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景德傳燈錄 第十九卷

  景德傳燈錄 第十九卷

  吉州清原山行思禪師第六世。

  福州雪峰義存禪師法嗣四十二人三十一人見錄。

  福州安國弘瑫禪師。

  襄州云蓋山歸本禪師。

  韶州林泉和尚。

  洛京南院和尚。

  越州洞巖可休禪師。

  定州法海院行周禪師。

  杭州龍井通禪師。

  漳州保福従展禪師。

  泉州睡龍道溥禪師。

  杭州龍興寺宗靖禪師。

  福州南禪契?番禪師。

  越州越山師鼐禪師。

  南岳金輪可觀禪師。

  泉州福清玄訥禪師。

  韶州云門文偃禪師。

  衢州南臺仁禪師。

  泉州東禪和尚。

  余杭大錢山従襲禪師。

  福州永泰和尚。

  池州和龍山守訥禪師。

  建州夢筆和尚。

  福州古田極樂元儼禪師。

  福州芙蓉山如體禪師。

  洛京憩鶴山和尚。

  潭州溈山棲禪師。

  吉州潮山延宗禪師。

  益州普通山普明大師。

  隨州雙泉梁家庵永禪師。

  漳州保福超悟禪師。

  太原孚上坐。

  南岳惟勁禪師。

  臺州十相審超禪師。江州盧山訥禪師。新羅國大無為禪師。潞州玄暉禪師。湖州清凈和尚。益州永安雪峰和尚。一盧仙德明禪師。撫州明水懷忠禪師。益州懷果禪師。杭州耳相行修禪師。嵩山安德禪師。已上一十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齋

  清原山行思禪師第六世。

  福州雪峰義存禪師法嗣

  ○卷十九·安國弘王舀

  福州安國院明真大師弘瑫。泉州人也。姓陳氏。幼絕葷茹自誓出家。于龍華寺東禪始圓戒體。而造于雪峰。雪峰觀其少俊堪為法器。乃導以本心,信入過量。復遍參禪苑。獲諸方三昧,卻回雪峰。雪峰問:“什么處來。”曰:“江西來。”雪峰曰:“什么處見達磨。”曰:“分明向和尚道。”雪峰曰:“道什么。”曰:“什么處去來。”

  一日雪峰見師忽扌芻住曰:“盡乾坤是個解脫門。把手教伊入不肯入。”曰:“和尚怪弘瑫不得。”雪峰曰:“雖然如此,爭奈背后許多師僧何。”

  師因舉國師碑文云:“得之于心伊蘭作旃檀之樹。失之于旨甘露乃蒺藜之園。”拈問僧曰:“一語須具得失兩意。汝作么生道。”僧舉拳曰:“不可喚作拳頭也。”師不肯,亦舉拳別云:“只為喚這個作拳頭。”

  師受請止囷山。毳徒臻集。后閩帥向師道德。命居安國寺。大闡玄風,徒余八百矣。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是即是,莫錯會。”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問問。”

  問:“學人上來未盡其機,請師盡機。”師良久。僧禮拜。師曰:“忽到別處,人問汝作么生舉。”曰:“終不敢錯舉。”師曰:“未出門已見笑具。”

  問:“如何是達磨傳底心。”師曰:“素非后躅。”問:“如何是宗乘中事。”師曰:“不可為老兄散卻眾也。”

  問:“不落有無之機,請師全道。”師曰:“汝試斷看。”

  問:“如何是一毛頭事。”師拈起袈裟。僧曰:“乞師指示。”師曰:“抱璞不須頻下淚。來朝更獻楚王看。”

  問:“寂寂無言時如何。”師曰:“更進一步。”

  問:“凡有言句皆落因緣方便。不落因緣方便事如何。”師曰:“桔槔之士頻逢。抱甕之流罕遇。”

  問:“向上一路千圣不傳。未審和尚如何傳。”師曰:“且留口吃飯著。”

  問:“如何是高尚底人。”師曰:“河濱無洗耳之叟。涮溪絕垂釣之人。”

  問:“十二時中如何救得生死。”師曰:“執(zhí)缽不須窺眾樂。履冰何必步參差。”

  問:“學人擬問宗乘,師還許也無。”師曰:“但問。”僧擬問。師乃喝出。

  問:“目前生死如何免得。”師曰:“把將生死來。”

  問:“知有底人為什么道不得。”師曰:“汝邪名什么。”

  問:“如何是活人之劍。”師曰:“不敢瞎卻汝。”曰:“如何是殺人刀。”師曰:“只這個是。”問:“不犯鋒芒,如何知音。”師曰:“驢年去。”

  問:“苦澀處,乞師一言。”師曰:“可殺沈吟。”曰:“為什么如此。”師曰:“也須相悉好。”

  問:“常居正位底人還消人天供養(yǎng)否。”師曰:“消不得。”曰:“為什么消不得。”師曰:“是什么心行。”曰:“什么人消得。”師曰:“著衣吃飯底消得。”

  師舉,棱和尚住招慶時。在法堂東角立,謂僧曰:“這里好致一問。”僧便問:“和尚為何不居正位。”棱曰:“為汝恁么來。”曰:“即今作么生。”棱曰:“用汝眼作么。”師舉畢乃曰:“他家恁么問別是個道理。如今作么生道。”后安國曰:“恁么即大眾一時散去得也。”師亦自代曰:“恁么即大眾一時禮拜。”

  ○卷十九·雙泉歸本

  襄州云蓋山雙泉院歸本禪師。亦曰西雙泉。以隨州有東雙泉故也。古

  京兆府人也。幼出家,十六納戒,念《法華經(jīng)》。初禮雪峰,雪峰下禪床跨背而坐。師于是省覺。僧問:“如何是雙泉。”師曰:“可惜一雙眉。”曰:“學人不會。”師曰:“不曾煩禹力,湍流事不知。”

  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師乃扌芻住,其僧變色。師曰:“我這里無這個。”師手指纖長,特異于人。號手相大師。

  ○卷十九·韶州林泉

  韶州林泉和尚。先住蜓山。僧問:“如何是塵。”師曰:“不覺成丘山。”師謁白云慈光大師。辭出,白云門送。扶師下階曰:“款款莫教弛倒。”師曰:“忽然弛倒又作么生。”白云曰:“更不用扶也。”師大笑而退。

  ○卷十九·洛京南院

  洛京南院和尚。問:“如何是法法不生。”師曰:“生也。”

  有儒士博覽古今。時人呼為張百會。一日來謁師。師曰:“莫是張百會么。”曰:“不敢。”師以手于空畫一畫曰:“會么。”曰:“不會。”師曰:“一尚不會,什么處得百會來。”

  ○卷十九·洞巖可休

  越州洞巖可休禪師。問:“如何是洞巖正主。”師曰:“開著。”問:“如何是和尚親切為人處。”師曰:“大海不宿死尸。”問:“如何是向上一路。”師舉衣領(lǐng)示之。

  問:“學人遠來,請師方便。”師曰:“方便了也。”

  ○卷十九·法海行周

  定州法海院行周禪師。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墻。”問:“如何是道中寶。”師曰:“不露光。”曰:“莫便是否。”師曰:“是即露也。”

  ○卷十九·龍井通

  杭州龍井通禪師。處棲上座問:“如何是龍井龍。”師曰:“意氣天然別,神工畫不成。”曰:“為什么畫不成。”師曰:“出群不戴角,不與類中同。”曰:“還解行雨也無。”師曰:“普潤無邊際,處處皆結(jié)粒。”曰:“還有宗門中事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宗門中事。”師曰:“従來無形段,應物不曾虧。”

  問:“如何是吹毛劍。”師曰:“拽出死尸著。”

  ○卷十九·保福従展

  漳州保福院従展禪師。福州人也。姓陳氏。年十五禮雪峰為受業(yè)師。十八本州大中寺具戒。游吳楚間,后歸執(zhí)侍雪峰。一日忽召曰:“還會么。”師欲近前。雪峰以杖拄之。師當下知歸,作禮而退。又常以古今方便詢于長慶棱和尚。棱深許之。

  長慶棱和尚有時云:“寧說阿羅漢有三毒。不說如來有二種語。不道如來無語,只是無二種語。”師曰:“作么生是如來語。”曰:“聾人爭得聞。”師曰:“情知和尚向第二頭道。”長慶卻問:“作么生是如來語。”師曰:“吃茶去。”云居錫云:“什么處是長慶向第二頭道處。”主

  因舉盤山云:“光境俱亡,復是何物。”洞山云:“光境未亡,復是何物。”師曰:“據(jù)此二尊者商量猶未得剿絕。”乃問長慶。如今作么生道得剿絕。長慶良久。師曰:“情知和尚向山鬼窟里作活計。”長慶卻問:“作么生。”師曰:“兩手扶犁水過膝。”

  一日長慶問:“見色便見心,還見船子么。”師曰:“見。”曰:“船子且置,作么生是心。”師卻指船子。歸宗柔別云:“和尚只解問人。”古

  雪峰謂眾曰:“諸上座,到望州亭與上座相見了。到烏石嶺與上座相見了。到僧堂前與上座相見了。”師舉問鵝湖曰:“僧堂前相見即且置。只如望州亭烏石嶺什么處是相見。”鵝湖驟步入方丈。師歸僧堂。東禪齊云:“此二尊宿會處。是相見不相見,試斷看。”古

  梁貞明四年丁丑歲。漳州刺史王公欽承道譽。創(chuàng)保福禪苑,迎請居之。開堂日,王公禮跪三請。躬自扶掖升堂。師曰:“須起個笑端作么。然雖如此,再三不容推免。諸仁者,還識么。若識得,便與古佛齊肩。”時有僧出方禮拜。師曰:“晴乾不肯去,要待雨淋頭。”僧乃申問曰:“郡守崇建精舍,大闡真風。便請和尚舉揚宗教。”師曰:“還會么。”曰:“恁么即群生有賴也。”師曰:“莫把那不凈涂污人好。”僧出禮拜。師曰:“大德好與么莫覆卻船子。”

  問:“泯默將何為則。”師曰:“落在什么處。”曰:“不會。”師曰:“瞌睡漢出去。

  師見一僧,乃以杖子打露柱。又打其僧頭。僧作忍痛聲。師曰:“那個為什么不痛。”僧無對。玄覺代云:“貪行拄杖。”主

  問:“摩騰入漢,一藏分明。達磨西來,將何指示。”師曰:“上座行腳事作么生。”曰:“不會。”師曰:“不會會取好。莫傍家取人處分。若是久在叢林。粗委些子遠近可以隨處任真。其有初心后學,未知次序。山僧所以不惜口業(yè)向汝道。塵劫來事只在如今。還會么。然佛法付囑國王大臣郡守。昔同佛會,今方如是。若是福祿榮貴則且不論。只如當時受佛付囑底事還記得么。若識得,便與千圣齊肩。儻未識得。直須諦信此事不従人得,自己亦非。言多去道轉(zhuǎn)遠。直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猶未是在。久立珍重。”

  異日上堂大眾云集。師曰:“有人従佛殿后過。見是張三李四。従佛殿前過,為什么不見。且道,佛法利害在什么處。”僧曰:“為有一分粗境,所以不見。”師乃叱之。自代曰:“若是佛殿即不見。”僧曰:“不是佛殿還可見否。”師曰:“不是佛殿,見什么。”

  問:“十二時中如何據(jù)驗。”師曰:“恰好據(jù)驗。”曰:“學人為什么不見。”師曰:“不可更捏目去也。”

  問:“主伴重重,極十方而齊唱。如何是極十方而齊唱。”師曰:“汝何不教別人問。”

  問:“因言辯意時如何。”師曰:“因什么言。”僧低頭良久。師曰:“擊電之機,徒勞佇思。”

  問:“欲入無為海須乘般若船。如何是般若船。”師曰:“便請。”曰:“便恁么進去時如何。”師曰:“也是涅槃堂里漢。”

  師見僧吃飯,乃托缽曰:“家常。”僧曰:“和尚是什么心行。”

  有尼到參。師曰:“阿誰。”侍者報曰:“覺師姑。”師曰:“既是覺師姑,用來作么。”尼曰:“仁義道中即不無。”師自別云:“和尚是什么心行。”玄覺因舉。法眼見僧擔土。乃以一塊土放擔上云:“吾助汝。”僧云:“謝和尚慈悲。”法眼不肯。有一僧別云:“和尚是什么心行。”法眼便休。玄覺征云:“此三則語一般別有道理。什么處是心行處。”知

  閩帥遣使送朱記到。師上堂曰:“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僧曰:“不去不住,用印奚為。”師乃打之。僧曰:“恁么即山鬼窟里全因今日也。”師默而已。玄覺云:“什么處是山鬼窟。叢林中道住在不去不住處。便是山鬼窟,所以打破。如此商量,正是鬼窟。且道,保福打伊意作么生。”知

  師問僧:“什么處來。”曰:“江西。”師曰:“學得底那。”曰:“拈不出。”師曰:“作么生。”法眼別云:“謾語。”僧無對。

  師舉洞山真贊云:“徒觀紙與墨,不是山中人。”僧問:“如何是山中人。”師曰:“汝試邈掠看。”曰:“若不黠兒幾成邈掠。”師曰:“汝是黠兒。”曰:“和尚是什么心行。”師曰:“來言不豐。”

  師見僧數(shù)錢,乃展手曰:“乞我一錢。”曰:“和尚因何到恁么地。”師曰:“我到恁么地。”曰:“若到恁么地,將取一文去。”師曰:“汝為何到恁么地。”

  師問僧:“什么處來。”曰:“江西觀音。”師曰:“還見觀音么。”曰:“見。”師曰:“左邊見,右邊見。”曰:“見時不歷左右。”法眼別云:“如和尚見。”齋

  問:“如何是入火不燒入水不溺。”師曰:“若是水火,即被燒溺。”

  師問飯頭:“鑊闊多少。”曰:“和尚試量看。”師以手作量勢。曰:“和尚莫謾某甲。”師曰:“卻是汝謾我。”

  問:“欲達無生路應須識本源。如何是本源。”師良久,卻問侍者。適來僧問什么。其僧再舉,師乃喝出曰:“我不患聾。”

  問:“學人近入?yún)擦。乞師全示入路?rdquo;師曰:“若教全示,我卻禮拜汝。”

  師見一僧,乃曰:“汝作什么業(yè)來得恁么長大。”曰:“和尚短多少。”師蹲身作短勢。僧曰:“和尚莫謾人好。”師曰:“卻是汝謾我。”

  師令侍者屈隆壽長老云:“但獨自來,莫將侍者來。”壽曰:“不許將來,爭解離得。”師曰:“大殺恩愛。”壽無對。師自代曰:“更謝和尚上足傳示。”

  師住保福僅一紀。學眾常不下七百。其接機利物,不可備錄。閩帥禮重,為奏命服。唐天成三年戊子示有微疾。僧入丈室問訊。師謂之曰:“吾與汝相識年深。有何方術(shù)相救。”僧曰:“方術(shù)甚有聞說和尚不解忌口。”法燈別云:“和尚解忌口么。”又謂眾曰:“吾旬日來氣力困劣。別無他,只是時至。”僧問:“時既至矣,師去即是住即是。”師曰:“道。”曰:“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師曰:“失錢遭罪。”言訖跏趺告寂。即三月二十一日也。

  ○卷十九·睡龍道溥

  泉州睡龍山道溥。號弘教大師,福州福唐人也。姓鄭氏。寶林院受業(yè)。自雪峰印心,住五峰。上堂曰:“莫道空山無祗待。”便歸方丈。”僧問:“凡有言句不出大千頂。未審頂外事如何。”師曰:“凡有言句不是大千頂。”曰:“如何是大千頂。”師曰:“摩醯首羅天猶是小千界。

  ”問:“初心后學近入?yún)擦。方便門中乞師指示。師敲門枋。僧曰:“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師再敲門枋。

  ○卷十九·龍興宗靖

  杭州龍興宗靖禪師。臺州人也。初參雪峰,密承宗印。乃自誓充飯頭。服勞逾十載。嘗于眾堂中袒一膊釘簾。雪峰睹而記曰:“汝向后住持有千僧。其中無一人衲子也。”師悔過辭歸故鄉(xiāng)。住六通院。錢王命居龍興寺。有眾千余,唯三學講誦之徒。果如雪峰所志。周廣順初,年八十一。錢王請于寺之大殿演無上乘。黑白駢擁。

  僧問:“如何是六通奇特之唱。”師曰:“天下舉去。”

  問:“如何是六通家風。”師曰:“一條布衲一斤有余。”

  僧問:“如何是學人進前一路。”師曰:“誰敢謾汝。”曰:“豈無方便。”師曰:“早是屈抑也。”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早朝粥,齋時飯。”曰:“更請和尚道。”師曰:“老僧困。”曰:“畢竟作么生。”師大笑而已。錢王特加禮重,屢延入府。以始住院署六通大師。顯德元年甲寅季冬月示滅。壽八十四塔于大慈山。

  ○卷十九·南禪契王番

  福州南禪契?番禪師。上堂曰:“若是名言妙句,諸方總道了也。今日眾中還有超第一義者致得一句么。若有,即不辜負于人。”時有僧問:“如何是第一義。”師曰:“何不問第一義。”曰:“見問。”師曰:“已落第二義也。”問:“古佛曲調(diào)請師和。”師曰:“我不和汝雜亂底。”曰:“未審為什么人和。”師曰:“什么處去來。”

  ○卷十九·越山師鼐

  越州諸暨縣越山師鼐。號鑒真禪師。初參雪峰而染指。后因閩王請于清風樓齋。坐久舉目。忽睹日光,豁然頓曉。而有偈曰:“清風樓上赴官齋。此日平生眼豁開。方知普通年遠事。不従蔥嶺路將來。”歸呈雪峰。雪峰然之。

  僧問:“如何是佛身。”師曰:“汝問那個佛身。”曰:“釋迦佛身。”師曰:“舌覆三千界。”師臨終時集眾示一偈曰:“眼光隨色盡,耳識逐聲消。還源無別旨,今日與明朝。”偈畢,跏趺而逝。

  ○卷十九·金輪可觀

  南岳金輪可觀禪師。福州福唐人也。姓薛氏。依石佛寺齊合禪師披剃。戒度既圓,便參雪峰。雪峰曰:“近前。”師方近前作禮,雪峰舉足踏之。師忽然冥契。師事十二載。復歷叢林,止南岳法輪峰。師上堂謂眾曰:“我在雪峰,遭他一踏。直至如今眼不開。不知是何境界。”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不是。”

  大眾夜參后下堂。師召曰:“大眾。”眾回首。師曰:“看月。”大眾看月。師曰:“月似彎弓,少雨多風。”眾無對。”

  問:“古人道毗盧有師法身有主。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不可床上安床。

  ”問:“如何是日用事。”師拊掌三下。僧曰:“學人未領(lǐng)此意。”師曰:“更待什么。”問:“従上宗乘如何為人。”師曰:“我今日未吃茶。”曰:“請師指示。”師曰:“過也。”問:“正則不問:“請師傍指。”師曰:“抱取貓兒去。”

  師問僧:“什么處來。”曰:“華光。”師即托出閉卻門。僧無對。

  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未審將何對。”師曰:“咄,出去。”

  師問僧:“作么生是覿面事。”曰:“請師鑒。”師曰:“恁么道還當么。”曰:“故為即不可。”師曰:“別是一著。”

  問:“如何是靈源一路。”師曰:“踏過作么。”

  雪峰院主有書來招師曰:“山頭和尚年尊也。長老何不再入嶺一轉(zhuǎn)。”師回書曰:“待山頭和尚別有見解即入嶺。”

  有僧問:“如何是雪峰見解。”師曰:“我也驚。”

  ○卷十九·福清玄訥

  泉州福清院玄訥禪師。高麗人也。初住福清道場,傳象骨之燈。學者歸慕。泉守王公問:“如何是宗乘中事。”師叱之。

  僧問:“如何是觸目菩提。”師曰:“阇梨失卻半年糧。”曰:“為什么失卻半年糧。”師曰:“只為圖他一斗米。”

  問:“如何是清凈法身。”師曰:“蝦蟆曲蟮。”

  問:“教云:“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xiàn)。如何是堅密身。”師曰:“驢馬貓兒。”曰:“乞師指示。”師曰:“驢馬也不會。”

  問:“如何是物物上辨明。”師展一足示之。師住福清三十年。大闡玄風。終于本山。

  ○卷十九·云門文偃

  韶州云門山文偃禪師。姑蘇嘉興人也,姓張氏。初參睦州陳尊宿,發(fā)明大旨。后造雪峰而益資玄要。因藏器混眾。于韶州靈樹敏禪師法席居第一座。敏將滅度,遺書于廣主。請接踵住持。師不忘本,以雪峰為師。開堂日,廣主親臨。問曰:“弟子請益。”師曰:“目前無異路。”法眼別云:“不可無益于人。”師云:“莫道今日謾諸人好。抑不得已向諸人前作一場狼籍。忽遇明眼人見謂之一場笑具。如今亦不能避得也。且問你諸人。従上來有什么事,欠少什么。向你道無事,亦是謾你也。須到這田地始得。亦莫趁口亂問自己心里黑漫漫地。明朝后日大有事在。你若是根性遲回。且向古人建化門庭東覷西覷?词莻什么道理。汝欲得會么。都緣是汝自家無量劫妄想濃厚。一期聞人說著,便生疑心。問佛問祖,向上向下。求覓解會,轉(zhuǎn)沒交涉。擬心即差,況復有言。莫是不擬心是么。更有什么事,珍重。”

  師上堂云:“我事不獲已,向你諸人道直下無事,早是相埋沒了也。你諸人更擬進步向前尋言逐句,求覓解會。千差萬巧,廣設問難。只是贏得一場口滑。去道轉(zhuǎn)遠,有什么休歇時。此個事,若在言語上。三乘十二分教豈是無言語。因什么更道教外別傳。若従學解機智得。只如十地圣人說法如云如雨猶被呵責見性如隔羅谷。以此故知一切有心,天地懸殊。雖然如此,若是得底人,道火不可燒。終日說事,不曾掛著唇齒。未曾道著一字。終日著衣吃飯。未嘗觸著一粒米,掛一縷線。雖然如此,猶是門庭之說也。須實得恁么始得。若約衲僧門下。句里呈機,徒勞佇思。直饒一句下承當?shù)?猶是瞌睡漢。”

  師云:“三乘十二分教橫說豎說。天下老和尚縱橫十字說。與我捻針鋒說底道理來看。恁么道早是死馬醫(yī)。雖然如此,且有幾個到此境界。不敢望汝言中有響,句里藏鋒瞬目千差,風恬浪靜。伏惟尚饗,珍重。”

  師上堂云:“諸兄弟盡是諸方參尋知識。決擇生死。到處豈無尊宿垂慈方便之詞。還有透不得底句么,出來舉看。老漢大家,共你商量。”時有僧出來禮拜,擬舉次。師云:“去去西天路。迢迢十萬余。”

  問:“學人簇簇地商量個什么。”師云:“大眾久立。”

  師云:“舉一則語教汝直下承當。早是撒屎著汝頭上。直然拈一毫頭盡大地一時明得。也是剜肉作瘡。雖然如此,汝亦須實到這個田地始得。若未切,不得掠虛。卻退步向自己根腳下推尋?词莻甚么道理。實無絲發(fā)與汝作解會。與汝作疑惑。汝等各各且當人一段事大用現(xiàn)前。更不煩汝一毫頭氣力。便與祖佛無別。自是諸人信根淺薄。惡業(yè)濃厚。突然起得許多頭角。擔缽囊千鄉(xiāng)萬里受屈。且汝諸人有什么不足處。大丈夫漢阿誰無分。觸目承當?shù)?猶是不著便。不可受人欺謾,取人處分。才見老和尚動口。便好把將石驀口塞。便是屎上青蠅相似。斗競接將去。三個五個聚頭地商量苦屈。兄弟他古德一期為你諸人不奈何。所以方便,垂一言半句,通汝入路。這般事捻放一邊。獨自著些子筋骨。豈不是有少許相親處?炫c快與。時不待人。出息不保入息。更有什么身心別處閑用。切須在意在意珍重。”

  師云:“盡乾坤一時把將來著汝眼睫上。你諸人聞恁么道。不敢望你出來性燥把老漢打一摑。且緩緩子細看是有是無是個什么道理。直饒向這里明得。若遇衲僧門下,好槌折兩腳。汝若是個人。聞說道什么處有老宿出世。便好驀面唾污我耳目。汝若不是個腳手。才聞人舉便當荷得。早落第二機也。汝且看他德山和尚才見僧上來拽拄杖便打趁。睦州和尚才見僧入門來。便云現(xiàn)成公案放汝三十棒。自余之輩,合作么生。若是一般掠虛漢。食人涎睡,記得一堆一擔榼?韭。到處馳騁驢唇馬觜?湮医鈫柺D(zhuǎn)五轉(zhuǎn)話。饒你従朝問到夜,論劫恁么。還曾夢見也未。什么處是與人著力處。似這般底有人屈衲僧齋。也道我得飯吃堪什么共語。他日閻羅王面前,不取你口解說。諸兄弟,若是得底人。他家依眾遣日。若也未得,切莫容易過時。大須子細。古人大有葛藤相為處。

  “即如雪峰和尚道,盡大地是汝。夾山云百草頭上薦取老僧。鬧市里識取天子。樂普云:一塵才舉大地全收。一毛頭師子全身總是。汝把取翻覆思量。日久歲深,自然有個入路。此事無你替代處。莫非各在當人分上。老和尚出世,只是為你證明。汝若有少許來由。且昧你亦不得。你若實未得。方便撥汝則不可。兄弟,一等是踏破草鞋。拋卻師長父母行腳。直須著些子精彩始得。實若有個入頭處。遇著咬豬狗腳手。不惜性命入泥入水相為。有可咬嚼。眨上眉毛。高掛缽囊,拗折拄杖。十年二十年辦取徹頭。莫愁不成辦。直是今生未得徹頭。來生亦不失人身。向此個門中亦乃省力。不虛辜負平生。亦不辜負師長父母十方施主。直須在意,莫空游州獵縣。橫擔拄杖一千二千里走趁這邊經(jīng)冬,那邊過夏。好山水堪取性。多齋供易得衣缽?嗲鼒D他一粒米,失卻半年糧。如此行腳,有什么利益。信心檀越把菜粒米作么生消得。直須自看。時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前頭將什么抵擬。莫一似落湯螃蟹,手腳忙亂。無你掠虛說大話處。莫將等閑空過時光。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不是小事。莫據(jù)目前。俗子尚道朝聞道夕死可矣。況我沙門日夕合履踐個什么事。大須努力,努力,珍重。”

  師云:“汝等沒可作了。見人道著祖意。便問個超佛越祖之談。汝且喚那個為佛,那個為祖。且說個超佛越祖底道理。問個出三界,你把將三界來看。有什么見聞覺知隔礙著你。有什么聲色可與你了。了什么碗。以阿那個為差殊之見。他古圣不奈何。橫身為物。道個舉體全真。物物覿體不可得。我向你道直下有什么事。早是相埋沒了也。實未有入頭處。且中私獨自參詳。除卻著衣吃飯阿屎送尿更有什么事。無端起得許多妄想作什么。更有一般底恰似等閑相似。聚頭學得個古人話路。識性記持,妄想卜度。道我會佛法了也。只管說葛藤取性過時。更嫌不稱意。千鄉(xiāng)萬里拋卻老爺娘師長和尚作這般底去就。這打野榸漢,有什么死急行腳。”

  師上堂云:“故知時運澆醨。迨于像季。近日師僧北去禮文殊。南去游衡岳。若恁么行腳。名字比丘徒消信施,苦哉苦哉。問著黑似漆相似。只管取性過時。設使有三個兩個。枉學多聞,記持話路。到處覓相似言語印可老宿輕忽上流,作薄福業(yè)。他日閻羅王釘你之時。莫道無人向你說。若是初心后學。直須著精神,莫空記人說。多虛不如少實。向后只是自賺。有什么事近前。”

  師上堂大眾云集。師以拄杖指面前云:“乾坤大地微塵諸佛。總在里許爭佛法各覓勝負。還有人諫得么。若無人諫得,待老漢與你諫。”時有僧出云:“便請和尚諫。”師云:“這野狐精。”師云:“汝諸人傍家行腳。皆是河南海北。各各盡有生緣所在。還自知得,試出來舉看。老漢與汝證明。有么,有么。出來。汝若不知,老漢謾你去也。汝欲得知,若生緣在北。北有趙州和尚。五臺山有文殊?傇谶@里。若生緣在南。南有雪峰臥龍西堂鼓山?傇谶@里。汝欲得識么。向這里識取。若不見,亦莫掠虛。見么見么。且看,老僧騎佛殿出去也,珍重。”

  師上堂云:“天親菩薩無端變作一條楖?栗木杖。”乃畫地一下云:“塵沙諸佛盡向這里葛藤。”便下堂。師云:“我看你諸人。二三機中不能構(gòu)得?张囊潞我妗H赀會么。與汝注破。久后諸方若見老宿。舉一指豎一拂子云是禪是道。拄杖打破頭便行。若不如此。盡是天魔眷屬,壞滅吾宗。汝若不會,且向葛藤社里看。我尋常向汝道。微塵剎土三世諸佛。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盡在拄杖頭上說法。神通變現(xiàn),聲應十方。一任縱橫,你還會么。若不會,且莫掠虛。然雖據(jù)實,實是諦見也未。直饒到此田地。未審夢見衲僧沙彌在。三家村里,不逢一人。”師驀起以拄杖劃地一下云:“總在這里。”又劃一下云:“總従這里出去也。珍重。”

  師上堂云:“和尚子,衲僧直須明取衲僧鼻孔。且作么生是衲僧鼻孔。”眾皆無對。師云:“摩訶般若波羅蜜。今日大普請,下去。”

  師上堂云:“諸和尚子,饒你道有什么事。猶是頭上著頭。雪上加霜,棺木里棖眼。灸瘡盤上著艾燋。這個一場狼籍。不是小事你合作么生。各自覓取個托生處好。莫空游州獵縣。只欲捉搦閑話。待老和尚口動。便問禪問道。向上向下,如何若何。大卷抄了塞在皮袋里卜度。到處火爐邊。三個五個聚頭口喃喃舉。更道,這個是公才語。這個是従里道出。這個是就事上道。遮個是體語。體你屋里老爺老娘。噇卻飯了,只管說夢。便道我會佛法了也。將知你行腳驢年,得個休歇么。更有一般底。才聞人說個休歇處。便向陰界里,閉眉合眼。老鼠孔里作活計。黑山下坐鬼趣里。體當便道,得個入頭路,夢見么。似這般底。打殺一萬個,有什么罪過。喚作打底,不遇作家。至竟只是個掠虛漢。你若實有個見處。試捻來看,共你商量。莫空不識好惡。冠冠地聚頭說閑葛藤。莫教老漢見捉來勘不相當槌折腳。莫道不道。你還皮下有血么。到處自受屈作么。者滅胡種,盡是野狐群隊?傇谶@里作么。”以拄杖一時趁下。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春來草自青。”

  師問新羅僧:“將什么物過海。”曰:“草賊敗也。”師引手曰:“汝為什么在我手里。”曰:“恰是。”師曰:“更勃跳。”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家家觀世音。”曰:“見后如何。”師曰:“火里桀蟉吞大蟲。”

  問:“如何是云門一曲。”師曰:“臘月二十五。”問:“如何是雪嶺泥牛吼。”師曰:“天地黑。”曰:“如何是云門木馬嘶。”師曰:“山河走。”

  問:“従上來事請師提綱。”師曰:“朝看東南,暮看西北。”曰:“便恁么領(lǐng)會時如何。”師曰:“東屋里點燈,西屋里暗坐。”問:“十二時中如何即得不空過。”師曰:“向什么處著此一問。”曰:“學人不會,請師舉。”師曰:“將筆硯來。”僧乃取筆硯來。作一頌曰:“舉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劫悟。”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游山玩水。”曰:“如何是和尚自己。”師曰:“賴遇維那不在。”

  問:“一口吞盡時如何。”師曰:“我在汝肚里。”曰:“和尚為什么在學人肚里。”師曰:“還我話頭來。”

  問:“如何道。”師曰:“去。”曰:“學人不會,請師道。”師曰:“阇梨公憑分明,何得重判。”

  問:“生死到來如何排遣。”師展手曰:“還我生死來。”

  問:“如何是父母不聽,不得出家。”師曰:“淺。”曰:“學人不會。”師曰:“深。”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汝怕我不知。”

  問:“萬機俱盡時如何。”師曰:“與我拈卻佛殿來,與汝商量。”曰:“佛殿豈關(guān)他事。”師喝曰:“這謾語漢。”

  問:“如何是教外別傳一句。”師曰:“對眾問將來。”曰:“直得恁么時如何。”師曰:“照従何立。”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門前有讀書人。”

  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北斗里藏身。”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久雨不晴。”又曰:“粥飯氣。”

  問:“古人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一關(guān)捩子。如何是向上一關(guān)捩子。”師曰:“西山東嶺青。”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河里失錢河里漉。”

  師有時坐良久。僧問:“何似釋迦當時。”師曰:“大眾立久,快禮三拜。”

  師嘗有頌曰:“云門聳峻白云低。水急游魚不敢棲。入戶已知來見解。何煩再舉轢中泥。”

  ○卷十九·南臺仁

  衢州南臺仁禪師。問:“如何是南臺境。”師曰:“不知貴。”曰:“畢竟如何。”師曰:“阇梨即今在什么處。”師后遷住本郡鎮(zhèn)境寺而終。

  ○卷十九·泉州東禪

  泉州東禪和尚。初開堂,僧問:“仁王迎請法王出世。如何提唱宗乘,即得不謬于祖風。”師曰:“還奈得么。”曰:“若不下水,焉知有魚。”師曰:“莫閑言語。”

  問:“如何是佛法最親切處。”師曰:“過也。”問:“學人末后來,請師最先句。”師曰:“什么處來。”問:“如何是學人己分事。”師曰:“苦。”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幸自可憐生,剛要異鄉(xiāng)邑。”

  ○卷十九·大錢従襲

  余杭大錢山従襲禪師。雪峰之上足也。自本師印解,洞曉宗要。常曰:“擊關(guān)南鼓,唱雪峰歌。”后入浙中謁錢王。王欽服道化,命居此山而闡法焉。

  僧問:“不因王請,不因眾聚。請師直道西來的的意。”師曰:“那邊師僧過這邊著。”曰:“學人不會,乞師指示。”師曰:“爭得恁么不識好惡。”問:“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造車即不問,汝作么生是轍。”曰:“學人不會,乞師指示。”師曰:“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卷十九·福州永泰

  福州永泰和尚。問:“承聞和尚見虎,是否。”師作虎聲,僧作打勢。師曰:“這死漢。”問:“如何是天真佛。”師乃拊掌曰:“不會不會。”

  ○卷十九·壽昌守訥

  池州和龍山壽昌院守訥。號妙空禪師。福州閩縣人也,姓林氏。受業(yè)于古田壽峰。問:“未到龍門,如何湊泊。”師曰:“立命難存。”

  有新到僧參。師問:“近離什么處。”曰:“不離方寸。”師曰:“不易來。”僧亦曰:“不易來。”師與一掌。

  問:“如何是傳底心。”師曰:“再三囑汝,莫向人說。”

  問:“如何是従上宗乘。”師曰:“向阇梨口里著得么。”

  問:“省要處請師一接。”師曰:“甚是省要。”

  ○卷十九·建州夢筆

  建州夢筆和尚。問:“如何是佛。”師曰:“不誑汝。”曰:“莫便是否。”師曰:“汝誑他。”

  閩王請師齋。問:“和尚還將得筆來也無。”師曰:“不是稽山繡管。慚非月里兔毫。大王既垂顧問。山僧敢不通呈。”又問:“如何是法王。”師曰:“不是夢筆家風。”

  ○卷十九·極樂元儼

  福州古田極樂元儼禪師。問:“如何是極樂家風。”師曰:“滿目看不盡。”

  問:“萬法本無根。未審教學人承當什么。”師曰:“莫囈語。”

  問:“久處暗室,未達其源。今日上來,乞師一接。”師曰:“莫閉眼作夜好。”曰:“恁么即優(yōu)曇華坼曲為今時。向上宗風如何垂示。”師曰:“汝還識也無。”曰:“恁么即息疑去也。”師曰:“莫向大眾前囈語。”

  問:“摩騰入漢即不問。達磨來梁時如何。”師曰:“如今豈謬。”曰:“恁么即理出三乘,華開五葉。”師曰:“說什么三乘五葉,出去。”

  ○卷十九·芙蓉如體

  福州芙蓉山如體禪師。僧問:“如何是古人曲調(diào)。”師良久曰:“聞么。”曰:“不聞。”師示一頌曰:“古曲發(fā)聲雄,今時韻亦同。若教第一指,祖佛盡迷蹤。”

  ○卷十九·洛京憩鶴山

  洛京憩鶴山和尚。柏谷長老來訪。”師曰:“太老去也。”谷曰:“還我不老底來。”師與一摑。問:“駿馬不入西秦時如何。”師曰:“向什么處去。”

  ○卷十九·溈山棲

  潭州溈山棲禪師。問:“正恁么時如何親近。”師曰:“汝擬作么生親近。”曰:“豈無方便門。”師曰:“開元龍興大藏小藏。”

  問:“如何是速疾神通。”師曰:“新衣成弊帛。”

  問:“如何是黃尋橋。”師曰:“賺卻多少人。”

  問:“不假忉忉,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莫作野干聲。”

  ○卷十九·潮山延宗

  吉州潮山延宗禪師。資福和尚來謁,師下禪床接。資福問曰:“和尚住此山得幾年也。”師曰:“鈍鳥棲蘆,困魚止箔。”曰:“恁么即真道人也。”師曰:“且坐吃茶。”

  問:“如何是潮山。”師曰:“不宿尸。”曰:“如何是山中人。”師曰:“石上種紅蓮。”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切忌犯朝儀。”

  ○卷十九·普通普明

  益州普通山普明大師。問:“如何是佛性。”師曰:“汝無佛性。”曰:“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學人為何卻無。”師曰:“為汝向外求。”問:“如何是玄玄之珠。”師曰:“這個不是。”曰:“如何是玄玄珠。”師曰:“失卻也。”

  ○卷十九·雙泉永

  隨州雙泉山梁家庵永禪師。問:“達磨九年面壁意如何。”師曰:“睡不著。”

  護國長老來。”師問:“隨陽一境,是男是女。各申一問。問問各別。長老將何只對。”護國以手空中畫圓相。師曰:“謝長老慈悲。”曰:“不敢。”師低頭不顧。

  問:“如何得頓息諸緣去。”師曰:“雪上更加霜。”

  ○卷十九·保福超悟

  漳州保福院超悟禪師。第二世住問:“魚未透龍門時如何。”師曰:“養(yǎng)性深潭。”曰:“透出時如何。”師曰:“才升霄漢,眾類難追。”曰:“升后如何。”師曰:“慈云普覆,潤及大千。”曰:“還有不受潤者無。”師曰:“有。”曰:“如何是不受潤者。”師曰:“直杌撐太陽。”

  ○卷十九·太原孚上座

  太原孚上座。遍歷諸方,名聞宇內(nèi)。嘗游浙中,登徑山法會。一日于大佛殿前。有僧問:“上座曾到五臺否。”師曰:“曾到。”曰:“還見文殊么。”師曰:“見。”曰:“什么處見。”師曰:“徑山佛殿前見。”其僧后適閩川,舉似雪峰。”曰:“何不教伊入嶺來。”師聞,乃趨裝而邁。初上雪峰廨院憩錫。因分甘子與僧。長慶棱和尚問:“什么處將來。”師曰:“嶺外將來。”曰:“遠涉不易擔負得來。”師曰:“甘子甘子。”方上參雪峰,禮拜訖立于坐右。雪峰才顧視,師便下看主事。異日雪峰見師,乃指日示之。師搖手而出。雪峰曰:“汝不肯我。”師曰:“和尚搖頭某甲擺尾。什么處不肯和尚。”曰:“到處也須諱卻。”一日眾僧晚參,雪峰在中庭臥。”師曰:“五州管內(nèi)只有這和尚較些子。”雪峰便起去。

  雪峰嘗問師曰:“見說臨濟有三句是否。”師曰:“是。”曰:“作么生是第一句。”師舉目視之。雪峰曰:“此猶是第二句。如何是第一句。”師叉手而退。自此雪峰深器之。室中印解,師資道成。師更不他游而掌浴室焉。

  一日玄沙上問訊。雪峰曰:“此間有個老鼠子,今在浴室里。”玄沙曰:“待與和尚勘破。”言訖到浴室,遇師打水。玄沙曰:“相看上座。”師曰:“已相見了。”玄沙曰:“什么劫中曾相見。”師曰:“瞌睡作么。”玄沙卻入方丈。白雪峰曰:“已勘破了。”雪峰曰:“作么生勘伊。”玄沙舉前語。雪峰曰:“汝著賊也。”

  鼓山晏和尚問師:“父母未生時鼻孔在什么處。”師曰:“老兄先道。”晏曰:“如今生也汝道在什么處。”師不肯。晏卻問:“作么生。”師曰:“將手中扇子來。”晏與扇子,再征之。師默置,晏罔測。乃毆之一拳。師在庫前立,有僧問:“如何是觸目菩提。”師踢狗子作聲走。僧無對。師曰:“小狗子不消一踢。”師不出世。諸方目為太原孚上座。終于維揚。

  ○卷十九·南岳惟勁

  南岳般舟道場寶聞大師惟勁。福州人也。素持苦行,不衣繒纊。惟壞納以度寒暑。時謂頭陀焉。初參雪峰,深入淵奧。復問法玄沙之席,心印符會。一日謂鑒上座曰:“聞汝注楞嚴經(jīng)。”鑒曰:“不敢。”師曰:“二文殊汝作么生注。”曰:“請師鑒。”師乃揚袂而去。唐光化中。入南岳住報慈東藏。亦號三生藏。藏中有鏡燈一座。即華嚴第三祖賢首大師之所制也。師睹之,頓喻廣大法界。重重帝網(wǎng)之門。佛佛羅光之像。因美之曰:“此先哲之奇功。茍非具不思議善權(quán)之智。何以創(chuàng)焉。”乃著五字頌五章。覽之者悟理事相融。后終于南岳。師于梁開平中。撰續(xù)寶林傳四卷。紀貞元之后禪門繼踵之源流也。又制七言覺地頌。廣明諸教緣起。別著南岳高僧傳。皆流傳于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