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用這幾種方式浪費時間
何謂積極?時時地生活于現在,不將生命的時光浪費在對于過去的驕傲與悔恨,也不將寶貴的生命消磨在對于未來的幻想與憂慮,即是積極。
許多的人成功時很驕傲,失敗時很后悔,這都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絆腳石。成功就是成功,當然有自己努力的因素在內,但還有賴于天時、地利、人和等社會因素,與自然因素的配合。遭遇失敗其情況亦同,往往不是以個人的力量可以決定的事。
我有一位弟子非常的能干、聰明,而且積極進取,誠然是大企業(yè)家的資質,也著實替他服務過的幾家公司賺了很多的錢,因此,他常常心有不甘,終于出來獨立創(chuàng)業(yè),可是,每次總是運作不久就垮臺了。幾番起伏之后,認為命運弄人,而求教于我,看有什么辦法。我說:“所謂命運即是自己過去帶來的善根福德,不能強求,你別看你過去的那幾個老板好象傻傻的、無能的樣子,但是他卻能用到你這樣的聰明人。你做老板時,就用不到像你這樣的人,對不對?”他答:“是哦!”
可見,成功與失敗是由許多因素配合而成,并不值得驕傲或悔恨。
這世間有不少的人常做美夢,幢慷未來,一樁樁不斷的計劃,一件件不停的構想,最后皆因缺乏毅力、信心,不諳方法,而成海市蜃樓、空花泡影。同樣地,也有許多人因對自己、對未來缺少信心而杞人憂天,疑懼未來,徒增困擾。不論是思前或想后,皆無非是不切實際的虛耗生命,F在,就是現在,應該趕快地努力于現在。
前天,有位青年到東初禪寺來見我,提起他目前找到了兩份工作,一份是全職,可是他并不挺滿意,另—份是他喜歡的,目前只是半職,將來可變成全職。他正猶豫不決,怕失去了將來的機會。我則勸他騎驢找馬,而且好好地騎,以免落得在路上走,連驢也沒有。
這就是一個信佛的人的態(tài)度,凡事在檢討得失與確定目標之后,全心、全力、全生命地投入于每時、每分、每秒的現在,做你應做的事。
至于如何積極?首先應念念想到利人就是利己,便會積極。許多的人只管自掃門前雪,以自己的利益為最重要,其實,那是最傻的。
佛經中有個寓言,說有一條蛇,蛇頭與蛇尾互爭前后,計較勤情。蛇頭說:“我好辛苦哦!吃了東西,結果通通歸你享受,走起路來,在前面拖著你,你這尾巴,真是太麻煩了!”蛇尾道:“我最倒霉了。出門時,人家都看不到我,只看到你,沒有我在后邊死甜地推著你走,你走得動嗎?說到吃的,你專門享受美食,倒霉的是我,臟的、臭的,全歸我來處理!”
我們人的身體不也一樣嗎?雖分五臟、六腑、四肢、五官,每一個部分都有它自己獨立的功能存在,卻皆屬于同一個人,少掉一樣,就不健康了。一個家庭之中雖有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姊妹,個個不同,但是所謂家庭就是由于有了這些人集合在一起生活,是共同的—個組織體,所以稱為家庭,F代的社會、國家,雖有各行各業(yè)、不同階層、不問組織體系的團體,可是都是生活在同一個環(huán)境、同一個國度里,彼此無法分割。勿使城門失火,池魚遭殃;必須唇齒相依,守望相助。
如今的世界由于信息的發(fā)達,交通的便捷,全世界的人宛若生括在同一個鄉(xiāng)村中,故被稱為地球村。因此,必須要有休戚相關、唇亡齒寒、息息相通的認識。
古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今天的我們應說;“人不為人,天誅地滅。”損人者必自損,害人者必自害,舉凡某一地區(qū)環(huán)境的污染、經濟的惡化、政治的混亂、社會風氣的敗壞,每每立竿見影,全人類的生活安全,很快地就受到影響.
因此,今天的我們做任何事,首先要為全體的他人著想。所謂全體,在家里指整個家庭,在社會指整個社會,在國家指整個國家。全體受益的話,個人身居其中,必然受益。做生意時,必先考慮也讓他人賺錢;交朋友時,先應想到我能對他有什么益處?如此,則保證你會被視為是一位活菩薩。
- 上一篇:自稱佛菩薩化身,不是騙子就是天魔
- 下一篇:自殺者果報慘烈 死時死后將受無量痛苦
- 圣嚴法師: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圣嚴法師: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圣嚴法師: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圣嚴法師: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懷
- 圣嚴法師: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合為一的
- 圣嚴法師: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圣嚴法師:佛經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
- 圣嚴法師: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圣嚴法師:出生食是什么?
- 圣嚴法師: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圣嚴法師: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圣嚴法師: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圣嚴法師: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圣嚴法師: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圣嚴法師: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圣嚴法師: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圣嚴法師: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圣嚴法師: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圣嚴法師: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圣嚴法師: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系的痛苦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的六種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