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答:迦膩色迦是怎樣的人物?

  關于迦膩色迦的事跡很少有紀載,但是在護持佛教方面,他有阿育王第二之稱。據說他從前也像阿育王初期那樣多所殺伐,后來得到脅比丘(Pqr1va)的教化,歸依佛教。從遺跡看來,迦膩色迦時代建造的塔寺和佛像很多,而且在藝術上有很大發(fā)展。如在佛塔的形式方面,改變了印度向來的復缽式,而創(chuàng)建了五層樓閣式的佛塔;在造像藝術方面,參酌希臘、印度兩地不同形式而自成風格,使犍陀羅佛教美術發(fā)展到高峰。迦膩色迦王又由中印度羅致當時佛教大文學家馬鳴(Assaghosa)到迦濕彌羅(Kasm]ra),使佛教文學獲得輝煌的發(fā)達。從這些事實中可以想見佛教在這時代興盛的情況。迦膩色迦王對佛教貢獻最大的就是在他發(fā)起和護持下舉行了一次重要的結集。相傳他曾向一些人詢問教理,所得到的解答各有不同。他感到學說紛紜,莫衷一是,于是依從脅比丘的指導,招集世友(Vasumitta)以下的碩學比丘五百人在迦濕彌羅纂輯三藏,并加以編述注釋,共三十萬頌,九百多萬言,歷時十二年方始完成。其中一部分就是《大毗婆沙論》,是屬于說一切有部的一部重要的巨著,我國有新舊兩種譯本。   

  當時迦濕彌羅地區(qū),有部最為興盛,但其他各部派也都很發(fā)達。與大眾部有關而和有部對立的大乘思想這時流行于印度各地,在思想界中有著廣泛的影響。迦膩色迦王所尊事的馬鳴就是一個具有大乘思想的人。這時期可以說是大乘學說經過長期醞釀而趨于成熟的時期,但是大乘佛教的大興,還有待于稍后一個時期的龍樹大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