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在今后人世之意義

\

一 佛學的定義

  要想把整個的佛學加以如實的說明,予一般人以一個完整的概念,那是須費很多的時間才可能。通常的講:佛學者,是佛的學問。譬如我們是一個人,就要歸到動物里的人類去;所以講佛學是佛的學問,自然是不錯的。但佛的學問,到底是什么學問?據(jù)近今中外一般的學者觀察所得的結果,有如下的三種:一、佛學是宗教,二、佛學是哲學,三、佛學是科學。主張前兩種的是多數(shù),后者僅是少數(shù),于是把整個的佛學三分五裂的歸到各方面去了。其實、我們加以具體的觀察和綜合的研究,佛學不要下呆板的定義,說是宗教,是哲學,是科學,我們直接的叫他“佛學”罷!因為他的內(nèi)函成分,也可是宗教、是哲學、是科學;反之,從整個的佛學來講,佛學是非宗教、非哲學、非科學的。所以,我們下了呆板的定義,祗能說到這一邊,同時說不到那一邊。我們還是還他一個佛學就是“佛學”的原來名稱吧!現(xiàn)在我要把我提出來的題目,分作三項來講:

二 佛學對于文化之意義

  佛學在現(xiàn)在將來,對于人類世界之文化的意義是怎樣?未說明這問題之前,先一講文化的意義。文化這東西,可說是人類生活的特徵。因為,自然的動物——人也是自然界動物之一——,都忙它自身的生活。我們和其他的動物,明顯的區(qū)別,就是人類是有文化生活的動物,其他的動物是但有生活沒有文化的。所以,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特徵,同時也可以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定義。

  文化的使命,是負有改善人類自然生活的企圖。原始的人類和高等的動物,同生活于自然界里,沒有十分特殊的地方。但我們?nèi)祟悓τ谧匀唤?近之于本身,遠之于外物,在在努力改善,漸漸擺脫了初民的與其他動物相似的生活,成功了一種人類的生活。所負的使命,是將素樸的人類,變成為文明的人類,野蠻的生活改善為文明的生活——這就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所負的使命。在時間上講,文化是有歷史性的,無論那一種文化,決不能和以前的文化全無關系而憑空生出來的。新的文化,具有和舊的文化相異的特質(zhì),但它又是舊文化的承繼者,改善者。在空間上講,文化是含有社會性的,因為人類原為生活而生活,要取得自然界生活資料,須多人協(xié)力去工作,故發(fā)生種種交互關系,同時對于自然界所取得的生活資料協(xié)力改造。文化所負的使命如彼,而它本身的性質(zhì)又如此,在人類生活的特徵上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這我就叫它是文化。

  這文化關涉的方面非常之多,如宗教、哲學、政治、經(jīng)濟、科學、工藝、文學、美術、禮俗、方言……總稱曰文化;因為、這都是文化的成分,都負有改善我們?nèi)祟惿畹氖姑?使素樸、野蠻的生活改善為文明的生活,都涵蘊著歷史性與社會性的。在人類生活史上看起來,個人與個人之間,為著生活上關系,使之有適宜組織成為社會的結合,要算宗教的力量最為偉大。宗教是適合某區(qū)域、某時代人們心理上普遍的需要而產(chǎn)生;在各種宗教產(chǎn)生時,都能把當時人們信仰精神結合起來,成功為共同一致的行動。它的本身將過去優(yōu)良的文化承繼過來,同時向著將來新的園地去開展新的文化。中國的儒家,西洋的基督教,及其他各國的宗教,都是繼承過去、開展未來的。還有一重要的意義,就是集中現(xiàn)在——即當時——使社會人們的思想和信仰,集中在一個目標上。我們知道從前的宗教已成為過去的了,但它確是曾為過去的那時那國的文化集中點。我們要討探世界現(xiàn)在的文化和過去的文化,非研究世界各國的宗教不可。

  文化內(nèi)容是最復雜繁亂的,我剛才說過它的成分,有宗教等做主要成分的。在實際上觀察起來,人類的文化,是依各宗教為集中點而彼此有歧異的,這并非是過分武斷的話。世界各國不同,民族殊異,故所采取的生活手段不同,于是產(chǎn)生的文化也各別。他雖有別的種種原因不同,如天然地理的隔離,人民種族的歧異,但他各有他的集中點,即集中在他所有的宗教上,形成世界一個一個民族不同的文化。文化,無論屬于宗教、哲學、科學等任何方面,他本身的使命,是改善人類生活向前進步的,但采取方法和手段是可有各不相同方面的,所以,結果也成為各式各樣的文化。有些民族的文化,向自然界方面去改善生活,如我們覺得衣食住行不適意,都向著人以外的自然界去改善我們的生活,于是形成一種征服自然的文化。反之、也有偏重集中人以內(nèi)的生活,他們有時覺得對于人世、外界有什么不滿意的時候,他就用內(nèi)省的功夫來改善內(nèi)心的生活,于是形成一種冥思深想所謂“玄想”的文化。還有一種不積極去改善內(nèi)心和外物,但集中在內(nèi)和外調(diào)的和諧,以為改進生活的方法,于是又形成一種身心和自然融合的文化。再進一層,還有一種覺得現(xiàn)實身心方面的生活,和現(xiàn)實宇宙萬有方面的生活資料——即內(nèi)和外——,雖有調(diào)和相通的可能,但他覺得有一個缺憾非內(nèi)外調(diào)和所能救,所以他就根本上謀內(nèi)外全盤的改善,于是又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過去世界各種民族的文化,雖種種不同,歸納起來不外如上的四種;都是依著各種宗教的力量為集中點,這是誰也不能不承認的。

  講到這里,我要轉(zhuǎn)移到今后世界人類的文化究竟怎樣了。二十世紀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海陸空的交通非常發(fā)達,于是全世界國際民族成為密切的關系。倘是此民族與彼民族之間,因文化生活的不同,不能互相諒解,在在易引起彼此互相異視、互相排拒。如我們視外國人為洋鬼子;反之、外國人對于我們中國人,自然也是這樣。這唯一的原因,就是各民族文化生活不同的緣故。我們要免除這錯誤的成見,須研究各民族文化生活相異點和相同點,彼此能完全了解,將以前的互相異視隔膜的情形無形消滅,把世界各民族的特長文化,綜合起來構成為世界人類的文化,此為將來世界人類文化重要的意義。

  佛學對于人類文化有什么意義?我對這個問題是很感興趣,同時,也是人人所及要知道的。全世界各種民族的文化,雖極其復雜,比較上相類似的,將它歸納成三大線索,可以作我們研究的對象:一、現(xiàn)在歐、美、澳洲各民族的文化,表面上所流行的,差不多可說是科學和工業(yè)的文化,但一探究其骨格,還是二千年以遠的基督文化;如風俗習慣等,覺得遠是基督教的成分為多。它——基督教就是歐、美、澳洲各民族文化的總線索,可以作我們研究的對象。二、紅海兩岸,即亞西和非洲各民族的文化,近今雖有一部分大起變動,然對于舊有文化不能一時完全毀滅,可以作研究這區(qū)域各民族文化總線索的,不能不把異教拿來作對象。三、上兩區(qū)域中兩種總線索的文化,經(jīng)過西洋學者深刻完整的研究,大概都能明白了。唯對于波斯灣之東的所謂亞南、亞東的各種民族文化,尚沒有人起來做蓽 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工作,把這亞洲內(nèi)部占世界大半數(shù)人類文化的總線索,給我們以明晰的概念。研究人文史上有了這樣的缺陷,國際間異類相視的情形就不能免,世界不安寧的媒介也可以說就是這個。所以,我們無論怎樣的困難,應找出一個可以作研究這區(qū)域內(nèi)文化的總線索。

  我們知道,道教不出中國本部,神道教不出日本,婆羅門教不出印度,儒教不出中國本部及日本、朝鮮、安南,只有佛教曾為印度、阿富汗、波斯、新疆、及南洋群島的教化,和到現(xiàn)在還遠為錫闌、緬甸、# 羅、安南、西藏、蒙古、滿洲、中國本部、與日本、朝鮮的教化。其關涉所及,不僅為人民信仰而已,而成為風俗、習慣、政治、禮制、文學、美術等全民族思想行為中心的文化生活。且蒙古、西藏、日本、錫闌、緬甸、# 羅等文字,亦直接由佛學產(chǎn)生。故我以為亞洲各民族文化的總線索,舍佛學外恐怕找不出同這樣具有偉大性的,作我們研究的對象了。故真能從事佛學的研究,即可以得到研究亞南、亞東各民族文化的總線索。

  把上列三大總線索,作分析的貫通的研究,使各種民族文化生活上相異點和相同點,明白的揭示出來,使世人由共同了知而互相了解。進一步、將這三大系的文化熔冶在一爐,使之鑄成為全人類瑰瑋燦爛的新文化。在這里,我不能不喊一聲:佛學為今后造成人類文化之要素!

三 佛學對于哲學之意義

  在從前哲學稱霸時代,宇宙觀、人生觀,盡可以憑藉純粹思想以構成之,故舉凡自然與人事的研究,都仰承哲學的鼻息。但到了科學發(fā)達的現(xiàn)在,哲學似已不為人類所需要了,以此哲學將來運命,是否能繼續(xù)延長下去,似乎成了一個問題。但我覺得哲學與科學,皆專心致志于真理之發(fā)見,其所不同的,科學的方法、研究大自然界的各種學問,分門別類的組織起來,一科一科作分析的研究,其方法愈精密,其成功亦愈足驚人,故科學所得的知識,比之以哲學來得可靠?茖W老老實實的研究各種事實,這種態(tài)度非常的可以佩服!但我們知道,自然界里無論那一種存在的或有生命的東西,它是整個的或全個活動的東西,一施以科學的解剖分析或化驗,已非原來的本身了。所以人生宇宙,果然可以分析,而事上它是整個,或是有生命的東西,故科學在這方面實在不能一手包辦,而哲學對科學所不以包辦的事情,不能不盡些義務。故哲學不僅是冥思玄想,他的職務是:通盤的徹底的,一種了解整個宇宙人生的企圖,它周密的把科學零零碎碎的散材,加以綜合與批評,組織成一個毫無矛盾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故科學無論怎樣發(fā)達,而哲學依舊不可廢;因為宇宙和人生,終究是和合、連續(xù)的緣故。所以宇宙和人生的問題,仍得由哲學來解決。不過須注意者,科學發(fā)達后之哲學,同以前純主觀的哲學不同,必須由謹嚴的科學為基礎,以建立宇宙觀和人生觀。

  哲學的使命,是討論宇宙的本體與構成。近世紀所發(fā)生哲學,差不多都是集中在認識論上。在科學未能整個透底解決的問題,哲學很忠實地加以更進一步的精密研究,所以西洋哲學的新趨勢,與十九世紀以前完全不同;這無非因有新的科學為基礎,故產(chǎn)生新的哲學出來。講到現(xiàn)在哲學的各派,如新康德派,新實在論,唯用論,創(chuàng)造進化論,層創(chuàng)進化論,都以“非實質(zhì)論”為出發(fā)點。雖或者以為存在的非都是被知識的,而且是不受知識的變動的;或者以為存在的東西都是被知識的,而且為心的力量所變動的.然都和舊有的唯物論或唯心論不同,以所說的存在的,都是“無實質(zhì)”的。新實在論所認為中立的元子,最根本的即是“直接感覺事”,并不是一個一個固定的實體。唯用論則認為都是“純粹經(jīng)驗”,縱使這存在的可以離開經(jīng)驗或知識,它的存在依然不是一個一個固定的實質(zhì)。那末,平常所認為一個一個的東西,究竟怎樣來的呢?新實在論則說是“論理構成 ”的;唯用論則說“知識# 成”的。這就可以引用佛學中一個名辭是:“因緣所成”的,或“唯識所現(xiàn)”的,無論說為心的或說為物的,都是許多關系的和合及許多剎那的連續(xù),所以都現(xiàn)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的;蛘吒M一步主張,這因緣所成、或唯識所現(xiàn)的東西,一度被經(jīng)驗、被知識的時候,就受了精神力的變化,于是便能創(chuàng)生新的東西了。這種見解,可說是哲學的進步,也就可代表最近哲學的新趨勢。

  西洋哲學,由這新的趨勢,它的理論漸漸地和佛學的理論相接近了。佛學最普遍最澈底的對于宇宙的說明,就是:“諸法眾緣生,諸法唯識現(xiàn)”;而新實在論知道存在的東西是論理的構成品,而唯用論、創(chuàng)化論又知都是被經(jīng)驗被知識而受了精神力變化的,這與諸法眾緣生、諸法唯識現(xiàn),可說酷似了。在此,乘便將諸法眾緣生與諸法唯識現(xiàn)說一下:

  怎樣叫“諸法眾緣生”呢?宇宙無論什么事事物物,大至于地球,小至于微塵,乃至于整個的宇宙,沒有那一法孤立的離開一切關系,和前后懸 絕不相聯(lián)續(xù)的,它通是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的,前前后后,彼彼此此,互互為因,互互為緣,以成為一一組合體。進一步講,就是所謂因緣也者,也是由因緣而成因緣的。所以講到“諸法”,他的本身也就是眾緣,離開眾緣根本談不到諸法,此為佛學的“諸法因緣論”。怎樣叫“諸法唯識現(xiàn)”呢?“現(xiàn)”有“顯現(xiàn)”和“變現(xiàn)”兩種意思:顯現(xiàn)、是指宇宙萬有存在的,為五感官及意識等所知覺所顯現(xiàn)的理法和事象;變現(xiàn)、是指能覺知的心具有變動的力量,一切顯現(xiàn)的理法和事象,經(jīng)了覺知時,它就有一種能力使之為變動的顯現(xiàn)。簡單的說,凡是一切所被知識的,同時由心的力量使之變動,此為佛學的“諸法唯識論”。

  把上面的兩句話,合成一句為“一切法眾緣生唯識現(xiàn)”,可以全始全終的貫澈佛所說一切經(jīng)論,對于宇宙透明圓滿的理論。在此、我們須注意佛所說明的理論,不專是推論出來,乃是由修持效驗中、智慧上所證明的,然后再用言論去說明,以啟發(fā)未證明到此理的人們。所以新哲學有完成科學所未能的職務,而佛學呢,是使新哲學作百尺竿頭重進一步,對于全宇宙如實的得一個透明清晰的具體的觀念。

四 佛學對于道德之意義

  今后人生的生活,自然是很豐富的。因為科學進步,發(fā)現(xiàn)到自然界無盡生活資料的寶藏;同時、利用科學的工具與方法,都一天進步一天在那里努力,于人們利用厚生方面,是深有意義、大有貢獻的!我們知道,科學于人生生活上的恩惠,是很大的!但在人生道德的意義上觀察起來,沒有什么大功;不僅沒有大功而已,數(shù)千年來建筑在哲學基礎上的人生道德,經(jīng)科學尖銳進步的攻擊 ,也失其根據(jù)了!其建設于神權的宗教基礎上的人生道德,更被根本的推翻。由此之故,全世界人類道德行為的重心點,全般失掉了!科學對于人生道德方面,有沒有功,就此可以明了了。同時、因科學的進步,生活一豐富一天,人們的欲望也一天增高一天,利用科學的知識與工具,盡量的向著大自然界去謀發(fā)展——所謂征服自然。故人類的力量愈形澎漲擴大,以欲望增高與力量擴大而引起的沖突,演成為有史以來所未有的嚴重形勢,成為一個不易解決的困難時期!如上古初民時代所發(fā)生的困難,是不容易抵御毒蛇、猛獸、洪水、天災、與尋覓生活——衣食住的不易。在現(xiàn)在科學發(fā)達的時代,毒蛇、猛獸早已不成問題;洪水、天災也有方法可使之減少;衣食住方面,雖人數(shù)率增加,但恰有科學的進步來解決,都不足為慮,F(xiàn)在成為最困難的、足為憂慮的,究竟是什么?簡單的說:是人們已失掉了的道德中心啊!人類的生活欲增高,科學知識進步,機械精巧,但沒有了道德作重心,于是各人發(fā)展個己一切的本能,以謀個己生活欲的滿足。同時、免不了攫取掠奪他人的所有,故人與人之間,就起了互相沖突,互相殘殺——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階級與階級,各盡量的暴露他利己之獸性私欲,爭斗殘殺的空氣,緊張地充滿在地球上。但這種禍患,不是人以外的侵襲,——若毒蛇——卻是人類自身的禍患。就是:要達到自己利益為目的,以殘害他人為手段,故形成現(xiàn)在將來的大禍患,大危機。要救濟這禍患,就不能不需要于人類的道德。此所謂人類道德,是指全人類而言,僅就某人種、某民族一部份是不夠的。

  考察古代的宗教道德與道學道德,被科學推翻的原因:一、是建筑在神權底下的,說人是神的兒子,它不建筑在人類自身上面。一、僅憑某一種的思想為出發(fā)點,沒有使全人類起同一的信仰的堅強性。因此,可以作今后人類道德的標準,恐怕只有佛學吧!因為從佛學的宇宙觀,演成一貫的人生觀,即可以重建今世全人類所需要之道德標準的根據(jù).佛教的宇宙觀,毫無神秘的意味,它不但把印度相傳世界神造的宗教一腳踢翻,而并且不承認任何一特定不變的本體作宇宙的起源。它主張宇宙萬有沒有一個孤立的東西,無論大的小的,都是由彼此、此彼的眾緣互相和合,剎那剎那連續(xù)以成功的。在這宇宙大集團里的萬有,誰也不能滅誰的,因為,消滅其他,同時就是消滅自己。宇宙是萬有眾緣所集成,故萬有的本身,也即是依萬有為眾緣所集成故。佛教把這宇宙觀運用在人生的道德方面,就成為:“利他成為兼利,害他則成兼害”。其理由是:我們所以求自己的利益,而個己并沒有離開其他的群眾,就是自己生活的來源。倘若害他,那就是斷絕自己生活的來源。反之,為群眾謀利益,也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來源。因為其他的群眾,就是構成我的或我們的國家社會眾緣的原素,所以有我的個已存在.同時,因我的個已,也為構成他國家社會群眾眾緣的原素,所以有其他群眾的存住。由這眾緣成故的關系,利害得失既不能獨享,也不能獨免。萬有構成的宇宙,和人群組成的社會,其原理是一樣的——所謂諸法眾緣生。究竟宇宙的構成與社會的組織,以什么為他的原動力呢?在這,我們要同時了解:凡存在的東西,都是被知覺且被變動的,而我們又都是有自學力量的.這自覺的力量,雖微乎其微而不易見到,但我們一生的生活,全在這經(jīng)驗立場中;我們只要有自信的力量,可以改善人生,改造宇宙,把這自覺的能力擴充到宇宙人生的全境,那就成功為完全覺悟的人了——所謂渚法唯識現(xiàn)。所以,我們在人群社會里,對于自己思想行為,是有相當之自由的,故應負有相當?shù)呢熑?使淑善的行為自由地去擴充,把那不善的行為自制地去減少,這為佛教于宇宙間的道德行為、和人生道德的實際。

  進一步討論佛教之道德方式,有下列的三種:一、佛教道德的基本形式,是自他相對的,一面是自身,一面就是其他的;一個人、一個團體、全人類乃至全宇宙,在他方面,不能離開個己的自身,同于個己不能離其他的全體一樣。二、以不害他為消極的道德。三、以能利他為積極的道德。后兩者,是從明白了前者自與他的真相出發(fā)的行為,就是佛教中所謂菩薩行。

  我覺得現(xiàn)代世界人類的缺點,就是乏少這以利他而自他兼利的菩薩行的人。要知道佛教中所指的菩薩,并非指泥塑木雕的偶像,是稱謂一種有改造宇宙、改善人生的偉大思想的人。我們各各都能發(fā)這樣大心,那末我們各各都是菩薩了。但附帶的有一個條件,須要把整個的佛教有全般深刻的認識和實行,方當?shù)闷疬@種稱謂。

精彩推薦