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財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

追求財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

  在傳統(tǒng)的儒家哲學(xué)中,往往將義和利對立起來,因此很少談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數(shù)人都恥于言利,似乎金錢就是庸俗的代名詞。應(yīng)當(dāng)看到,盡管君子固窮的清貧思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落實到生活中,還是不乏言行不一的偽君子。因為利益是如此地實際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難抵擋它的誘惑。

  而西方人本思想則肯定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只要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對利益的追求就是道德的。正如思想家狄德羅所說的那樣:“一切人類社會的經(jīng)濟都依賴一普遍而又單純的原則:我愿意幸福,但是我和別人一起生活,他們和我一樣,也愿意幸福;讓我們尋求使自己、同時也使別人幸福、至少不能妨礙別人幸福的方法。”

  佛教所說的善,也就是道德的內(nèi)涵,同樣是結(jié)合利益來說明的!成唯識論》卷五曰:“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僅對現(xiàn)世有益,更能惠及未來生命;就自他雙方而言,善行不僅能使自己獲利,同時也能利益社會大眾。相反,如果只顧眼前利益而無視法律的存在,只顧個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這種行為不僅和道德相沖突,從究竟意義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對立的。佛教中這樣的一首偈:“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生活中,非法行為往往也能給人們帶來眼前的利益,或許有些無知者會感到羨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卻不會動心。因為通過非法行為而得到的利益只是暫時的,這種風(fēng)光決不會長久。

  作為在家居士來說,我們的行為首先要符合法律規(guī)范,同時還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利益。無論經(jīng)商還是為人,信譽都是極為關(guān)鍵的,用現(xiàn)在的話說,信譽就是品牌,就是無形的資產(chǎn)。信譽從哪里來?就是從道德行為而來。在激烈的商戰(zhàn)中,能夠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擁有良好信譽的企業(yè)。而唯利是圖的投機者,必然會落得“害人終害己”的下場。

  因此,追求財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說道德是追求利益所應(yīng)遵循的準(zhǔn)則,那么,利益就是道德行為帶來的果實和收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