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銘
信心銘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xiàn)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圓同太虛,無欠無馀;良由取捨,所以不如。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一種不通,兩處失功;遣有沒有,從空背空。多言多慮,轉(zhuǎn)不相應(yīng);絕言絕慮,無處不通。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勝卻前空。前空轉(zhuǎn)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二見不住,慎勿追尋。纔有是非,紛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無咎無法,不生不心。能隨境減,境逐能沈;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麤,寧有偏黨;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zhuǎn)急轉(zhuǎn)遲;執(zhí)之失度,心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任性合道,消遙絕惱。系念乖真,沈昏不好。不好勞神,何用疎親。欲趣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法無異法,妄自愛者。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迷生寂亂,悟無好惡。一切二邊,妄自斟酌。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眼若不眠,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一如體玄,兀爾忘緣。萬法齊觀,歸復(fù)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兩既不成,一何有爾?究竟窮極,不存軌則。啟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盡凈,正信調(diào)直。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然,不勞心力。非思量處,識情難測。真如法界,無他無自。要急相應(yīng),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萬年。無在不在,十方目前。極小同大,妄絕境界。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須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錄自大正四十八)
圣嚴識 三祖僧璨(西紀?——六O六年)的史料不多,於《續(xù)高僧傅》未曾有傅,僅於法沖傅中提及“可禪師之后粲禪師”。根據(jù)《楞伽師資記》的介紹則稱其:“隱於司空山,蕭然靜坐,不出文記,秘不傅法”。但是,道信侍奉他十二年,結(jié)果受其傅法。根據(jù)《隆興編年通論》卷十八所收舒州刺獨狐及,於唐代宗大歷六年(西紀七七一)所撰僧璨大師的《賜謚碑》則稱:“禪師號僧粲,不知何許人,出見於周隋間,傅教於慧可大師,摳衣鄴中,得道於司空山。謂身相非真故,示有瘡疾;謂法無我故,居不擇地;以眾生病為病故,所至必說法度人;以一相不在內(nèi)外中間故,必言不以文字。其教大略以寂照妙用,攝羣品,流注生滅,觀四維上下,不見法,不見身,不見心,乃至心離名字,身等空界,法同夢幻,無得無證,然后謂之解脫。(下略)”(卍續(xù)藏第一三·五九九)僧璨大師的傅記,雖未見於續(xù)高僧傅,卻見於隋書卷五十七等處。他在隋文帝開皇十二年(西紀五九二),度沙彌道信,后至廣東惠州府的羅浮山,又還轉(zhuǎn)到岏公山,寂於隋焬帝大業(yè)二年(西紀六O六)。那正是東魏、西魏、梁、后周、北齊、陳、隋等的王朝興滅起伏,干戈不已的時代,所以三祖僧璨,也就懷道而潛行默化於山水之間,隱居於巖藪而終其一生。
- 上一篇:入道方便 一入道安心要方便門抄略
- 下一篇:心王銘
- 夢參法師:學佛的第一個要求--堅信不疑
- 圣嚴法師: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圣嚴法師: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西行法師:對凈土法門生起清凈的信心
- 圣嚴法師: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宏海法師:聽經(jīng)聞法以及念佛都是圍繞著信心在進行的
- 圣嚴法師: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圣嚴法師: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圣嚴法師: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圣嚴法師: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圣嚴法師: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圣嚴法師:出生食是什么?
- 圣嚴法師: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圣嚴法師: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圣嚴法師: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圣嚴法師: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仁禪法師:念佛要對凈土法門產(chǎn)生真正的信心
- 圣嚴法師: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圣嚴法師: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圣嚴法師: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