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念的卻是“阿彌陀佛”,矛盾嗎?

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念的卻是“阿彌陀佛”,矛盾嗎?

河南遂平善士問:

  阿彌陀佛!師父,弟子有兩個問題,特此請教師父:

  1、有大德高僧講,學佛應一門深入,只看一部經書,請問師父依您來看,弟子應該學哪門哪宗?哪部經典?十善業(yè)、八正道這些弟子都能做到,就是不知道應該從何處下手去修行,很怕走彎路、錯路,請師父慈悲開示。

  2、書中講“佛代表本性,菩薩代表修,佛門供養(yǎng)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兩尊菩薩代表解、行”,弟子供養(yǎng)的左是觀音菩薩,右是關公,中間的佛像是托著缽的,缽體不太圓,有點花形,因此不明白這尊佛像是釋迦牟尼佛還是阿彌陀佛。弟子心中的是釋迦牟尼佛,但是佛還讓我們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禮佛時心里很矛盾,不知該念誰好,請師父開示。我是否應把關公送走再請一尊菩薩?

恒傳法師答:

  阿彌陀佛!善士,你的來信我已認真看過,你有宿世修學佛法的正因,這世又不間斷追求佛學是值得贊嘆的。

  你問“學佛要一門深入”,一門深入從佛法來講,是《楞嚴經》里講的耳根門為一門深入,從世間法講一門深入是講的一個教派,不是哪一部經,如果只談修哪部經的情況下有點牽強,是把這部經從一個教派里分離出來,又重新成立了一個教派。

  從佛法來講,經經相融、經經相通,每部經講的內涵又不太一樣。例如,《金剛經》是讓眾生破一切相,《心經》讓眾生進入一切為空,《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佛經》教我們如何懺悔滅罪成佛,所以每部經講的都是成佛之道、成佛之本,可我們不能違背弘愿(法門無量誓愿學)卻只看一部經,那佛講的那么多經等于沒有用了?

  c。

  大德們有時講開示時,偶爾會忽略根基不同、修學程度不一的人,他們沒有細分化去講,一句話就概括了經卷的多層含意,有些人就會產生很多誤解或曲解,導致修學出現誤差、偏執(zhí),走入外道。每部經都殊勝無比,每個法門都是成佛之道,根據你個人的慧根、根器如何,喜歡哪部經或哪個法門都可以專修,依一門為主、多門為輔的宗旨思想去行、去修,多聽各個大德們的開示,這樣才不會走彎路、走錯路。

  佛代表本性,菩薩代表修是對的,因為菩薩還沒有證到佛的果位,也在修的過程中,佛已達到頓覺圓滿、自內證悟,他代表的是本性。所以,供養(yǎng)佛菩薩就如供養(yǎng)了法和僧,三寶為一體,缺一寶不為一體。

  關公為佛教的伽藍菩薩,供養(yǎng)沒有過失,不需要調換。你又談到中間佛像手托的缽,那這尊像就是我們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至于缽是否圓、有花邊,那是造佛像做工的問題,你不必擔心,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手里托的是蓮花。

  你不知道供養(yǎng)的是哪尊佛問題不大,重要的是你以真誠心去供養(yǎng)、念阿彌陀佛或念本師釋迦牟尼佛都沒有過失,每尊佛都是頓覺圓滿,佛佛相通、佛佛相融,佛菩薩不會像我們凡夫一樣去爭執(zhí),所以你不必困惑和擔心。

  望你以后精進修學,多聽大德開示,多請教那些解佛法本意的人,這樣你才不會給自己帶來煩惱痛苦。

原標題:【恒傳信箱】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念的“阿彌陀佛”,矛盾嗎?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新鄭觀音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