即非我有。遑論親屬與財產。前途廣漠。歸宿何方。惟將性命歸依阿彌陀佛。始得安身立命之處。時時如此存心。萬緣自然放得下。一念自然提得起。何患凈業(yè)之不成。

  六、修行人至臨終時。不可貪生怕死。又不得好安逸而畏痛苦。黃元孚嘔血且死。默轉蓮華經。七日不間斷(印光法師云。只宜效此精進。不宜舍佛號而誦經。否則決難得生。以專心誦經。于憶佛念佛。便不親切故)。聞子與病重昏亂。對佛焚香煉臂。徹夜無少倦。此種了生脫死。直往西方之榜樣。必須取法。不如是。后患何堪設想。為山九仞。毋虧一簣之功。須知釜破舟沉。反顧何益。戒之哉。百劫千生。在此一舉。努力直往。切勿猶豫。至要至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