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預示利害
印光法師復周孟由昆弟書
汝母年高。于凈土一法。未能認真修持。宜常與談說六道輪回之苦。極樂世界之樂。人生世間。超升最難。墮落最易。若不往生西方。且莫說人道不足恃。即生于天上。福壽甚長。福力一盡。仍舊墮落人間。及三途惡道受苦。不知佛法。則無可如何。今既略曉佛法。豈可將此一番大利益事。讓與別人。自己甘心在六道輪回中。頭出頭沒。永無解脫之日乎。如是說之。或可發(fā)其宿世善根。信受奉行也。菩薩度生。隨順機宜。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汝能力修孝友。及以凈土法門。勸導自己眷屬。及一切有緣者。同作蓮池會里人。則功德大矣。
世人有病。及有危險災難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殺害生命。業(yè)上加業(yè)。實為可憐。人生世間。凡有境緣。多由宿業(yè)。既有病苦。念佛修善。懺悔宿業(yè)。業(yè)消則病愈。彼鬼神自己尚在業(yè)海之中。何能令人消業(yè)。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薩之威力。直同螢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薩祈禱。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即為違背佛教。不可不知。
又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理宜戒殺護生。愛惜物命。切勿依世俗知見。謂奉父母甘旨為孝。彼未聞佛法者。不知六道輪回之事理。妄謂為孝。尚有可原。若已聞佛法之人。殺過去父母親屬。以奉養(yǎng)現在父母及喪祭等。豈但不是孝道。直成忤逆矣。是以通人達士。由聞佛法之真實義諦。悉不肯依世俗之權法以行。以此權法。殆姑順世俗迷情而立。非如來洞徹三世因果之道。若欲深知。取文鈔中諸戒殺文。及觀音頌之普勸戒殺挽劫文。閱之自知。
念佛人有病。當一心待死。若世壽未盡。則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業(yè)。業(yè)消則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則決定無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汝母之病。宜切勸放下。求往生。如壽未盡。求往生。反能速愈。以心至誠故。得蒙佛慈加被也。祈與汝母婉曲言之。令勿效癡人說癡話也。
昨接守良書。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實發(fā)。病中且勿提及。但勸至心念佛。即得蒙佛加被。身心安樂。待大好后。婉曲勸導。令其求生。則利益大矣。并祈于汝母前。代為問好。又當為說光勸彼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是為自己要事。余皆是替兒孫殫心。有累自己念佛利益矣。
群錚知悉。汝母現有病。斷不可不愈而去。然光看汝母?蛛y高壽。宜與孟由及智昭等。日換班在旁念佛。俾其隨念。不能念則靜聽。若世壽盡。如此行。則決定往生。若世壽未盡。亦當消除業(yè)障。增長善根。如汝決欲來山。只好照汝此議。庶兩無所礙,F汝母病未愈。決不可發(fā)此心。發(fā)則于世間世出。兩俱違悖矣。人之臨終。得其助念。定可往生。失其助念。或再以哭泣搬動。動其愛情嗔恨。則墮落難免矣。險極險極。汝能成就母往生。亦是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所謂即塵勞行佛事。其功德比尋常殊勝萬分矣。祈與孟由說此助念法。并告汝母令聽光言。至為親開陳佛法。固為大善。然定省撫慰。亦須格外留意。幸甚。汝母發(fā)愿寄款交光隨意作功德。及助印蕪鈔。依光鄙見。做功德當以開人智識為最。擬以此款任印觀音頌。普遍施送于遠近。俾一切人同知觀音大士。為法界眾生之恃怙。隨類現身。尋聲救苦。兼以輔弼彌陀。接引眾生。況乎現今世人。日在患難中。無法防護。倘人人見此書。知大士之恩德。無不欲仗其威力以免災禍。既發(fā)信仰依賴大士之心。自然心存慈善。改往修來。以期不與大士相背。而得蒙其覆庇護祐也。世之不治。由于人心險惡。倘人能仰慕大士之慈悲。自可日臻善域。是故此書流通。其利無窮。比較別種暫時之益者。實相去天淵。且以此增汝母;。消汝母罪愆。必能生獲安樂。沒歸蓮邦。至于蕪鈔。則見之發(fā)心修善念佛者甚多。茲不具書。
汝母何以病不見愈。蓋以宿業(yè)所致。殆轉重報后報為現報輕報。于此時以了之乎。玄奘法師臨終亦稍有病苦。心疑所譯之經;蛴绣e謬。有菩薩安慰言。汝往劫罪報。悉于此小苦消之。勿懷疑也。當以此意安慰汝母。勸彼生歡喜心。勿生怨恨心。則決定可蒙佛加被。壽未盡而速愈。壽已盡而往生耳。凡人當病苦時。作退一步想。則安樂無量。近來兵火連綿。吾人幸未罹此。雖有病苦。尚可作欲出苦之警策。則但宜感激精修。自得利益。否則怨天尤人。不但宿業(yè)不能消。且將更增怨天尤人之業(yè)。當與汝母說之。果能不怨不尤。凈心念佛。其消業(yè)也。如湯消雪。光自回山。日日于課誦回向時。為汝母回向。祈三寶加被。壽未盡則速愈。壽已盡則速得往生西方耳。
接手書。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勝傷嘆。雖然。汝等既知佛法。當依佛法。令親神識得益為事。不可徒為哀毀。令存亡兩無所益。至于喪祭。通須用素。勿隨俗轉。縱不知世務者。謂為不然。亦任彼譏笑而已。喪葬之事。不可過為鋪排張羅。做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別佛事。并令全家通皆懇切念佛。則于汝母。于汝等諸眷屬。及親戚朋友。皆有實益。有財力。多做功德。若喪事用度無出。即以之辦喪事亦可。切勿硬撐架子。至有虧空。后來受窘。則不必矣。接手書。知汝母去得甚好。此殆汝母往昔善根。及現在善愿。并汝等助成之功效也。人一生事事皆可偽為。唯臨死之時。不可偽為。況其無愛戀之情。有悅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凈業(yè)成熟。曷克臻此。但愿汝昆弟與闔家眷屬。認真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親得益。實則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皆為法界眾生回向。平時尚為無干涉之法界眾生回向。況母歿而不至心為母念佛乎。以能為一切眾生回向。即與佛菩薩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如未到海。則勿道一滴。即長江大河。固與大海天地懸殊也。是知凡施于親。及一切人者。皆屬自培自福耳。知此義。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長。無孝心者。亦當發(fā)起孝心。請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時汝兄弟必須有人隨之同念。婦女不必隨于僧次。以為日既多。人情熟悉;蛄钊似鹣右伞D女宜另設一所;蚓佑谀弧3鋈敫鏖T戶。兩不相見。是為表率鄉(xiāng)邑。開通儀式之懿范。若漫無界限;蛩朔轮>脛t弊生。昔人立法。雖上上人。亦以下下人之法為范圍。故能無弊。汝昆弟能如是為母念佛。兼又印施觀音頌文鈔等。有此善心凈資。并利人之事之功德。豈但汝母蓮品增高。將見汝祖父母。汝父。并歷代祖妣。同沾法利。同得往生也。光之所說。乃本理本情。非漫然為汝等說悅心快意語也。富貴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于愛之不得其道;蚱c錢財;蚱畲┖靡路。錢隨彼用。則必至妄吃致病。若為彼存以生息。余不得者。于父母生嫌心。于所偏得兄弟姊妹生忌心。皆非所以教孝教弟之道。若女有錢。出嫁必以錢自驕;蜉p其夫。或不洞事。以錢助夫為不法事。欲兒女成賢人。當為培福。不當為積財。財為禍本。汝等看多少白手起家者。皆由無錢。自勤而來。而大富家多多不久房產一空。故古人云。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能讀則讀。不能讀;蜣r或工或商。各有一業(yè)。為立身養(yǎng)家之本。女子若有錢。明道理。錢固為助道之本。不明道理。則害其女。并害其婿。并害其外孫孫女矣。汝母善理財。幸汝家祖德深厚。故兄弟姊妹。皆賢善和睦;蛴谝蝗恕S衅狡珢。亦不至彼此計較。然不可以此為法。須令兒女永無計較之嫌隙可生。及倚恃之驕情長起。庶幾家道興而子孫通皆循規(guī)蹈矩矣。光之性情多絡索。以汝兄弟以光為師。恐后來或致兒女受害。故為絮叨及之。切勿謂所說無因。視作廢言。幸甚。但祈汝兄弟認真念佛。則為報母之恩。亦為報佛之恩矣。
火葬一法。唐宋佛法盛時。在家人多用之。然宜從俗葬埋?謭(zhí)泥者妄生議論。實則燒之為易泯滅。過七七日燒彌妥。葬之年辰久。或致骨骸暴露耳。三年之喪。不作禮樂。固宜遵守。前清文官必丁憂。武官不丁憂。以軍事不可或輟。故不為制。今則廢倫非孝。紛紛而起。守制之期。尚足掛齒乎。吾人當依古禮。斟酌行之。不可遽變。不必過泥可耳。頂圣眼天生等說。實可依據。光恐無知者。唯以探冷熱為事。意謂有信愿及臨終正念分明。即可往生。不得專以探冷熱為據。故云亦不一例?制涮街l數。或致誤事。不可不知。
大寶積無量壽如來會所說。乃說此等墮疑悔者。名為胎生。亦有謂為疑城者。此約障蔽隔礙之義。立胎生疑城之名。以在蓮華中五百歲。不見佛聞法。何得死執(zhí)其字以說義。將謂此等不在九品之數乎。須知西方無胎生。亦無城郭。乃約不能即出蓮苞及與佛相隔之義。喻取于胎于城。汝遂執(zhí)定其詞。謂此在蓮品之外。然則下品中生六劫。下生十二劫。則其胎其城。為更厚更遠矣。彼十二劫者。尚歸九品。何五百歲者。便居品外。又何不觀于蓮華中不能出現八字。是蓮為不列九品之蓮乎。佛法本無可說。一死執(zhí)。則無事生事。便費盡筆墨矣?傄蜃约壕佑谝商ァF錇槌且病:裼忤F圍。果能直下明了。則大地平沉。鐵圍了不可得矣。孟子謂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只此逆字。亦是疑城。若知逆即迎合之意。則疑城化為烏有。一般死執(zhí)著漢。所以終日講說。終日違背。皆坐此死執(zhí)著之病根未消。故致難得實益也。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