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義法師答:何謂因果?

  因就是原因和種子的意思,果即是結(jié)果和果實。所謂因果,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教采用植物的因果關(guān)系,來說明眾生心理活動所產(chǎn)生的行為,最后所得到的反應(yīng)是相等的。所以老子也說:‘人為善者,天報之以福;人不為善者,天報之以禍!’就是這個道理。

  我講個不懂因果的故事給你聽。四十年在南部,有位其貌不揚的小姐大鬧照相館,她指著墻上掛的另一張小姐的照片說:‘當時我要你要照的和那張一樣,現(xiàn)在你把我照成這樣子,難看死了!’那位老板很幽默的遞給她一面鏡子說:‘你看有那一點走了樣?’她沒再說什么,只是流著眼淚走了。假如我們每個人都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日未到’的道理,又能運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上去,那么定能把人與人之間許多不必要的糾紛,減少到最低的限度。倘能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那就更為徹底。

  司馬遷說:‘昔者虞舜困于井廩,伊尹負于鼎俎,傳說立于傳厔,呂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飯牛,仲尼畏匡,菜色陳蔡,此皆學士有道之人,猶然遭此災(zāi)(災(zāi)),況以中才而涉亂世之末流者乎!’由此可見司馬先生,是不明三世因果的,否則,必不出此言也。

  所謂三世因果,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記得五十三年住院時,有位患友,品學均佳,就是不信因果。有一天他的原單位寄給他一枚忠勤勛章,我把握著機會說:‘老劉!你干的不錯嘛!’他把頭一偏,就說:‘你又不在那里,怎么知道?’我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我雖然沒有秀才的本領(lǐng),卻有秀才的經(jīng)驗。’于是指著他手上的勛章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此時他拍拍我的肩膀說:‘你怎么老是三句不離本行,又向我傳教是不是?’‘傳教倒不敢說,不過我是個業(yè)余的佛教徒,雖然不懂什么,因機釋疑,是我應(yīng)盡的義務(wù)。’于是我又接著說:‘明年恐怕不會再寄給你了。’他說:‘你真了不起!既知過去,又識未來,有何根據(jù)?’我說:‘要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閣下如果長期在這里泡病號,怎會給你?’眼看他的頭不再橫搖了,并且說:‘這樣嘛!到是很合理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