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四圣諦

  四圣諦

  “緣起”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生滅變異的定律,佛陀因證悟“緣起”而成佛,但因緣起深奧難解,為使尚未起信的眾生免于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轉(zhuǎn)法輪時□,特以“四圣諦”□來說明眾生生死流轉(zhuǎn)以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fā)眾生厭苦修道的決心。因此,“緣起”是佛陀自證成佛的“自受用”,“四圣諦”則是“他受用”之始。

  四圣諦就是苦、集、滅、道四種真理!吨姓撌琛氛f:“四諦是迷悟之本,迷之則六道紛然,悟之則有三乘賢圣。”也就是說,若能如實知見四諦,便是圣者,因此稱為“四圣諦”。

  一、苦諦□:以智慧觀察世間事物,情與無情悉皆為苦。根據(jù)經(jīng)典的說法,苦有二苦□、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乃至無量無邊諸苦。形成苦的原因,不外我與物、我與人、我與身、我與心、我與欲、我與見、我與自然的關(guān)系不調(diào)和。

  二、集諦□:以智慧徹悟煩惱與造業(yè)是形成生死痛苦的原因。眾生由于無明、貪愛、瞋恚等煩惱的驅(qū)使,而積集種種惡業(yè),由此種種惡業(yè)而招致種種苦果。

  三、滅諦□:透過智慧,證得涅槃,究竟解脫生死煩惱。“涅槃”是指修道者在知“苦”斷“集”后,由修“道”所證得的解脫境界。

  四、道諦□:達到究竟涅槃的方法。一般指佛陀初轉(zhuǎn)法輪時所開示的八正道。

  若就因果性質(zhì)而言,苦、集二諦是迷界的世間因果,是流轉(zhuǎn)門□,“集”是因,“苦”為果;滅、道二諦是悟界的出世間因果,是還滅門□,“道”是因,“滅”為果。若依因果的順序來說,四圣諦應(yīng)該是集、苦、道、滅,但是因為“果”易明而“因”難曉,佛陀為順應(yīng)眾生的根性,因此先明示苦相,令眾生生起厭離之心;再示苦因,使正確明了苦之來源,及苦因為可斷者,繼而示以涅槃樂相,令生欣慕,然后再說離苦之法,令其修行,目的就是要使眾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四圣諦的內(nèi)容一如治病的過程:苦,如人患病;集,生病的原因;滅,如病已痊愈;道,如治病的藥方!佛遺教經(jīng)》說:“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四圣諦是宇宙間顛撲不破的真理,其與緣起、三法印是構(gòu)成佛教教義的三大綱領(lǐng);緣起論的主要內(nèi)容是十二緣起,而三法印是緣起論的思想基礎(chǔ),四圣諦則是緣起論的具體型態(tài),三者都是初期佛教的根本思想,稱為根本佛法。

  四圣諦是佛陀初轉(zhuǎn)法輪時所說,臨涅槃時又再三叮嚀弟子們,對四圣諦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來問?梢娫诜鹜拥囊淮鷷r教中,對四圣諦的闡揚是自始至終的。尤其在初轉(zhuǎn)法輪中,佛陀更三度演說四圣諦的妙義,稱為“三轉(zhuǎn)十二行相”。

  第一次為“示相轉(zhuǎn)”,將四圣諦的內(nèi)容定義加以解說,以便弟子了解。內(nèi)容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為“勸修轉(zhuǎn)”,勸誘弟子修持四諦法門,以斷除煩惱,獲得解脫。內(nèi)容為“此是苦,汝應(yīng)知;此是集,汝應(yīng)斷;此是滅,汝應(yīng)證;此是道,汝應(yīng)修”。

  第三次為“自證轉(zhuǎn)”,佛陀告訴弟子,自己已經(jīng)證得四圣諦,勉勵弟子們只要勇猛精進,必能同樣證悟四圣諦。內(nèi)容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注釋]

  □轉(zhuǎn)法輪,是比喻佛陀所說之教法能破除眾生之迷惑,有如輪王轉(zhuǎn)動寶輪,能降伏怨敵。又指佛陀說法無有間斷,輾轉(zhuǎn)傳布,有如車輪轉(zhuǎn)動不停。佛陀成道以后,最初為世人說法,是在波羅奈斯的鹿野苑,為憍陳如等五比丘講說“四圣諦”,此即“初轉(zhuǎn)法輪”。

  □“圣”,是正的意思,《勝鬘寶窟》卷下本說:“圣者,正也。以理正物,名為圣義。”“諦”,即真理,有審查、真實不虛的意思。《瑜伽師地論》說:“從苦諦到道諦,是如實的,無顛倒的,故名為諦。”又說:“唯有圣者能如實了知,如實觀見;一切愚夫不能如實知,如實見,因此諸諦唯名圣諦。”由上可知,苦、集、滅、道是四種正確無誤的道理,是真實不虛的,是圣者所知見的,故稱為四圣諦。

  □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惱的狀態(tài),苦諦就是說明人生實相是苦的道理。不管世間充滿多少苦,其實佛教之所以講苦,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知道苦的實相,進一步去尋找滅苦的方法。因此,了解苦的存在,只是一個過程,如何離苦得樂,獲得解脫,才是佛教講苦的最終目的。

  □依身體內(nèi)外來分,苦有二種:

  □內(nèi)苦:指身痛、頭痛等四百零四種病的身苦以及憂愁、恐怖、嫉妒、猜疑等心苦。

  □外苦:指來自大自然的風雨、寒熱、雷電、霹靂等災(zāi)害,以及虎狼、獅豹、蛇蟲等傷害之苦。

  □有情眾生所受的苦,依程度而分,有苦苦、壞苦、行苦三苦。

  □乃依苦的內(nèi)容分為八種:

  □生苦:在母腹中,正坐胎時,處溷穢中,頭下腳上,如坐牢獄;等出胎時,母子交危;既生出之后,風觸嫩皮,刀割臍帶,有苦難言。凡此因出生世間所帶來的痛苦,稱為生苦。

  □老苦: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乃至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是為老苦。

  □病苦: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不免因四大不調(diào)而染患疾病。當病起時,或臟腑損傷,或皮肉瘡癰,或全身疼痛,或飲食難消,乃至纏綿床榻,喘息呻吟,是名病苦。

  □死苦:當命終神識欲離去時,有如風刀解體,生龜脫殼,痛苦不堪,是名死苦。

  □愛別離苦:自己所親愛的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是為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常所怨惱憎惡的人,本求遠離,而反聚會,是為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對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苦苦追求而不能得到,為求不得苦。

  □五陰熾盛苦:此苦是以上七苦的總體。有情眾生之所以會產(chǎn)生痛苦,就是因為有情眾生的身心是由五陰(色、受、想、行、識)假合而成,故而造作諸惡,如火熾然,生生不息,逼惱身心,苦上加苦,是名五陰熾盛苦。

  □“集”是積聚、招感的意思。集諦就是指形成痛苦的原因。眾生招受苦果,往往不知自省,反而怨天尤人,更起迷惑顛倒,再造新業(yè),復(fù)成苦因,如是煩惱業(yè)報輾轉(zhuǎn)相生,苦上加苦,以致苦海無邊,譬如揚湯止沸,只見滾上加滾,無有已時。因此,眾生如果想從痛苦的深淵中解脫出來,首先要滅除集苦的原因,不再造作新的苦業(yè),如此才能離苦得樂。因此,徹底了解造成痛苦的原因||集諦,是追求幸福不可忽視的要務(wù)。

  □“滅”是寂滅的意思,其實就是“涅槃”的異名;涅槃是滅除了煩惱、痛苦、人我、是非、差別、障礙等種種無明,而獲得的一種境我一如、超越生死、自由自在、光明幸福的圓滿境界。因此,滅諦是指滅盡貪、瞋、癡等煩惱,而顯現(xiàn)出清凈真如體性的境界。

  □“道”是通達的意思。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道諦就是指從痛苦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所必經(jīng)的道路,也就是證得涅槃的正道,一般指佛陀初轉(zhuǎn)法輪時所開示的八正道。與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等,合稱為三十七道品,又稱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以次第趨向菩提,故稱為菩提分法。

  □指眾生生死相續(xù)不斷,輾轉(zhuǎn)于三界六道之輪回

  □相對于流轉(zhuǎn)門,指滅除苦惱而至證悟。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