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問答 > 漢傳人物問答 >

《摩訶止觀》的無動行是俗諦義嗎?

曙提法師:《摩訶止觀》的無動行是俗諦義嗎?

問題:

  一、請教師父,《摩訶止觀》:“觀貪欲瞋癡諸煩惱,恒是寂滅行,是無動行。”這個無動行,是俗諦義嗎?

  二、“五逆即是菩提,菩提五逆無二相。”我可以理解為這兩句都是從法性本空的角度來說的嗎?

曙提法師:

  問題一、二,皆出《摩訶止觀》之常坐三昧,其中意修止觀引此二句。

  其要領(lǐng)便是以諸法實相為正修止觀,如文中說:“但專系緣法界,一念法界。系緣是止;一念是觀”。

  法界又是什么呢?文云:“此法界亦名菩提,亦名不可思議境界,亦名般若,亦名不生不滅。”

  怎么系緣法界呢?文云:“信一切法皆是佛法…”這里《摩訶止觀》就引證了《文殊般若經(jīng)》中“菩提即五逆,五逆即菩提。”明觀佛法界。

  相好莊嚴(yán)無過于菩提佛果,業(yè)障深重?zé)o過于五逆闡提。然而推之菩提并無菩提相、其性空寂;五逆也無五逆相,其性空寂。見菩提五逆其性皆空這是空觀、菩提五逆顯現(xiàn)宛然有別這是假觀,假相不礙真空、真空幻出假有,一心本具,所以菩提五逆其性不二,這即是中道實相法界平等之不思議觀。

  觀煩惱法界也是,以貪嗔癡為例,文云:“恒是寂滅行,是無動行,非生死法,非涅槃法。”貪嗔癡是寂滅行是從真諦談,相有貪嗔癡起,性無生滅;貪嗔癡是無動行,則是約俗諦談,對境雖有起滅動靜,性則無動。雖其性無動,然菩薩度生卻可應(yīng)惡眾生示貪嗔癡惡法教化(如父母責(zé)打小兒、金剛怒目),動而無動、無動而動;非生死非涅槃是約中道而談,貪嗔癡性離二邊即二邊。

  因此,此即圓教中道實相一心三觀之法。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筏喻微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