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講

第55講 第十二篇:痰飲治法縱橫談

  同學們好!我們上課,昨天把第十二篇結束了,共41條原文,除了19條是論述痰飲初起的脈象,20條是論痰飲病的預后,與時令氣候相關,這兩條我沒有講,一共講了39條,內容相當廣泛,可以說是涉及了,內科雜病的方方面面,包括呼吸、消化、循環(huán)、泌尿、內分泌、精神、神經系統(tǒng),腎氣丸的臨床應用,和它的研究進展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我只能在原文分析過程中,以病例的形式,或者我講個人體會的方式,作了中、西醫(yī)學方面的相關對照,僅供參考,關于這個篇章最后舉的,小青龍湯的案例,我覺得是很值得回味的,它充分體現(xiàn)了張仲景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以辨證為主”,的臨床思維方法,特別是這種辨證施治理論指導下的,“隨證治之”原則的體現(xiàn)。
  現(xiàn)在我們回想一下,它一共是幾變?是五變。第一變,就是小青龍湯用過以后,表證已解,飲證為輕,所以,它就在原諒基礎上,去掉了麻黃、芍藥,而且又去掉了半夏、細辛、干姜,加了茯苓,變成了苓桂甘味湯,為什么要這么變?就是因為有沖氣上逆。第二變,沖氣解決了,但是,喘滿的本證又復發(fā)了,就在苓桂甘味湯的基礎上,去桂枝把小青龍湯的核心藥物,添上了干姜和細辛,變成了苓甘五味姜辛湯。第三變,就是因為眩冒加嘔吐,我給它簡稱為“冒嘔”,冒嘔證就是痰飲過多,飲邪、寒飲過盛,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又把半夏加進來了,使它(小青龍湯)的核心藥物,四味齊全。第四變,就是“身形如腫”的情況,比較突出,這個時候,通過宣利肺氣治療,加了杏仁,他還是加一味藥,說一個藥名。第五變,面赤如醉酒樣,認為是胃熱上熏所致,因此,再加大黃。這五變,活生生的例證,我覺得對全書理解,仲景學術思想很有用。另外,我覺得,我所講到的一些經方,可以說是耳熟能詳?shù),不管是在《方劑學》,還是在《傷寒論》,包括其它中醫(yī)臨床各科,都已經學習過了,我認為就應當按照,這個臨床思維方法,抓住我所講的十大癥,有咳、喘、滿、腫、疼,還有眩、悸、嘔、瘦、小便不利,同時,我給大家補充了,大便溏瀉的問題,特別是對于脾陽虛的體質,再加上脈象,主脈是偏弦,如果為留飲,就是脈沉,如果為伏飲,那就更深一層,潛伏不出,脈也伏,這是沉伏的伏,一定要這樣,所以,具體去臨床實踐、理論提高,以加深體會。
  十二篇講完了,現(xiàn)在,我給大家歸納一下,廣義痰飲的治法及代表方劑,也等于重新給大家歸納一個框架。溫陽化飲法,代表方劑是“治本”的兩首方劑,溫脾陽以化飲的苓桂術甘湯,溫腎陽以化飲的腎氣丸,這是溫陽化飲法,治本。有關“治標”的方面,就是體會“溫藥和之”之義,但是,在行消開導方面比較突出,當然,對于標實,一個就是利水降濁法,利水降濁法的這部分,我特別提出了自己的認識,就是把它從支飲的那部分,拿到狹義痰飲來,一個是“苦冒眩”的澤瀉湯證,還有一個就是“瘦人”的癲眩,五苓散證,再有,就是關于治痰飲嘔吐的,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和我給大家補充的,《外臺》茯苓飲,都可以說是,利水降濁法的體現(xiàn),《外臺》茯苓飲和木防己湯,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久病涉及到正虛,或者是因為誤治,使正氣更傷,我們在《胸痹》篇里學過的,橘枳姜湯,從治胃的角度出發(fā),就是補氣的同時,行氣滯,調理氣機。所以,這個法則,你說在《痰飲》篇里學的也可以,我用《外臺》茯苓飲舉了個病例,是為了說明,從化飲解決不了的疾病,從痰的方面考慮,這是不是個癲癇,最后給證實,是一個非常難以鑒別診斷的,內分泌系統(tǒng)的腫瘤,那個就提供大家參考,從中醫(yī)的辨證思維上,見了病人怎么入手?怎么治療?扶正祛飲法的體現(xiàn),見木防己湯,“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fā)”,病重而藥輕,咱們怎么辦呢?熱己解,去掉石膏,加茯苓導水下行,加芒硝以軟投堅,這種結實即破,這是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第四,就是表里雙解法,對于溢飲“當發(fā)其汗”,小青龍湯、大青龍湯,特別小青龍湯又是支飲的主方,所以,剛才那個案例,是小青龍湯的加減變化,這一定要把握住,就是對于溢飲來說,用大、小青龍湯,支飲的主方是小青龍湯。還有一種,就是治標用比較峻猛的藥物,瀉水逐飲法,其中狹義痰飲里面,有兩個治標的方,有胃、心下有留飲,用的甘遂半夏湯,若腸間有水氣,用的己椒藶黃丸,這兩個治標的方,也可以和苓桂術甘湯、腎氣丸,合起來記,是治療狹義痰飲的代表方,還有就是懸飲的主方,是十棗湯,支飲的重證,如果是實證,用十棗湯也可以,這是一方兩治。還有就是,支飲當服小青龍湯表證已解,但是,存在著邪實氣閉,形證俱實的情況下,肺氣壅塞是由于支飲停于胸肺所致,“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如果是支飲胸滿,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兼有腹?jié)M便結的情況,就用厚樸大黃湯,這個方子,需要和厚樸三物湯、小承氣湯,進行類比。行了,十二篇就講到這里。

消渴小便利 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一、概述

  1.關于篇名問題:
  2.合篇意義┬(1)癥狀──口渴、小便不利
  │(2)病位──腎、膀胱
  └(3)方治──可以互通
  3.概念     “渴飲無度”
  消渴┬疾病名,指多飲、多食、多尿、消瘦(即“三多一少”癥)
  │    為特征的一類疾病
  └癥狀名,指熱病過程中口渴引飲的一個癥狀
 。1、4、5、6、13)
  小便不利┬廣義──疾病名,指小便困難,量少或點滴,短少,
  │    勢緩,尿道不疼為特征的一類疾病
  └狹義──癥狀名,時病,雜病過程中出現(xiàn)的
  淋病──指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甚則刺痛為特征的一類疾病
  欲出未盡
  癃閉(不通) 勢急

  二、原文分析

  第2條  論消渴病機
  寸口脈┬浮──陽虛氣浮,衛(wèi)氣不足┬營衛(wèi)兩虛┬消渴
  └遲──血脈不充,營氣虛少┘燥熱內生┘
  趺陽脈┬浮──胃氣有余──水為火迫,偏滲膀胱──小便頻數(shù)
  └數(shù)──胃熱亢盛──火能消谷灼津──消谷善饑大便堅
  消┬渴飲無度──多飲┬消灼津液→燥熱內生
  │谷善饑──多食 │陰虛火旺
  直趨下源┤偏滲膀胱──多尿│
  └耗肌肉──瘦  ┘
  病因:《靈樞·五變篇》“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
  《靈樞·本臟篇》“五臟脆則善病消癉”
  臟腑精質論──早期的遺傳學認知
  《奇病論》多食肥甘
  情志所傷
  今天要講十三篇,仍然要涉及腎氣丸、五苓散,這樣的方子,看看這個篇章里面,又講了什么內容。十三篇的篇名,請大家注意,首先說,篇名原來叫做,“消渴小便利”,后來,根據(jù)那么多的注家?,改成了“小便不利”,我首先按照“小便利”講解,然后我再說,“小便不利”是什么意思,趙開美本標題,請大家看是,《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首先談一下關于篇名的問題,就是說,現(xiàn)在看趙開美的影印本,標題是“消渴小便利淋病”,消渴病,它兼有小便利,就是小便數(shù),尿多。因此,本篇講的是,消渴病和淋病兩種病,但是,作為淋病的概念,和小便不利或者小便不通,概念上是有區(qū)別的,而且,他(仲景)在內容上,單獨來講小便不利證怎么樣,怎么治,如果按照“消渴小便利”,來定篇名的話,文題和內容不符,因此,注家認為篇名,應該是“小便不利”,這樣就變成了,本篇講述三種疾病,消渴病、小便不利病、淋病,我現(xiàn)在還要聲明一點,就是小便不利,它也有廣義、狹義之分的,在這里,仍然是以小便不利的癥狀命名的,是疾病,因此,本篇相提并論三種疾病,消渴病、小便不利病、淋病,這是關于篇名問題。
  第二,合篇意義,第一,在癥狀上,都涉及到口渴,和小便的變化。第二,在病位上,與腎和膀胱關系密切。第三,在方治上可以互通。比方說,我剛才提到的腎氣丸,這里面它特別講,治療下消,可以用腎氣丸,對于小便不利,如果屬于腎陽虛,也可以用腎氣丸,盡管在小便不利證里,他沒有出方治。包括有一些象砂石淋證,當它腎陽虛的時候,也可以用腎丸。還有五苓散、豬苓湯也是這樣,它既可以治療熱病過程中的消渴癥,反過來說,五苓散對于小便不利,包括對于砂石淋,都是可以應用的,這是說有關方治;谶@三點,把它們合在一篇了,顯然,這在臨床也是常見病,所以,這部分內容也很重要。
  下面來說概念,首先來說消渴,廣義的說,是指的消渴疾病名,廣義是一個疾病名,特指多飲、多食、多尿、消瘦,也就是近代醫(yī)學里面所稱的,“三多一少”癥為特征的一類疾病。狹義(消渴),它是一個癥狀名,是指熱病過程中口渴引飲的一個癥狀。我們說作為糖尿病,或者說消渴病的“多飲”,和它(狹義消渴)在程度上、病情上,截然不同,這個(消渴病的)“多飲”,是渴飲無度,包括原文里講“飲一斗,溲一斗”,喝多少,尿多少,仍然不能解決口渴問題,叫做渴飲無度,和我們說的是因為熱灼津液以后,出現(xiàn)的口渴引飲,那是截然不同的。狹義的消渴,《傷寒論》有關的條文涉及的,“消渴”,實際全說的是消渴癥狀,這《講義》里面,首先,第1條,出現(xiàn)于《傷寒論·厥陰病》篇,第4條,第5條,出現(xiàn)于《傷寒論·太陽病》篇,包括第6條,文蛤散證,4條、5條是五苓散證,第6條,文蛤散證,出現(xiàn)于《傷寒論》太陽篇,再就是13條豬苓湯證,出現(xiàn)于《傷寒論·陽明病》篇,涉及了五個條文,用來和消渴疾病進行鑒別,這就是熱病過程中的消渴癥狀,條文里面全有“消渴”,請大家看一下,第1條原文我們就不講了,因為和《傷寒論》重復,把它拿進來,就是要進行鑒別的,或者說為進行臨床應用,說明其意義。
  第1條:“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三類)
  “厥陰之為病,消渴”,但是是癥狀,而不是疾病命名。當然,這種口渴是,由于熱病灼傷津液所致,不能用下法,這個,我們《講義》,從[按語]上也說了,“見于《傷寒論·厥陰篇》,其消渴一證”,它寫的證候的“證”,實際是癥狀,“是厥陰病熱盛時的一個癥狀,與我們本篇要講的消渴病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說清楚了。
  然后,咱們來看第4條和第5條,在152頁: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fā)汗,五苓散主之。”(三類)
  看,又是“消渴”。
  第5條:“渴欲飲水,水人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這個“渴欲飲水”,渴的程度一定得是渴了就想喝,甚至喜冷飲,但是,絕對不是象我們說的,“飲一溲一”的程度,仍然是消渴癥狀,第5條提到的是水逆證,“五苓散主之”。
  然后,第6條:“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三類)
  喝了,渴也不止,但是,這仍然是《傷寒論·太陽篇》,所提到的,熱病過程中的癥狀,而不屬消渴病的范疇,所以,[按語]再一次強調,應予以區(qū)別。

然后是第13條,157頁:

  “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二類)
  又是一個“渴欲飲水”,這是出現(xiàn)于《傷寒論·陽明篇》的,我們曾經講過,“審因論治”的原則,熱邪與水邪互結,“渴者,與豬苓湯”,舉例已經說過了,好了,時間的關系,有關癥狀部分所涉及的條文,我們就不作具體解釋了。
  下面,來說小便不利這個病名,小便不利的概念,廣義說,它是一個病名,是指小便困難,量少或者點滴,短少,但是勢緩,是一個慢性過程,尿道不痛為特征的一類疾病,叫做小便不利。實際上,它(狹義講)也出現(xiàn)什么呢?就是疾病過程中的一個癥狀,時病也好,雜病也好,都會出現(xiàn)。作為癥狀的話,不管是外感熱病,還是內傷雜病,都可以見到小便不利癥狀,所以,這個小便不利,在我們本篇里面,講的應該是疾病的病名,然后,再具體分析它可見什么樣的證候,比方濕熱為患的小便不利,用蒲灰散治療,挾瘀的話,用滑石白魚散治療,脾腎兩虛的,就用茯苓戎鹽湯治療,所以,這里一定也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是一種疾病,而我們平常所見到的,在疾病過程中出現(xiàn)的小便不利,是一個癥狀。
  下面,我再來說淋病,淋病,就是指小便點滴、淋漓澀痛,甚則刺痛為主癥的一類疾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泌尿系的刺激癥狀,尿急、尿頻、尿痛,象血淋、熱淋,特別是石淋這一類,泌尿系的結石癥,它不僅是有小便淋瀝,特別是刺痛,甚至于可以放散到腰、腹,欲出而未盡,有這種感覺。比方我昨天提到的,關于50歲以后,男子出現(xiàn)的前列腺良性增生癥,也叫前列腺肥大,不僅是出現(xiàn)了小便的淋瀝,欲出未盡,但它不屬于淋證,應該屬于小便不利證,這個小便不利,它甚至于出現(xiàn)小便不通,那叫“癃閉”,要和小便不利區(qū)別一下,輕的話,就是有一種欲出未盡的感覺,小便淋瀝,尿有余瀝,或者尿等待的感覺,重的話,可以是小便不通,如果這種情況和淋病要區(qū)別,同時也要和我們剛才講的,小便不利癥區(qū)別開。癃閉,出現(xiàn)的勢急,剛才我特別強調了,這個小便不利勢緩,就象那天我講十一篇的時候,它說下焦的情況,淋秘不通的問題,一個是尿血,再一種淋秘不通,就是淋瀝澀痛,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出現(xiàn)了閉而不通,所以,閉而不通,就象癃閉證,是小便不通證,勢急。這是有關的概念,包括需要鑒別的,就是癃閉證和小便不利證要進行鑒別,也是和淋病進行鑒別。淋證,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醫(yī)內科學》提出的,五淋、六淋,包括血淋、石淋、熱淋、氣淋、勞淋,我們這里,還有的說有膏淋,實際上,本篇在小便不利和淋病的癥狀上,應該嚴格區(qū)別開來,但是說,小便不利證,我剛才提到的三張方子,有的可以用于熱淋,有的就可以用于血淋,還有的,就象茯苓戎鹽湯,對于脾腎雙虧者需補益的,它也可以用于勞淋或者膏淋,這個到條文分析的時候給大家講,看我是不是說清楚了,一個是篇名的問題,為什么要根據(jù)注家的看法,把它(篇名)加成“小便不利”,主要為和內容相符。
  合篇的意義,有三個方面,從癥狀、病位上,以及方藥的互用上將其合為一篇,概念,請大家注意,消渴,有廣義、狹義之分,本篇指消渴病而言,關于癥狀的問題我已經提過了,小便不利,也有廣義、狹義之分,小便不利是指小便困難、量少,或點滴短少,但是,這個病勢緩和,是有一個過程,尿道不痛為特點的才是小便不利,要和癃閉進行區(qū)別,輕則點滴而出,重則閉而不通,但是,它勢急,所以,尿潴留,可以有緩的時候,但癃閉階段,是一個勢急的情況。關于狹義小便不利,是包括在時病、雜病過程中,出現(xiàn)的小便不利癥狀,淋病,小便淋瀝澀痛,甚則刺痛,或者表現(xiàn)為,疼痛放射牽引到腰、腹部,那就是砂石淋,有欲出未盡的感覺,這一類特征,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尿路刺激性癥狀,根據(jù)表現(xiàn)的不同,中醫(yī)分為五淋和六淋,這是前言部分。
  下面,請大家看原文,看第2條,第2條第一段算三類條文,是用脈象來推論病機的,大家作個一般了解,第二段算二類條文,作為熟悉條文。首先看,第2條原文說:
  “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wèi)氣不足,勞則榮氣竭。”(三類)

第二段說:

  “趺陽脈浮而數(shù),浮即為氣,數(shù)即為消谷而大堅(一作緊)。氣盛則溲數(shù),溲數(shù)即堅,堅數(shù)相搏,即為消渴。”(二類)
  現(xiàn)在講消渴病的成因,從脈象上來說,[提要]論消渴病的病機,寸口脈,主心、肺,因為它下面要根據(jù)趺陽脈來對舉,因此,它寸口脈,就不單指兩手六脈,是指的寸脈,主心、肺,“浮、遲”,寸口脈浮,標志著陽虛氣浮,是胃氣不足之象,尺脈主寒,在這里面,它要講血脈不充,提示的是營氣不足,實際上,這個病因,是屬于營衛(wèi)的不足,營衛(wèi)兩虛。那么,病因病機則落實到,營衛(wèi)兩虛,燥熱內生,故發(fā)生了消渴病,關鍵在于營衛(wèi)兩虛、燥熱內生,是本條要說明的問題,這是第一段。
  第二段,它講到“趺陽脈浮而數(shù)”,趺陽脈候脾胃,浮則胃氣有余,數(shù)則胃熱亢盛,這兩個方面體現(xiàn)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們所說的“氣有余便是火”,所以,水為火迫,偏滲于膀胱,就會出現(xiàn)多尿,小便頻數(shù),這個“數(shù)”,是原文所說的關于溲數(shù)的問題,溲數(shù)指小便頻數(shù),怎么來的?由于“氣有余便是火”,水為火迫,偏滲于膀胱,出現(xiàn)的溲數(shù)。數(shù)呢,胃熱亢盛,火能消谷灼津,消谷耗津的結果,就是大便堅硬,小便頻數(shù),當然也有消谷善饑,等于把病機拿出來了,同時,也把它的一個主癥體現(xiàn)出來,主癥有什么呢?消渴是燥熱內生所致,得有多飲癥,對于下盛,偏滲膀胱的小便頻數(shù),叫溲數(shù),尿得多,在中焦的話,由于胃熱消谷,而出現(xiàn)消谷善饑,同時出現(xiàn)津液被傷,濁中之清從小便而出,濁中之濁的話,大便而堅,所以,對于消渴的病名,顧名思義,為什么以“三多一少”為特征,現(xiàn)在,消渴,渴飲無度為多飲;消谷善饑而多食;偏滲膀胱,或者叫做直趨下源而多尿,消耗肌肉而瘦,總體上是由于消灼津液,造成燥熱內生,陰虛火旺,因此,“燥熱為標,陰虛為本”。到目前,在病機認識上,基本上都體現(xiàn)在,“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的,認識水平上,這是張仲景,在《內經》的基礎上的發(fā)展,從病名上,我把病因病機概括出來,下面,我再把病因給大家理順一下,這是《內經》的認識,張仲景這里是怎么認識的,“燥熱為標,陰虛為本”,這是消渴,消渴的命名,還是以癥狀命名,以它渴飲無度這種“多飲”為特征,伴隨著多尿、多食,消谷善饑而為多食,或者說直趨下源,偏滲于膀胱而多尿,消耗肌肉為瘦,消灼津液,導致津液被傷,燥熱內生,陰虛火旺,因此,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這樣的一個病情特點,不管它發(fā)生、發(fā)展,經歷了多么久,它仍然是陰虛為本,現(xiàn)在已經變成了,包括1型、2型糖尿病,它(糖尿。┐_實也是,氣陰兩虛型為多見,最終導致陰陽兩虛,現(xiàn)在看,我覺得,消渴病的范圍比糖尿病要寬廣一些,為什么呢?不僅是指1型、2型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更為常見,因為它允許中藥治療,療效比較好,而1型糖尿病,為胰島素依賴型,而且有的年齡偏輕,并發(fā)癥出現(xiàn)得較早,確實病情比較復雜,再一類,就是屬于癥狀類似糖尿病,但是,是由于內分泌系統(tǒng)的腫瘤,垂體瘤,如腦垂體瘤造成的,多飲、多尿、消瘦,這個需要鑒別。還有一類,根本什么病也不是,就是出現(xiàn)“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這樣一些癥狀,按照本篇的一些方治治療,能夠取得臨床療效,一會兒我再給大家介紹。
  這個開篇,就是把消渴病和消渴癥狀,進行鑒別了,那么,它提到病因是什么呢?這是一種省文,因為《內經》里面,我現(xiàn)在看見的,有六個篇章,涉及到消渴病的病因,我現(xiàn)在點篇名,一個就是《素問·奇病論》,它當時感覺到這病挺奇怪,很特殊,《奇病論》。《素問·氣厥論》、《素問·脈要精微論》、《素問·刺熱論》,這是《素問》的四篇,《素問·奇病論》、《素問·氣厥論》、《素問·脈要精微論》、《素問·刺熱論》、《素問·邪氣臟腑病形篇》,還有就是《靈樞·五變篇》,當時的認識水平,已經落實到分出上、中、下三消,上消責之于肺,上消主肺,中消主胃,而且胃和肺是偏燥熱的,而下消主腎,所以有的人認為,這腎就是《內經》所指的“消癉”,有的人認為,這個“消癉”,它消谷善饑,是中消,但是,作為《內經》的認識,就是這樣的,它叫“病消癉”。現(xiàn)在我要給大家引證的,就是《靈樞·五變篇》,它給提出來,“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這實際上講出了一個,群體易感的病因,就是易感人群,為什么這個類型的人容易得消渴病,我再說一遍,它提到的就是“人之善病消癉者”,“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叫“消癉”,是強調燥熱的問題,“癉者,熱也”,這是《靈樞·五變篇》提到的。還有一個,就是《靈樞·本臟篇》記載的,同樣的話,《靈樞·本臟篇》講,“五臟脆則善病消癉”,這是從易感人群的病因上,和體質因素,五臟脆弱,與五臟柔弱相關,“臟腑精質論”,實際上是早期的遺傳學認識,也就是說,現(xiàn)在西醫(yī)也認為,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有遺傳的因素,這是一個體質因素,五臟脆,五臟柔弱,還有一個,就是比較早提出來的,關于“食甘美而多肥”,這是在《素問·奇病論》里面,在飲食結構上不合理,多食肥甘的問題,肥,就是膏粱厚味,生熱,甘令人生滿,飲食上,飲食失宜、失節(jié),結構不合理是一個誘發(fā)因素,其中還涉及到情志問題,情志所傷,目前,我們看有一些糖尿病人,的確是當他激怒的時候,或者憂郁的時候,病情進展,癥狀顯著,這在《內經》里面都有所描述,所以,對于我們認識,這個病的病因病機有所幫助,對于充實這個條文內容,比單一從脈象上來論述,可加深理解。我覺得,第2條,盡管從脈象上,它歸結為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但是,主癥拿出來了,是“消谷引食”多食,提到了伴有“大便堅”,而“溲數(shù)”,結果精微物質從小便排出去了,當然得消瘦,所以,我把關于命名為消渴病所體現(xiàn)的幾方面,給大家作了一個簡要的介紹。
  休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