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不謀其前,不慮其后,不戀當(dāng)今

不謀其前,不慮其后,不戀當(dāng)今

  初祖達摩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后,不戀當(dāng)今。”這就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只有這樣才能從繁雜的紅塵中尋到自我安神的凈土!恫烁T》中也有:“有一樂境界,就有一不樂的相對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尋常家飯、素位風(fēng)光,才是個安樂窩巢。”

  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才不會為世間的物欲所迷惘,而無端生出萬般苦惱。遠離虛榮,看淡權(quán)勢,放棄金錢的誘惑,摒棄美色之迷,不為浮華所沉淪,這正是平常心態(tài)所為之。心態(tài)就如同琴上的弦,若繃得太緊則弦會斷,若太松則無音,只有琴弦剛剛好之時,才會彈奏出美妙的聲音,因此保有一顆平常心,才是做人的快樂之本。

  曾經(jīng)有個人詢問慧海禪師:“大師,據(jù)聞你修為了得,那你可有什么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呀?”

  慧海禪師立刻回答:“有!”

  那人忙又問:“您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究竟是什么?”

  慧海禪師微笑著回答:“我與眾不同之處在于,我若餓的時候就會去吃飯,我若困的時候就會去睡覺。”

  那人聽完之后有點失望進而不屑地說:“大師您不要開玩笑了,您說的這些每個人都一樣。磕挠惺裁床煌?”

  慧海禪師搖搖頭,回答:“當(dāng)然是不一樣了!”

  “誰都是餓了吃、困了睡,您有什么跟別人不一樣的?”那人生氣地說。

  慧海禪師見那人如此無禮,也不氣惱,繼續(xù)和顏悅色地說:“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別人吃飯之時,想著的未必是吃飯的事情,也就不能夠?qū)P牡厝コ燥;別人睡覺的時候,也許總是會做夢,睡得自然也就不夠安穩(wěn)。而我在吃飯時就是吃飯,多余的事情不會去想,睡覺的時候就安穩(wěn)地睡覺,不會讓夢來打擾。施主,這就是我所言的與眾不同之處啊。”

  慧海禪師停了一下,見那人仍似懂非懂就繼續(xù)說:“其實我與世人不同之處就在于一顆‘平常心’,世人處事難于一心一用,他們總是計較于利害得失,迷惘于浮華尊卑,生出了不可思議的‘千般思量’和‘萬般妄想’。世人在生命的虛華之前停留駐足,這成為他們體悟生命真諦的最大障礙,也因此,他們丟失了自我,失去了‘平常心’。你要知道,生命的本義并不是那虛境中的所顯現(xiàn)的,人只有將本心融入自然之境,用一顆平常心去感受萬事萬物,才能得到解脫。”

  聽了慧海禪師的話,那人覺得很有道理,啟發(fā)也很大,從此開始自省以求保持那顆平常心。

  由此可以看出,依禪宗所講,一個人只有能夠真正地擺正心態(tài),拋開俗世的雜念,將虛幻的功名利祿的誘惑拋開,不再被勝負成敗所束縛,拋卻得失心,將毀譽看淡,才能夠到達出世之境,感受到時時無礙、處處自在。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具備了一種豁達、一種超然,才會在得與失、逆與順之間游刃有余,即使失敗時,也會轉(zhuǎn)過身淡淡微笑,即使成功了,也會向?qū)κ种乱陨钌畹木匆狻?/p>

  縱觀現(xiàn)世的人們,有時會為了追求所謂的幸福,而以透支健康、拱手尊嚴、出賣人格作為代價來換取,殊不知一旦等你真的到了垂暮之時,你就會驚覺,曾經(jīng)追求的東西是多么虛無縹緲,而放棄的東西是多么珍貴無比。只有那時的你,也許才會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明白具備一顆平常心才是真正的幸福。

  常言“功名一枕黃粱,佳人一堆白骨”,不具備平常心的人怎會發(fā)現(xiàn)這其中的奧秘呢?沒有了平常心,所見的世界是嘈雜無序的,是紛亂焦灼的,是沒有愛只有競爭與不堪的。處在那樣的空間里,除了日日倍感勞累,時時沒有歡暢之外,還能再有什么呢?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吧,起碼它不會讓你被欲望纏身,更不會讓你的靈魂擱淺,它會給你最寧靜的生活,最簡單的幸福感。它會讓你懂得正確的處世原則,守候一份灑脫的心性,敢于真誠地自我肯定,從而獲得生活的平靜與安寧,知曉平平淡淡才是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